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平定安禄山后,唐肃宗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想睡在您的腿上

伊殇雪 2024-03-13 17:47:12

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不仅摧毁唐朝的繁荣,也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郭子仪作为这场战争中的关键人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集权的弱化和地方军阀势力的膨胀,安禄山正是利用其在边疆的权力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有实力挑战朝廷。

在此后的几年中,郭子仪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唐朝收复失地、恢复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其忠诚和勇敢也赢得唐肃宗和老百姓的尊敬以及后世的赞誉。

其实在安史之乱这场战争中还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可小觑,此人名叫李泌,是唐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谋臣和学者,

一生经历唐朝的多次政治风波、历仕四朝,后人称其为“山中宰相”。那么,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李泌是何许人也

李泌出生于722年,祖籍辽东襄平县、生于京兆府,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他自幼聪颖,七岁时就能作对句深得长辈赏识,还曾进入皇宫接受李隆基的考校。

开元十六年,李泌因机缘巧合受到唐玄宗的召见,李隆基觉得此人才华不凡是一个好的陪读,因此便让他去东宫陪伴太子李亨读书,由此与未来的唐肃宗结下不解之缘。

李泌的才华不仅在文学上有所体现,在政治智慧上也有一定的建树,亦或者说有为人臣子的骨气。天宝年间,杨国忠因为杨玉环受宠的缘故成为宰相,权倾朝野人人畏惧。

后来,因为当众讥讽他被迫辞官隐居颍阳,此后朝野上再无他的身影。如上述所言唐朝制度有一定的缺陷,导致的结果就是宦官专权、皇权衰弱和贪腐横行。

李林甫出任宰相后,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因此安禄山等得以取得权力。

再加上唐玄宗开元时期虽然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但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均田制度下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在不断激化,特别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当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存在矛盾,而节度使的实力又日益强大,最终使得安史之乱爆发。

战火的蔓延,李泌出山

755年12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史思明等人纷纷响应他的起义,叛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洛阳进而攻陷长安,唐玄宗只能被迫逃往四川。

不过,他的儿子李亨却没有一起离开,而是前往灵武登基称帝对抗安禄山等人。郭子仪和李光弼等都是一等一的大将,有武将在前英勇杀敌,没有文臣在后方辅佐也不行,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好友李泌。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时候李泌早已出山且正在赶来的路上,不久便来到李亨帐前成为“主脑级”人物。

朋友的诚意已经拿了出来,作为皇帝的李亨必须要表示一二,当即就要任命他为一国宰相,但却被后者严辞拒绝,直言称自己是来帮忙的,不是来邀请请赏的。

最终,李泌被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虚职)参与军国大事,开始分析并解决安禄山反叛的问题。整个过程十分复杂,但总结下来也很简单,即“无欲速”三个字。

大致意思就是,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虽然势大,但毕竟属于无根的浮萍,短期内靠着一口气能够取得胜利,但长期下去内部必然会滋生矛盾,到时候一击必杀叛乱即可瓦解。

不得不说李泌的眼光很毒辣,安禄山最后的确是被自己的义子所杀,之后史思明继续领导叛军。可惜的是,这个人的才华比安禄山低的太多,最终被郭子仪、李光弼大军击败。

当然,这里也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李亨并没有完全听从好友的建议。

看到时局对自己有利,立即让李光弼、郭子仪两路大军一拥而上,战乱的确得到快速平定,但也导致许多叛军逃回大本营。

此后的多年里,唐朝一直与叛军对峙,国力空耗了许多年,若是准备充分再进行决战,唐朝也不会在后期败亡的那么迅速,不过这却不是李泌的问题。

战争胜利之日便是论功行赏之时,以李泌的才华和功劳封赏一个宰相都绰绰有余,所以唐肃宗当众询问他想要什么赏赐,可后者的回答却让人大跌眼镜。

我想睡在您的膝盖上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严光的隐士,生于会稽余姚少有高名,还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多年后刘秀平定王莽之乱即皇帝位,曾经多次延聘严光入朝为官,但后者却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他不愿追求权势和名利,宁愿在山林中隐居垂钓度日,刘秀对严光的高风亮节赞叹不已,对于此人范仲淹曾在撰写的《严先生祠堂记》中赞美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光与汉光武帝之间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大致就是临走前他在刘秀的大腿上睡了一觉,算是最后的告别,此事也成为历代传颂的佳话,李泌也是这样做的。

当唐肃宗询问他想要什么时,李泌说真的要赏赐的话,希望能在天子的膝盖上躺上一回。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句话既然拔高了李亨的地位比肩汉光武帝,同时也委婉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就这样李泌离开唐朝政治中心,但目光却没有离开,唐肃宗晚年朝堂发生变故,李泌还将广平王隐藏起来保护他的安全,最终辅佐其登上皇位。

唐代宗登基后再次被召回朝中担任翰林学士,期间还曾参与各种政务,对唐朝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过,这样安定的日子并没过多久,后来因多次得罪权臣而被外放。

唐德宗时期再获得重用担任散骑常侍,后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联合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保障唐朝边境的安宁,被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人生晚年李泌在衡山隐居修炼道教,贞元五年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八岁。

回首往昔,李泌虽然一生不沉迷于权力但却深知君臣之道,与其拼命追求权力不如敬而远之,如此既能获得皇帝的人情也能安稳度日,可谓是牛奶、面包都有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6 阅读:852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