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称误把摔炮当奶糖吃炸伤口腔。
2025年2月5日,四川成都的巫女士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意外。她在客厅看电视时误将摔炮当作奶糖放入口中,导致摔炮在口腔内炸开造成口腔伤害。巫女士回忆当时光线较暗,摔炮的包装与她小时候常吃的香芋糖极为相似,加之摔炮是弟弟与零食一同带回的,她未加辨认便直接放入口中。爆炸后,她感到口腔麻木并伴有浓烈的火药味。
虽然事后吃东西和刷牙未受明显影响,但这次意外让她心有余悸。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质疑摔炮的包装设计,认为其酷似糖果的外观极易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有网友表示,生产厂家应该重新设计包装避免类似危险事件发生。但也有网友指出,消费者在食用前应仔细检查物品确保安全。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曾发生儿童误咬摔炮被炸伤的案例。摔炮作为一种无需点燃,随手一摔即可发出声响的烟花爆竹,常被当做儿童玩具出售。然而,其高危险性不容忽视。尽管部分摔炮包装上标注了安全提示,但在实际消费场景中,尤其是在光线不足或监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对此,专家呼吁生产厂家改进包装设计,增强产品的辨识度避免与食品混淆。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在春节期间,需严格监管儿童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