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中超第三轮,上海申花客场挑战河南队。赛前,申花的目标很明确:拿三分。毕竟,他们刚经历国际比赛日的折腾,朱辰杰、阿马杜等主力还因伤缺阵,连外援路易斯都是带伤硬扛。河南队这边呢?主场揭幕战憋着劲儿要赢,主帅南基一赛前放话“要拿出最好状态”,结果上半场还真让他们逮着机会,靠外援麦达纳的混战进球1-0领先。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比赛的转折点不在战术调整,而是一段更衣室里的大嗓门——斯卢茨基的中场训话,直接让申花从“梦游”变“狂飙”。

上半场的申花,用球迷的话说就是“全员掉线”。传球失误、跑动懒散、防守漏人,连最基本的战术执行都像在应付差事。河南队抓住机会打进一球,申花球员连争抢的欲望都看不到,仿佛默认了输球的结局。申花的问题不只是技术层面。比如高天意主罚的任意球砸中横梁,角球助攻米内罗头球中柱,但这些“差点运气”掩盖不了全队的低迷——连斯卢茨基赛后都承认,国际比赛日让球员“久疏战阵”,节奏全乱了。
更衣室里,斯卢茨基彻底爆发了。他对着球员吼:“这不是我们的足球!每个决定都愚蠢透顶!” 他甚至撂狠话:“不想踢就别踢!这么踢下去输定了!” 这些话听着刺耳,但句句扎心。有球员后来回忆,教练骂人的时候“脸都红了”,质问他们“脑子在不在场上”。这种直接的情绪输出,反而让球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下半场一开始,斯卢茨基就换上了杨泽翔和谢鹏飞。这两人之前因为竞争激烈几乎坐穿板凳,但这次调整直接激活了全队。第67分钟,高天意的角球助攻米内罗头球破门;第74分钟,吴曦抽射反超;最后时刻,谢鹏飞推空门锁定3-1胜局。从数据看,申花下半场的射门次数、跑动距离、传球成功率全面碾压河南队。斯卢茨基的骂声像一针强心剂,把球员从“躺平”状态硬生生拽了起来。
有人觉得斯卢茨基的“吹风机”式训话太老派,但效果摆在那儿。他骂的不是球员的能力,而是态度。比如他说“每个决定都愚蠢”,其实是在批评球员缺乏专注和责任感。更关键的是,他给了球员两个选择:要么拼命赢,要么继续摆烂。这种非黑即白的压力,反而让球队拧成一股绳。说白了,中超球员不缺技术,缺的是“被逼到绝路”的狠劲。

这场逆转的另一大看点是替补球员的爆发。谢鹏飞之前几乎没出场机会,但这场替补登场就进球;高天意用定位球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杨泽翔的防守也让左路稳了不少。斯卢茨基赛后罕见地表扬谢鹏飞“配得上出场”,这或许意味着申花的轮换策略要变了——毕竟接下来一周双赛,光靠主力根本扛不住。
河南队输得冤吗?其实不冤。他们上半场踢得聪明,但下半场体能下降后,防守漏洞百出。尤其是后卫处理球失误,直接导致第二个丢球。主帅南基一赛前还说“要凑齐最强阵容”,结果还是没顶住压力。这说明中超中下游球队的通病:拼劲有余,稳定性不足。一旦被强队抓住机会,很容易崩盘。
申花这场逆转看似热血,背后的问题可没解决。比如,为什么总在国际比赛日后慢热?为什么上半场能踢得那么烂?斯卢茨基的“吹风机”能管用几次?有球迷调侃:“申花这赛季主打一个‘先丢球再逆转’的剧本。”但长期靠骂人激励球队,迟早会失灵。接下来他们要打上海德比,如果还这么玩心跳,恐怕没那么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