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6日,陈晓旭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这是第六篇。
在这一段里,她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要做生意,分享了自己公司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也检讨了自己思想上的狭隘。
我当时为什么会去做公司、做生意呢?
我当时在北京,一直是寄居在姑姑的家里,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冬天时外面能听到风声,玻璃哗啦哗啦的。
当时我一年之中,有可能会搬过来搬过去,特别渴望有一个自己的房子。
我想,如果我挣到了钱,先要买一个自己的房子。不管这个房子有多小,只要是没有人让我搬家就好。

做了这个公司之后,半年我们就做到了二三百万的营业额,第一年就做了四五百万。
当时我们真的是很幸运,另外我们做得也非常认真。
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单业务,我们都是用心帮他们去做的。
当时有一个厂,它面临倒闭,他们全厂开职工大会,大家讨论,要孤注一掷把剩余的几百万拿出来去做广告,如果做成了,大家就会很好发展,做不成就倒闭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
所以当时这个厂家把它的业务委托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给它精心地策划。

当时我记得,它是一个做给老人吃的补脑液,治老年人脑血管这样的病的。
我们为它举办了一场“名人桥牌赛”,这个桥牌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请了副部长、副委员长这个级别的领导,大概有上百位人。
全部都是这样一级的领导。
他们一边打着桥牌,一边我们把这个药摆在他们旁边。
陈晓旭笑了,全场笑声。
走的时候,当时那个XX部的副部长XXX,我们还把这个打开给他介绍,他还尝了一尝。
这些所有的镜头都照下来之后,就给它做成画册,他们的产品推广会,就放当时的实况。

所有的人把他们的产品订购一空,因为大家觉得,领导都很相信这个。
全场大笑。
这个厂,因为这样的一个策划案转亏为盈,后来还收购了其它两家药厂,发展得非常好。
这就是我们最初的、第一年的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接下来我们就这样一路地做下去。
我们的营业额和业绩每年飞快上升,一直到现在,服务很多国内著名的企业。
我想讲这些故事,实际上不是想在这里介绍我们公司,因为我们公司不需要来这里拉业务。
我讲这些,是说我当时对工作,或者是对生活,有一种很强烈的渴望。
我希望通过我的劳动,让我的家人,当时我的心还真的很窄小,我只想着,让我的家人,一定要过上很好的日子,让她们有很好的房子住,让他们衣食无忧。
刚买了第一个房子的时候,我就把父母和妹妹都接过来,让他们跟我一起住。
我会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努力,我觉得,我做得越多,挣到的钱越多,我就希望买个更大的房子。
当时我就是这样一种非常狭隘的思想,我现在就是在检讨自己,等下面告诉你们我是怎样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