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当二战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世界列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此时,德国仍然盘踞在欧洲东部,日本在太平洋诸多岛屿和中国大陆地区负隅顽抗。如何铲除这两只已经蜷起身子的刺猬,让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十分头疼。他们迫切的希望降低本国的损失,又希望能在战后的战利品瓜分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斯大林邀请罗斯福和丘吉尔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此打响。
雅尔塔三巨头
此时的罗斯福刚刚打赢了自己国内的选举,他在选举中把自己塑造成了刚强的老人,却不想自己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从华盛顿到克里米亚,长途奔波让这个老人最后的一点精力也全部耗完了——这也是斯大林要把开会地点选到克里米亚的原因。不过,他仍然强打着精神,兴致勃勃的盘算着建立联合国,维护着战后和平。而作为老牌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丘吉尔则希望在这场会议中尽量维护大英帝国的落日余晖。而斯大林则主场作战,他也在这场会议里为自己抢到更多的好处。
斯大林
会议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苏联对日开战问题。此时的苏联仍然对日保持和平状态,在1941年和日本签订的瓜分远东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仍然有效。罗斯福一直催促斯大林对日宣战,减轻美国在太平洋的负担。不过,斯大林却把球踢还给了美国:“苏联人民必须看到对日作战有好处才会出兵远东”,随后,他狮子大开口:“苏联要恢复沙俄时代在中国东北的特权。”这就意味着,中国和一战之后一样,再一次的变成了待宰的羔羊。不过,屠夫从东边的邻居变成了北边的邻居。
罗斯福强忍着病痛和斯大林讨价还价,但是手握罗斯福把柄的斯大林却是寸步不让。无奈,雅尔塔会议成了既定事实:旅顺没了,中东铁路成了中苏共同运营,被苏联把控的外蒙古也要不回来了。中国,虽然没有列席这场会议,却成了这场会议上最大的输家之一。
宋子文
当会议的内容传到重庆,蒋介石呆若木鸡。也不怪罗斯福没有为自己争一口气,只能怪自己当时实力不够强大,只能任人宰割,豫湘桂会战,丢净了中国的脸。蒋介石派了宋子文和熟知苏联的蒋经国去和斯大林商量。斯大林连美国面子都不给,怎么可能会给中国人好脸色?欧美诸国也劝蒋介石接受雅尔塔协定,无奈,国民政府只好忍气吞声。从此,中国的国土从海棠叶变成了雄鸡,雅尔塔,成了中国历史上不能说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