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桂兰,今年59岁,算是刚刚迈入老年人的行列。我的老家在一个南方的小县城,年轻时家里穷,没能读太多书,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后来靠着勤快和一点机遇,进了国企做了多年会计。
那时国企效益还不错,我在单位里干了三十多年,直到五年前正式退休。退休后每月能领到七千多块钱的退休金,算是我们这个小地方的中等偏上水平。
我早年结婚,丈夫是同单位的同事,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小婷。可惜,丈夫在十年前因病去世,我一个人辛苦拉扯女儿长大,好在她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就在省城工作,还嫁了个不错的对象。
这些年,我一直住在县城的房子里,日子虽然清清淡淡,但也算安稳。平时除了和几个老姐妹跳跳广场舞,就是去老年大学学点东西,偶尔去省城看看女儿,日子过得简单又自在。
可就在前不久,我的亲姐姐赵桂芝给我打了个电话,一开口就让我心生犹豫。
“桂兰啊,你一个人在县城住着也没意思,不如回来咱村里养老吧。农村空气好,吃的也新鲜,你一个人待在那边孤孤单单的,哪有回老家亲人陪着好?”
姐姐比我大六岁,早年嫁在老家,和姐夫一起务农,后来儿子成家,她就帮着带孙子,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去。她这一开口,我确实有些动摇。
“姐,我这边住得惯了,回来怕是不太适应……”
“你怕啥?你以前不也在村里长大的?再说了,你不是一直说想找个地方清静清静?你回来,咱们姐妹俩还能天天在一起,就跟小时候一样。”
姐姐说得情真意切,我心里也泛起了些许感慨。想想自己这些年确实有些孤单,女儿工作忙,平时联系不多,回老家或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几天后,我收拾了几件衣服,坐上回老家的大巴,心想着,或许这次回去,能找回一些久违的亲情与温暖。
回到老家那天,姐姐特意到镇上的车站接我。她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苍老了许多,脸上布满了皱纹,手也显得粗糙。我心里一酸,觉得自己这些年在县城过得安逸,却忽略了姐姐在老家的辛劳。
姐姐家还是老房子,砖瓦结构,院子里堆着柴火和一些农具,墙角还有几只母鸡在悠闲地刨食。和县城的生活比起来,这里确实显得有些落后,但空气清新,环境宁静,倒也别有一番味道。
“桂兰,你这次回来就好好待着,别老想着回县城,咱们姐妹俩难得能一起过日子。”姐姐笑着拉着我的手,语气里满是亲昵。
我点点头,心想就当是换个环境,体验一下乡下的生活。
可没想到,才住了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开始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
第一笔钱:给侄子买车
那天吃饭时,姐姐忽然随意地提了一句:“桂兰啊,你侄子最近想买辆车,可手头还差点钱……”
我一听,心里立刻警觉起来。侄子小伟比我女儿还小几岁,早些年读书一般,后来就跟着姐夫在镇上做点小生意,勉强维持生计。现在农村的年轻人,谁不想要辆车?但车可不是便宜的东西。
“那他打算买什么车?”我试探性地问。
“也不是什么豪车,就十几万的国产SUV,家里能凑个七八万,还差个五六万。”姐姐说得轻描淡写。
我放下筷子,心里有些不舒服。五六万对于我来说不是小数目,虽然我每月有退休金,但那是我一辈子辛苦换来的,不是随便就能大手大脚送人的。
“姐,这事你们自己商量吧,我一个外人也不好插手。”我婉拒道。
姐姐脸色一僵,随即笑了笑:“瞧你说的,咱们是亲姐妹,哪能算外人?你侄子小时候你不是也抱过他吗?”
“但买车是大事,还是得他们自己拿主意。”我坚持自己的立场。
见我态度坚决,姐姐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但那晚我却怎么都睡不踏实。
——
第二笔钱:盖房子的“人情债”
没过几天,姐姐又提起另一件事。
“桂兰啊,村里前阵子给咱家批了块地,准备盖栋新房,可是现在建材涨价,钱还差点……”
我皱了皱眉,刚拒绝了给侄子买车的事,这又来盖房子的事?
“姐,你们家现在住的房子也不算太旧,为什么突然想盖新房?”
“哎呀,你不懂,现在村里谁家不盖新房?不然以后孩子们怎么找媳妇?再说了,这房子以后就是你侄子的,咱们总不能让他住旧房子吧?”
我迟疑了一下,心里有些不痛快。这些年我自己住的房子也不过是县城里的一套普通小区房,装修也很简单,而姐姐家竟然想着再盖一栋新房。
“那你们现在还差多少钱?”我试探着问。
姐姐眼里闪过一丝亮光,随即叹了口气:“差个三四万吧……你要是能帮点,咱们姐妹的情分可就更深了。”
我心里一沉。三四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可这已经是第二次开口要钱了。
我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咬咬牙,给了她两万块,想着至少能帮衬一点,也算是尽了做妹妹的心意。
姐姐接过钱,脸上满是笑容,连声说:“桂兰,你这妹妹真是没白疼!”
可我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
——
第三笔钱:村里的“份子钱”
没过多久,姐姐又来找我了。
“桂兰啊,村里最近有好几场红白喜事,我们家是老户,平时乡里乡亲的,多少得随点份子钱……”
我心里“咯噔”一下,终于明白过来,姐姐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她是想让我这趟回来,不仅是养老,还要承担起家里大大小小的开销。
我忍不住问:“姐,这些事情以前你们不也这么过来了吗?怎么现在突然就周转不过来了?”
姐姐有些尴尬,但很快就笑着打圆场:“哎呀,以前能凑合,但现在你不是回来了嘛,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衬不是应该的吗?”
我心里一阵发凉。
短短不到一个月,已经花了三万多,而且看样子,未来还会有更多理由让我掏钱。
我终于意识到,姐姐让我回农村“养老”,并不是单纯的亲情,而是把我当成了一棵可以不断拔钱的“摇钱树”。
——
03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我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想起自己一个人辛苦拉扯女儿长大,想起在单位里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终于熬到退休,原以为能安享晚年,没想到却被最亲的姐姐算计。
我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一早,我收拾行李,准备回县城。
姐姐看到我提着行李,愣了一下,随即脸色一变:“桂兰,你这是要干什么?”
“姐,我回县城去。农村的日子不适合我,我还是住回去吧。”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
“你怎么这样?你不是说好了要在这里养老吗?”姐姐的语气中带着不满。
我苦笑了一下:“养老是养老,但我总不能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搭进去吧?我也是个普通的退休老人,不可能一直拿钱出来。”
姐姐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声音也冷了:“桂兰,你变了,真是人在城里待久了,心也变硬了。”
我没有再争辩,拖着行李走出了那个曾经熟悉的院子。
回县城的路上,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我知道,这一走,我和姐姐的关系,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但我也明白,亲情如果变成了无底洞的索取,那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温暖。
或许,以后我依然会想念姐姐,但我不会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