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振消费?经济学家:需挖掘“非主力”人群消费潜力

南都N视频 2025-01-11 07:31:07

正值周末晚上的就餐高峰期,北京簋街的餐厅却有些冷清。2024年11月京沪两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滑14.1%和13.5%;这个冬天,年轻人不再为高价羽绒服买单,而是开始寻求各种平替……近日,关于种种消费遇冷、消费降级的讨论颇多。

基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作为今年的首要经济工作任务。2025年“两新”政策旋即铺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多部委齐发力,拿出800多亿元资金支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短期的消费刺激能够发挥多大作用?提振消费的着力点在哪里?带着关于消费的诸多疑问,南都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消费情况

表现为“减少高客单价的可选消费”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京沪两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同比分别下滑14.1%和13.5%,这也引发了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那么真实的消费情况如何?

据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观察,我国目前消费情况呈现三大趋势,首先表现为“以价换量”。他说:“今年消费从实物量表现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价格战’导致消费的名义额增长并不突出。以汽车为例,乘联会和中汽协分别报告11月汽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6.5%和11.7%,在以旧换新补贴加持下表现亮眼,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汽车销售额数据仅增长6.6%,表明汽车平均售价其实不及上年。”

其次则表现为“减少高客单价的可选消费”。从奢侈品公司财报来看,中国奢侈品消费在经历2023年的短暂复苏后迅速回落。旅游层面,居民也更多选择就近游而非远途游、亚洲游而非欧美游。例如,有媒体报道,2024年,中国游客更倾向于在亚太地区购物,该地区的免税消费恢复率相比2019年达到了204%,但总体免税消费恢复率达62%,表明中国游客减少在欧美旅游或购物。

此外,低线级城市好于高线级城市。徐天辰表示,这可能是由于高线级城市居民杠杆率高、财产收入占比高,在房价回调压力下更倾向于削减自身消费支出。同时,高线级城市居民消费或通过旅游出行“外溢”到低线级城市。

学界观察

由物质为主的消费向精神为主的消费发展

谈及旅游消费,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幸福与创造研究室高级研究员葛磊也表示,旅游市场呈现出“人气热、消费冷”的现象。铁路部门数据、航空部门数据和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大数据印证2024年旅游出行人次突破历史最好水平,旅游出行意愿旺盛。但同时,“旺丁不旺财”现象更加凸显,消费客单价显著下降。

上述现象和数据能否说明消费降级,学界观点不一。在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上述现象并不能完全说明我国存在消费降级的情况。

洪涛举例说道,即使2024年1—11月北京、上海社零分别下降2.8%和3.1%,但是,北京、上海社零分别连续10年、11年超过1万亿元规模,2024年预计将分别超过1.4万亿元、1.8万亿元规模。

同时,全年7大节庆消费超历史新高:“618”淘天食品生鲜行业强势增长,“618”淘天食品生鲜GMV同比增长近50%,其中直播电商贡献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速高达261%,破亿直播间10个;“双十一”全网销售达到14418亿元,同比增长29.26%……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在由物质为主的消费向精神为主的消费发展,正在由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体验消费过渡。”洪涛对南都记者表示。

年轻人消费喜好

既有日常刚需也有兴趣、高单价消费

南都记者关注到,伴随着一系列消费下沉,卷低价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一大特征,而主打“该省省、该花花”的年轻人正在搅动着消费市场的格局。

近日,B站发布年度消费参考榜单“Z100好物榜”,揭晓了年轻人最爱的100件产品。像齐天大圣机甲乐高、PS5游戏机等“大朋友”的玩具;洗地机、洗碗机、冰箱、空调等家电;以及茅台酱香酒、卫龙魔芋爽、东阿阿胶等老字号等都荣登榜单。

有观点认为,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年轻人的消费喜好非常多样。既有日常刚需消费,也有兴趣消费、高单价消费,包括家居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同时他们的消费决策取决于能否与自己产生强关联,这种关联可能通过一个有共识的圈层文化建立,通过互动建立,通过梗建立。

洪涛表示,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关注Z世代(年轻人)这类活跃的消费群体也很重要。

因此,有观点提出,对于品牌来说,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与其卷价格,不如理解消费旺盛的年轻人的需求。去年10月,名创优品集团创始人叶国富在一场发布会上表示,卷品质、卷创新、卷产品,不卷价格,企业才有未来。

此外,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公开谈及,青年人(20—40岁)的消费是非常关键的,他们的消费倾向(衡量消费意愿的一个经济指标)接近70%,而房产、汽车等大宗消费、与子女教育相关的消费往往和青年人恋爱成家相关。因此,从消费意愿和消费体量来看,牵住消费的牛鼻子,青年人是关键。

不过,徐天辰认为,接下来,扩大消费可能恰恰需要从被忽视的“非主力”人群中挖掘潜力,因为后者消费面临的收入制约更多。例如有些人的基本养老保险金额每月只有一两百元,而被长期诟病,如果显著提高农村户籍老人的相关福利,便有可能提高其消费能力。另外,根据以往学术研究,农民工的消费倾向显著偏低,这与其社保覆盖面不足有关,如果能够提高其社保水平,也能够激发其消费意愿。

消费不足原因

社会保障不足 造成居民消费意愿低

1月8日,在国新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的有关负责人纷纷表态,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同时,中央已预下达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保障春节消费能拿到补贴。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扩内需、提消费是今年首要的经济工作任务,但消费取决于居民的自主意愿,政策调控较难。短期的刺激政策固然重要,但长期的改革也不容忽视,治标更要治本。

徐天辰认为,消费不足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收入不足,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居民可支配收入在经济中的占比偏低。在中短期内,包括消费品购置补贴或者直接向特定群体发钱的举措都会起到作用,但在长期内,需要通过改革来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在经济产出中的分配机制,将前两者的盈余更多向居民转移。二是社会保障不足,造成居民消费意愿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仅比美国低约10个百分点,但居民消费占GDP比例比美国低近30个百分点,背后原因很可能是社保上的差距。加快夯实社保覆盖范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水平,有望有效提高消费意愿。

学者建言

要稳预期稳信心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消费不足的核心原因是居民收入在经济中的占比不足。”徐天辰还建议,一方面可以扩增量,比如探索让农民从宅基地和土地使用权财产中获得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可以调存量,比如探索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盈余转移到居民部门。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对南都记者表示,整体上看,提振消费的关键还是要稳预期、稳信心,消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因为老百姓对未来预期较弱,或者其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他们就不敢消费,要多储蓄一些钱。”苏剑说,因此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包括提高医疗保险标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提振消费。

此外,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公开强调,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而且把消费放在投资前面,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提法。所谓“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二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

南都调研 总第534期

采写:南都记者 杨文君 发自北京

制图:李芷琪(通义万相和豆包AI)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