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大家都有深有感触,现在我们的住宅和商业楼不但越建越多,还越建越高了。
各个省市都有不少高度超过200米的高层住宅,这些60-70层的超级楼盘的出现,让我们不由感叹现代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
在不少人看来,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景象象征着时代的进步和繁荣,但也有些网友表达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按照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史来看,咱们未来这些高层住宅可能会沦为“鬼楼”,到时候炸也炸不掉,只能沦为碍事的建筑垃圾。
那么这些发达国家的高层建筑到底经历过哪些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加以借鉴来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欧美高层的历史
十八世纪末期,欧洲各国和美国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阶段,这些国家由此步入了现代化工业社会之中。
而工业化除了给社会带来各种便利以外,还导致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城市人口极速膨胀。
这些为了讨生计而积聚在城市之中的工人们越来越多,如何安置这些人口,避免城市陷入混乱,成了当时欧美各国政府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1879年世界上第一座高层建筑在美国芝加哥落成,这个冠名为家庭生命保险大厦的10层高建筑给了业界极大的震撼。
要知道这个楼根本就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承重墙,通体都是由金属框架支撑,加之内填水泥灰浇筑而成的。
不论从土地利用率还是从建造流程上来看,都完美符合当时快节奏社会的需求,所以很快各国就掀起了一股高层建筑热的浪潮。
这期间涌现了很多知名的建筑师,其中有一位名叫柯布西耶的法国建筑师,曾经设计并提出了很多现代城市建筑的设想,被后世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认为现代化的建筑应当考虑土地利用率,在最小的土地上建造出能容纳更多人的高层建筑,同时再配以宜居的社区商业板块,这样就能解决居住矛盾并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
1924年他甚至还做出了一个名为“光辉之城”的设计,即将整个巴黎市中心的建筑全部推平,然后在这片土地上建造出24栋高200米的建筑,由此供人们生活工作。
虽然他激进的构想没有最终落实,但在二战后的欧美各国,都延续了他的构想,建立起了很多高层住宅来安置居民。
1951年美国芝加哥建造了著名的湖滨公寓,这两栋高达26层的公寓成了富豪们正向追捧的对象。
因为该建筑开创性的使用了玻璃幕墙代替传统的窗户,成为后世的摩天大楼建造的样板。
然而沉浸在建造高楼的狂热之中的他们没有想到,在三十多年后这些光鲜亮丽的高层住宅成了人们眼中的“贫民窟”。
二、欧美国家遭遇的难题
2012年,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发起了一个项目,名为“高层社区更新计划”。
他们想要联合各地的组织合作,试图解决高层住宅社区中面临的各种困境。
这时北美洲各国的高层住宅社区,已经不再是曾经备受赞誉的“公园中的美好社区”。
因为公共设施无人维护和打理,导致电梯故障频发,甚至还有住宅出现了虫宅或者鼠患,使得越来越多家庭搬离了这里。
而留在这里的多数都是低收入的群体,他们没有能力找到更好的住处,只能勉强忍受这狭小且脏乱差的居所。
加拿大的多伦多市曾经还出台过一个奇葩的法规,要求商店、社区中心以及户外市场等都不许进入高层社区,这使得这些高层住宅的住户门居住体验更差了。
为什么这些曾经追求高楼大厦的西方国家,如今却弃之如敝履呢?原因很简单,还是人口数量的问题。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的那样,二战之后这些国家都迎来了一波婴儿潮,人口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城市中需要建造更多的住宅来容纳这些家庭。
然而城市中的土地只有这么多,为了能扩大居住使用率,所以各式各样的高层住宅便建造了出来。
一开始大家当然感到十分新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样的建筑弊端很多。
例如公共基础设施很容易出现损坏,而维护起来的成本很高不说了,安全隐患更让人感到忧心不已。
再加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变缓,经济增长红利已经消失,不少人甚至选择离开拥挤的大城市,选择去中小城市或者乡村生活工作。
城市中的人口开始减少,这使得曾经的高层住宅逐渐变成无人问津的社区。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都选择在郊区购置独门独院的别墅居住,还有不少家庭会选择市区中2-3层左右的大平层公寓。
这样的选择看似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实际上是更关注自身的居住体验,让自己和家庭享受宽敞舒适的住宅环境。
而这些近乎废弃的高层大楼处理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例如2020年纽约在准备拆除楼龄达到60年的摩根旧总部时,就遇到了很多难题。
因为这座大楼处于市中心,如果使用炸药来炸楼会引发很大的安全隐患,只能通过很多的人工来进行精细拆除。
