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中写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岛”。
年轻时,生活自然会让我们忙忙碌碌,时间不够用,就忘记了什么是寂寞。
退休后,空余的时间陡然增加了许多,日子突然清冷了起来。
于是,就算是年轻时有些淡漠的人,也开始有了倾诉的欲望,想要有一个朋友来陪伴度过这段“冷热”转换的交替时间。
交朋友看似简单,一句问候、一次接近。实则不然,有的人穷尽一生也没有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名词:“认知盲区”,指的是在你注意不到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是盲区。
交友也是如此,无论你的生活有多寂寞,都不要试图将希望寄存在外人身上,而是要从自身找到突破口。
人生如戏,有的人入戏太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内心的充实别人给不了你,要靠自己。
在寂寥的退休后,即使遇到的朋友关系再好,如果有以下三种表现,也不要亲近。
不懂得感恩,挑拨是非之人有些人,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似乎总是觉得别人欠他的,他如何索取都是应当的。如果你没有满足他,他就会挑起是非,摆起脸色。
而出于维护社交关系的心理,大多数人会退让,不会当面撕破脸。
于是,反倒给了这样的人生存空间,让他不思改变。如果我们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心累程度可想而知。
与爱情一样,良好的友情也不可能是一场单向的奔赴。没有人能一直甘之如饴的付出,而不去索求一点点的回报。
而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你索要回报就是犯了他的大忌。于是最终这段小心维持的情谊,会以分崩离析告终。
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去维护的一段人际关系,想得到的结果一定不是这样的。但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结果却是注定的。
如果这段友谊就这样结束了还好,怕的是他还会在其他人面前累述你的不是,挑拨离间,让你名誉扫地。
见不得你好,善变善妒之人有这样一种人,越是和他亲近的人越危险。别的人是好是坏他不管,但他身边的人就是不能比他优秀,和他越好的朋友他越会在意、越会嫉妒。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不得你好”的所谓朋友。在你获得成功或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时候,也许表面上他会给你送来祝福,可是实际上心里已经嫉妒恨了。
抱有这样心态的人,一是会抓住时机诋毁你,二是会给你的生活设下绊脚石。这些都是很可怕的,需要你耗时耗力去扭转。
而说到底,人生是没有那么多机遇的。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回来了,机遇更是如此。
对于善嫉之人来说,你就是夸夸自己的子女孙辈,都是扎在他身上的刺。
也许年轻时我们遭遇些坎坷,是一种磨练,但年过50、60岁之后,再遇到人生中的打击,就是一种不幸了。
此时的“翻身”需要花费我们更大的气力,更有甚者,被打击的从此一蹶不振,改变人生的走向。
一个了解你的朋友,想要打击你的时候,远远比一个真正的敌人更可怕。
传播负能量,厌世心态之人忙碌了一辈子,退休之后,每个人都追求一个好心态,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如果身边一直有个聒噪之人,在唱衰生活,你的心境一定也会受到影响。
也许最初的时候你可以耐心地帮他去开解,日子久了,发现开解不了之后,对于他的抱怨,你就会付之一笑。
可是再久一些呢?三人成虎,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潜移默化中的影响很容易改变一个人,也许渐渐地你也会对生活产生厌倦之心。
是的,生活是很艰难,可最难的日子我们已经渐渐熬过去了。为什么到了该享受生活的时候,依旧要被困扰住、禁锢住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余生不长,且行且珍惜。
喜欢传播负能量的人通常不讲原则没有立场,做人做事一会一变,使得他们得到的生活的回馈都是破碎的、破败的,于是产生了恶性循环。
对于祥林嫂,大家都是很同情的,可是再同情也扛不住她不断地诉说自己的苦闷,从中无法走得出来。
每个人生活都有压力,如果一直做别人的垃圾桶,那么你的烦闷该向谁诉说排解呢?朋友之间可以相互诉说烦恼,但对于烦恼的解读需要是正向的、积极的,如此生活才能更有意义。
退休之后,交友要有一个原则:互不麻烦,彼此鼓励。
不合时宜的朋友、不懂感恩的朋友、让你的人生频频产生负能量的朋友,不要也罢。别碍于面子,该断不断。
在喧闹的世界中行走了那么久,我们是时候该享受一份清净与安定了。当然,人生中总会有偶尔心情低落的时刻,所以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一份开解与鼓励。
和朋友之间别被利益捆绑起来,当两个人失去了彼此间的利益纠葛,仍然能够成为知心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朋友,相处起来也更加轻松。
杜甫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中有言:“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别吝啬对自己的好。找到生活的乐趣,怎会觉得孤独寂寞,只会感叹时间不够用。
褪去繁华,大道至简,余生可期。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