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部商讨3天后,还是决定展开报复,对华翻倍加税,中方转头甩出一张“王牌”!
中日经贸关系因反倾销争端再起波澜。据环球网消息,日前,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日本间苯二酚延长反倾销措施。对此,日本内部经过3天的商讨过后,就宣布从3月29号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石墨电极,加征95.2%的反倾销税,为期四个月。
石墨电极作为电弧炉炼钢的核心耗材,中国产品长期凭借成本优势占据日本市场约30%份额。日本三大碳素巨头——SEC碳素、东海碳素和日本碳素公司,联合申请调查时,正值全球钢铁行业深陷产能过剩危机,日本钢铁企业2024年亏损额同比扩大42%,亟需通过贸易保护缓解生存压力。
然而,日本财务省的调查报告存在明显漏洞。中国钢铁出口仅占全球5%的事实,与日本声称的“中国低价倾销损害产业”的指控形成矛盾。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对华出口中22%的机械设备、18%的化工产品依赖中国市场,汽车出口更是有大量都销往中国。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关税战,实质上是用经济脱钩风险作为赌注,试图在半导体设备等敏感领域换取政治筹码。
此次争端中,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以及在经贸领域的政治化操作形成联动,正好触发该法“对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采取反制”的适用条款。
这种反制策略,展现了中国在三个维度的战略升级:首先,突破传统经贸博弈的对等报复模式,建立损害到反制的因果对应机制;其次,将贸易争端纳入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形成经济主权的法律保护网;最后,通过精准打击产业链关键环节,既避免全面脱钩风险,又形成有效威慑。
但日本产业界需要清醒认识到:中国对间苯二酚的反倾销措施基于十年调查数据,而日本此次加税依据的调查仅持续11个月。这种规则运用的双重标准,恰如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报告所言:日本对华贸易战的成功率不足30%,却往往引发更严厉的反制。
关税战没有赢家,规则战方见真章。当日本用95.2%的惩罚性关税保护夕阳产业时,中国正以法治化手段重塑国际贸易规则。这种战略差异的根源,在于日本固守“安全靠美国、市场靠中国”的投机思维,而中国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