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村分洪闸被誉为亚洲第一闸,修建用掉了8000万,如今又花1.2亿加固,但是建成了46年从没有使用过,当地的村民表示,这是好事。
渠村分洪闸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王新庄村,它坐落在濮阳县南端的渠村乡黄河左岸大堤上,是国家一级水利工程。
既然这么多年没有用,为什么还要建造它?
黄河以“铜头、铁尾、豆腐腰”闻名,其中游因高山峡谷的自然约束而水流湍急,下游艾山与外山形成的天然卡口则使河道变窄,增强了河段稳定性。
相比之下,中游与下游之间的河段,即所谓的“豆腐腰”,呈现出“上宽下窄”的河道特征,这导致黄河水流不畅,泥沙易于沉积。尤其在河南濮阳段,由于艾山口的泄流能力有限,加之可能遭遇的超标准洪水,仅凭堤防难以确保防洪安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单纯依赖堤坝防御洪水显然力不从心。
1975年,黄河流域爆发特大暴雨,在此危急关头,中央紧急批准在濮阳县建立分洪闸,项目总投资近8000万元。这个数字现在看起来可能不多,可我们要知道这可是50年前的8000万。
渠村分洪闸的设计最大分洪流量高达10000立方米/秒,足以应对极端洪水情况,为下游地区提供有力的防洪保障。其全长达到749米,宽度更是惊人,达到了209.5米,展现出其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分流能力。
在这座分洪闸上,共有56个孔,每个孔洞的尺寸都经过精心设计,宽度为12米,高度为4.5米,确保了水流的顺畅通过。每个孔内都专门安装了固定卷扬式启闭机,这种启闭机具有启闭力大、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等优点,能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开启或关闭孔口,实现分洪或截流的目的。
此外,为了防止泥沙在闸前淤积影响闸门开启,工程师们还在闸前修筑了总长1750米的控制堤。这条控制堤如同一道屏障,有效地阻挡了泥沙的淤积,保证了分洪闸的正常运行。
除了分洪功能外,渠村分洪闸还具备灌溉功能。在干旱季节,可以通过开启部分孔口,将黄河水引入灌溉渠道,为周边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
而且,渠村分洪闸还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黄河的壮阔与分洪闸的雄伟,感受到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
总之,渠村分洪闸是一座集分洪、灌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它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为什么说这个闸46年都没有使用?
因为开闸的条件很严苛。渠村分洪闸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应对黄河特大洪水,作为黄河下游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开启条件极为严格。只有当黄河花园口站发生超过22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洪水,且经过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库调蓄后,仍不能保证艾山站洪峰流量低于10000立方米/秒时,才会由黄河防总制定分洪方案,并报请国家防总同意,最终由国务院下达命令,方可启用渠村分洪闸。
这一系列指标和程序确保了分洪闸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启用,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渠村分洪闸之所以46年未启用,正是因为黄河防洪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洪水预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特大洪水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黄河的径流量其实很小,每年只有600多亿立方米的水,以前人们没办法控制黄河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机械和工程技术。现在不一样了,当下黄河的上、中、下游都有相应的水利工程,相互配合要控制这600多亿立方米的水其实不难。
但是,大家都知道,近些年地球气候非常反常,全球气候变暖、降水线北移,连北京都发了大洪水,以后黄河流域会不会再有大洪水发生,还真的不好说,渠村分洪闸可能会有用上的一天。
真如当地民众所说,要用的时候反而不好,不用才是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全国有很多这样的泄洪闸,渠村分洪闸是最大的,但不是最出名的,最出名的要数安徽的王家坝闸。与渠村分洪闸不一样,王家坝闸使用的频率很高,每次泄洪的时候,当地村民要拖家带口、赶猪牵羊进行搬家,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等洪水退去后,村民再回来。与王家坝的村民相比,渠村分洪闸的村民只是备而不用,幸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