这一拆除项目就花了整整2年时间,耗费了近2亿美元才拆除完毕,这样高的成本让人感到咋舌。
既然拆除重建这条路行不通,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
现在很多欧美国家都在尝试各种办法,例如上文提到的这些基金会都在积极拉拢高层业主,希望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改建振兴计划之中。
但这种振兴改建计划需要资金支持,对于这些本就收入不多的家庭们来说,除了基金会提供的改建贷款选项外,他们完全没有其他的选择。
虽然我们现在也面临高层住宅越来越多的情况,但是这些国家的后续处理办法并不适用于我们。
我们还是需要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解决道路才可以。
三、我们的解决方案
要知道我们的住宅管控方式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的居住用地规定为70年产权,这意味着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时间限制的。
虽然土地使用权有时间限制,但是房屋的所有权是永久性的。
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到期后无房可住,只要房屋质量情况符合安全标准,那么再重新办理土地使用权的续期手续即可。
至于如何评估房屋安全质量以及加固方案,这些都具体体现在我们近些年来常常听到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上。
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这5年时间内,全国共计有22万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微改造”,惠及了约3800多万户、1亿多居民。
这样具有针对性的局部修缮和加固,使得这些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居住体验,是个极好的解决方案。
同理,如今这些高层住宅在未来可能也会面临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安全性维护改造。
现在用于老旧小区的“微改造”方案就能使用在这些住宅之中了。
至于欧美国家因为人口出生率放缓,导致城市居住人口极速减少,高层住宅无人问津变为“鬼楼”的情况,其实并不会大规模出现在我们这里。
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发展还在进行中,城市化的进程并不会停歇。
涌入城市的人口数量还在增长,这就说明我们的高层住宅的发展前景依然存在。
但欧美国家的失败案例还是对我们有一些启发的,例如在很多城市中兴起了“第四代住宅”热潮,让大家在高层住宅中也能体验到别墅一般的居住体验。
这种住宅也被成为“城市森林花园住宅”,其中每套住户都拥有一个大面积的空中花园,可以在繁华的都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2019年,住建部在成都对首个第四代住宅进行了考察,此后很多城市都开发了这种楼盘,掀起了一股“庭院房”的购买热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我们的高层住宅并不会变成所谓的“贫民窟”,也不会成为炸也炸不得的建筑垃圾。
而是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改建,依然能为住户遮风避雨。
毕竟我们的商业、基础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等等设施,都集中在城区之内。
所以城郊的别墅对于普罗大众们来说,吸引力确实不如这些城市内的住宅。
而四代住宅依然还是高层模式,这也就证明了高层住宅并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可以说这种建筑方式可能更加适合我们的国情。
结语
从欧美视角来推断中国的未来,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要知道每个国家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国情、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彼此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
但是我们可以关注并借鉴那些适合我们国情发展的经验,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那些风险,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好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市政厅|面对衰败的郊区高层住宅,多伦多如何使其振兴》来源:澎湃新闻 2015-12-18 16:5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0307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出版时间:2004年8月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https://wenku.baidu.com/view/744cb1b2580216fc710afd53.html?_wkts_=1734505120169&bdQuery=%E5%A4%96%E5%9B%BD%E8%BF%91%E7%8E%B0%E4%BB%A3%E5%BB%BA%E5%8F%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