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勤奋的可可
如果要问“你认为哪个器官最劳苦功高”,我一定投肝脏一票。
肝脏不仅仅是人体的解毒器官,能处理酒精、药物、尼古丁等“毒物”,降低中毒的风险;还要负责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的代谢;还要分泌胆汁,为消化食物做准备……
如此日复一日地操劳,难免会有所损伤。但肝脏很低调,病了往往也不会“喊疼”,需要我们从其他蛛丝马迹中去发现。
1黄2红3黑,或是肝脏“生病”了
一黄:眼白发黄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一种名叫胆红素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经肝脏正常代谢后,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但若肝脏异常,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就可能在血液中堆积,导致黄疸。而眼睛是身上比较敏感脆弱的部位,与肝脏也关系密切,因此很容易出现眼白发黄。

二红:大小鱼际发红、蜘蛛痣
肝脏有灭活雌激素的功能,帮助维持机体激素平衡。
若肝功能受损,雌激素含量升高,累积过多时就会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形成“二红”。
大小鱼际发红:尤其是点状的红,也称为“肝掌”。
蜘蛛痣:常在面部、颈部、上胸部、肩部及上肢出现,表现为以一个点为中心,四周发散红血丝,形状如蜘蛛,用手按压时消失,松手后出现。
三黑:黑眼圈、脸黑、指甲黑
黑眼圈:眼睛下方颜色晦暗,出现“黑眼圈”,这可能是肝脏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在面部毛细血管的一个体现。
脸黑:肝脏受损时,体内的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面部,导致面部皮肤发黑。这种发黑通常表现为面色晦暗、缺乏光泽。
指甲黑:肝脏功能受损时,体内的毒素可能会在指甲上沉积,导致指甲变黑、脆弱易断。

这些常见日用品,竟是意想不到的肝脏“杀手”
喝酒、熬夜、霉变食物、爱吃生腌、盲目用药、频繁染发、生气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伤肝因素,可可就不多说了。除此之外,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下这些东西也要小心!
各种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中可能含有增塑剂,其对肝脏有毒害作用,长期接触过多,就可能造成肝脏损害。特别是用非食品级塑料装食物,风险可能更大。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用布袋子替代塑料购物袋;出门自带玻璃杯或保温杯等。
2.色彩鲜艳的廉价服装:
色彩鲜艳的衣服大部分是通过化学染色剂制成的,其中一些价格低廉的染料可能含有致癌物芳香胺,它被称为“藏在艳装里的毒品”。
在特殊条件下,相关有害成分可能分解产生20多种芳香胺,形成芳香胺化合物,长期接触会对肝、肾、膀胱等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引发肿瘤。
若衣物每次清洗都掉色,就要小心其对肝脏造成损害。购买衣物时,一定要看是否有安全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性能的类别,贴身衣物尽量选择颜色较素的,且必须是B类(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
3.劣质化妆品
劣质化妆品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劣质指甲油可能含有酮类及醛类有机溶剂和塑化剂。
若长时间、大剂量地接触,就会导致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在体内蓄积,引发肝损伤,甚至致癌。
4.部分樟脑丸
有些人工合成的樟脑丸中含有黄樟素、对二氯苯两种有毒物质,气味刺鼻难闻,挥发到空气中,人体吸入后会被呼吸粘膜吸收;穿衣服时这些物质也会通过皮肤汗腺进入体内,从而伤害肝脏。

餐桌上就有“护肝三宝”看看你有没有经常吃
远离危险因素是保护肝脏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吃”来降低肝病风险。
1.大豆:增强肝脏代谢,促进肝脏修复
大豆富含的卵磷脂是细胞膜最主要的成分(占60%),补充卵磷脂有利于维持正常的肝细胞膜结构;卵磷脂还具有运输甘油三酯、胆固醇的作用,可以促进脂肪降解,增强肝细胞的代谢,从而保护肝脏。
大豆还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而每天摄入90g优质蛋白,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帮助肝细胞再生。
建议每人每天大豆摄入量不低于25g,大约相当于1.5两北豆腐/1两豆腐丝/2两南豆腐/1两豆干/1杯豆浆。
酸奶:肠道健康,肝脏才更好
肝脏70%的血液都来自肠道,而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肝脏就更好。
有研究表明,体格强壮的人肠道内的有益菌可高达70%,普通人通常有25%,而肝癌患者的肠道有益菌只有10%。
所以,保护肝脏可以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入手,不妨每天来一杯酸奶,帮助补充益生菌。如有需要,也可以购买益生菌制剂。
3.洋葱:降低肝癌风险
今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项永兵教授团队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涉及6万人的研究,评估了142种食物和营养元素与肝癌风险的关联。
结果发现:每天增加5.54克洋葱摄入,肝癌风险下降33%。
研究指出,洋葱富含膳食纤维,能减少肝脏脂肪合成,降低肝脏代谢负担,膳食纤维还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系统,减少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