别笑赵括纸上谈兵:能跟白起打成那个样子,他很不错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吖 2025-02-17 16:10:26

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与赵国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战役,这场决战几乎吸引了当时所有诸侯国的关注,成为冷兵器时代的一部血泪史。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后的军事强大,最终在白起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次战争中的赵括,却成为了后世长久以来的笑柄。对他的“纸上谈兵”的评价,显然缺乏对当时历史背景的全面理解。

赵括,无论如何,都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他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虽然未能逆转战局,但他所面临的形势,绝非一介徒有虚名的将领能应对。从结果看,他缔造了让大秦锐士“死伤过半”的局面,这是对战斗力强悍的秦军极大的挑战。

长平之战的起因实际上已经埋在更久远的历史背景之中。潜行多年的秦国渐成气候,昭襄王的雄心部署逐渐浮现。再加上赵国接受韩国上党的土地,这使得秦国感到威胁,从而引发全面冲突。赵国的新任君主赵孝成王,显然在决策时面临了巨大的压力。上党的投降不仅意味着锦绣江山的换主,更进一步触动了秦国的神经。

长平之战的一大看点在于战术安排和领导更替。赵国最初选择让老将廉颇指挥,这无可厚非。本土作战,赵军准备在长平一线分段防御。廉颇先设下三道防线,进行长时间的战略对峙,试图拖垮秦军的后勤补给。然而,秦昭襄王的耐心让赵国的这一计划难以维持。始终派出间谍活动,造谣廉颇求富贵的保守战术,甚至威胁送礼被赵军的无能,这让赵孝成王产生了动摇,最后决定换帅启用年轻的赵括。

赵括的上任并非如同传统观念中的“愣头青”上阵。他迅速整编军队,提振士气,指挥初战便告捷。这一局部胜利,使得赵孝成王倍感欣慰,然而也加重了对速战速决的期待。赵括带领的数十万赵军试图一口气逆转局势,然而生死攸关的孤注一掷策略却将后路置于危险境地。

反观秦军,白起一面扛住赵军的攻势,一面使用骑兵队展开反包围,精准切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虽然赵括己端尽全力,数次险逃末路,但白起的经验与决心,即使在强弩之末的秦军仍然难以撼动。赵括面对的,不仅是武力上的残酷争夺,更是心智上的极限考验。

最后,赵军被切断粮草,被困于绝境40余天。在极端困苦中,赵军仍然能维持军纪,做到轮番冲杀,这已经超越了寻常军队的承受极限。赵括的决心和冷静在此刻可见一斑。然而,即使是在最后一搏中,他终究被秦军射杀,赵军才真正崩溃。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之后,秦国内忧外困。即使是最后取得胜利,白起仍形容其为“惨胜”。秦赵两国的激烈碰撞,造就了无数无名将士的牺牲,也让后人更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

0 阅读:130
评论列表
  • 2025-04-21 20:30

    很多人吹白起,很奇怪,长平之战白起能胜为何用计让赵国换下廉颇,李牧在赵国最弱之时以少胜多打败秦,白起之有名不过是违反规则杀战俘罢了,在他之前各诸侯都尊守不杀战浮,拿地,城池,钱粮等交换战俘

  • 2025-04-05 21:47

    赵孝成王若听蔺相如的,提前招慕新兵,训练士卒,不换廉颇下来,或用李枚,你看白起能切断粮道,战胜赵军不,赵括这人太自私了,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打败仗。如果他能礼贤下士,不自私,独断专行,绝对能打胜仗。

    乌鸦 回复:
    白起打赵军可不单单长平之战这一次![笑着哭]华阳,离石,光狼城。白起打赵军每一次都是把赵军打得全军覆没。
  • 2025-04-12 00:14

    能把40万人全败光,不是被打败而是全被杀,高层全部死光,就留了一百多个老弱病残,确实是个人才啊

  • 2025-03-12 13:14

    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奸小编为赵括洗白?

    一壶浊酒喜相逢 回复:
    你以为粮食耗完了,是怎么输,武器都拿不动,不抵抗的输
    一壶浊酒喜相逢 回复:
    谁上都是死局,懂不懂?
  • 2025-04-06 11:00

    作为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败在杀神白起手里也不丢人,只是可惜了四十五万人的性命。就赵国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和粮食安全和其他资源储备来说,即使是廉颇或者李牧也会输,但不会输的那么惨烈。

    乌鸦 回复:
    [笑着哭]多看史书,长平之战秦军才损失不到6万人,你想说死伤过半吧?长平之战秦军的伤亡史记记载明显存在错误,60万秦军极限中的极限,赵军45万,投降40万人。5万人打了60万的秦军死伤过半秦军早崩了!更别说包围了。长平之战结束不到一年的邯郸之战,秦军兵力丝毫没有短缺,吃了好几次败仗损失至少15万,长平加邯郸加汾城之战总共损失30万还勉强说得过去[笑着哭],至于廉颇连白起的副将都打不过别拿来丢人现眼了。李牧还是个毛头小伙,不在一个时代
    琢玉 回复:
    赵国那个不叫天灾,那是范睢的远交近攻的杰作。秦自己有铜矿,可他们自己不开采,买的齐国的,后来为了打赵国,秦昭襄王赢稷采用了范睢的计策,断绝齐国的铜和齐纨,用更高的价格卖市场上的,导致赵国私铸成风而后污染严重,失去了粮食安全的保障,这为几年后的长平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国之所以会败,并不是军事上,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全面被大秦拿捏,所以,这个时候你换谁都是必败无疑,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
  • 2025-04-21 20:36

    白起以多打少都赢不了廉颇,却用计让赵国换下廉颇,赵王如果像秦王一样英明,李牧,廉颇打白起肯定占优势

  • 2025-03-13 11:59

    你觉得用45万人换秦二十万伤亡很厉害?兵力大致相等就算是只叫士兵拼杀也差不来太多吧?

  • 2025-04-21 20:32

    白起有几仗是以少胜多的,查一下李牧以少胜多的仗多了。

  • 2025-04-05 21:53

    为什么就不能养兵屯田,粮食自己种,蔬菜自种,不给朝廷太多压力,也不失为保全这么多将军士兵的办法,难道他们想不到吗?

  • 2025-04-04 14:53

    就这么简单廉颇就不会打成那样,还洗毛。。

  • 2025-04-13 00:32

    谁去都是输,国力之争。虽然秦国也痛苦,但是撑得比赵久点。

  • 2025-03-28 11:47

    整个人类历史上,又有谁敢说在兵力少于白起的情况下稳胜他???

    vKIYOv 回复:
    输跟全军覆没是两种概念
  • 2025-04-02 10:25

    打成哪样?四十五万大军一个没能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