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闭源到开源:OpenAI的“良心发现”还是战略自救?

机器智慧 2025-04-02 22:48:41

近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Altman)突然宣布,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布其首个开放权重(open-weight)的语言模型,这是自GPT-2以来的首次此类发布。这一决定被视为对当前人工智能(AI)领域开源趋势的响应,特别是来自DeepSeek等中国公司的竞争压力。

DeepSeek于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先后推出了V3和R1两开源大模型。其中,V3模型在性能上接近闭源模型GPT-4和Claude-3.5-Sonnet,超越了开源模型LLaMA3,且训练成本仅为550W美元。这些高性能、低成本的开源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推动了AI行业的变革。

另外还有多个中国科技公司如阿里、腾讯、百度,纷纷选择开源其AI软件和代码,以规避美国的技术限制,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并提升全球影响力。这一策略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也对美国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构成挑战。

在此背景下,OpenAI的开放权重模型计划被视为对中国开源AI浪潮的回应。开放权重模型允许开发者访问预训练模型的参数,便于针对特定应用进行微调,而无需从头开始训练模型。这一举措旨在降低开发成本,扩大AI技术的应用范围。

然而据称OpenAI此次并不完全开放其模型的源代码和训练数据。开放权重模型与完全开源模型之间仍存在差异,后者提供完整的源代码和训练数据,允许开发者深入了解和修改模型的内部机制。

这么看来OpenAI计划发布的开放权重模型并不是奥特曼突然良心发现,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应对来自DeepSeek等中国开源模型的竞争压力。这一举措体现了全球AI领域在开源与闭源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各大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的战略调整。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