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胜,山东省黄县诸由观镇小高家村人,1957年1月出生,1976年12月入伍。
高福胜为早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他在部队里虚心学习,刻苦锻炼,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很快。
全副武装紧急集合,刚开始动作不熟练,需要十四五分钟,并且手忙脚乱,于是他虚心向老兵请教,刻苦练习,夜间摸黑练,白天用毛巾捂上双眼练,不久,在一次夜间紧急集合时他仅用了4分钟,第一个冲在了最前面。
手榴弹投掷训练,高福胜开始只能投20多公尺,后来他找老战士帮助纠正投弹动作,细心体会投掷要领,并和新战友结成对子,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终于达到了优秀标准。
两个月的新兵训练,高福胜在各项军事课目训练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随后他被分配到某部一连连部当通信员。
1978年5月,他担任了火箭筒班的班长。火箭筒操作技术难度比较大,高福胜为了带领全班练出过硬本领,虚心请教老同志,仔细听老同志讲操作要领。
为了攻克火箭筒发射“迎风偏”的难关,晚上熄灯后他点上蜡烛学习理论,白天带领全班战士抓紧点滴时间练习动作,使大家很快掌握了火箭筒的操作技术。在实弹射击中,他们班取得了优异成绩。
1979年12月,高福胜被任命为排长。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满腔热情地工作。决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个样子来。
排长,在部队叫做“兵头将尾”,整天与战士们生活在一起。他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战士,关心体贴他们,帮助他们。
战士张松华,在训练最紧张的阶段,家中来信说哥哥因病住院需要钱,小张接信后,一筹莫展。
高福胜知道后,鼓励他安心工作,并悄悄拿出30元钱,以张松华的名字寄到他家中,后来,张松华才知道是排长背着自己寄去的。
战士张树明,脾气暴躁,和同志搞不好团结。连队调整人员时,班、排长们都打怵,高福胜却说:“我们排要。”
小张到他排后,他首先对本排几个班长进行了交待,要大家象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小张。高福胜还和几个老同志经常帮助教育小张。小张也注意加强思想修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很快由后进变成了先进,并入了党。
1984年除夕之夜,连队召开联欢会,当他想到新战士郭克述还在寒夜中站岗时,他来到小郭身边,对他说:“你回去参加联欢会,跟大家一起热闹热闹,我来替你上岗。”
小郭说:“我是战士,轮到我执勤,昨好回去呢?”高福胜和气地对他说:“没啥,我当战士时第一个除夕之夜也是排长替我站的岗。”小郭参加了联欢会非常高兴,更加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1983年,高福胜由一连调到三连当排长。由火箭排长改为步兵排长,他对指挥班、排战术课目不太熟悉。
他决心从头学起,尽快掌握要领,虚心向别人请教,刻苦练习,不长时间就掌握了班、排课目的指挥要领。
军事障碍训练特别是全副武装跳越高墙,是个挠头的项目,为了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课目,高福胜一面讲解,一面示范,还在全排开展了互帮互学活动,出色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由于高福胜带兵有方,他们排成了全师训练的示范排,多次在军、师范围内进行表演,并被选拔到军区参加比武。
1983年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战士们都说:“咱们能获得军事训练尖子排,高排长可出了大力”。
1985年1月,高福胜的妻子张玉香来部队探亲。这次她来带着两个月的探亲介绍信,要在部队医院做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细心的丈夫为她作了住院的一切准备,使张玉香十分满意。
经过半个月的观察,高福胜正准备送妻子住院动手术的时候,部队接到上级命令,抽调部分干部战士到云南边境对越作战。
高福胜听完传达后,不禁热血沸腾,思潮起伏。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他曾积极要求参战,可当时未被批准,这次轮战任务,该如何对待呢?
战争是残酷的,打仗是要死人的,对此,高福胜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现在,年老多病的父母需要照顾;自己担任排长的职务已五六年了,为了部队的发展,为了照顾家庭,他也曾找组织谈了自己准备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想法。
眼下妻子患病,准备动手术,以这些理由,可以要求领导照顾。可他又想:党和人民培养自己多年,现在事关国家安危,顾家庭而忘记国家,决不是共产党员的远大胸怀。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不顾自己的亲人,血染沙场!经过反复考虑,他毅然向组织递交了恳切要求参战的决心书,并且很快得到了批准。
怎样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呢?他觉得最根本的是让妻子充分理解军人的职责,理解自己的求战决心。
一天晚饭后,高福胜点上一支烟,平静地对妻子说:“玉香,部队有任务,我要到云南边境轮战,很快就要开赴前线”。
妻子听到丈夫要去前线打仗,惊呆了。高福胜深情地说:“我们结婚4年了,我没有能使你幸福,对你体贴不够,请你谅解,等打完仗回来转业到地方,一定好好照顾你,偿还当丈夫欠你的一切。”
妻子听着丈夫充满情意的话语,热泪夺眶而出,她感到委屈,问丈夫:“我来部队动手术的事,你向首长反映了吗?”
高福胜耐心地开导妻子说:“在这军人报效祖国的时刻,我能甘心落后吗?组织上选中了我,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你和咱全家人的光荣。”
他看着妻子渐渐舒展的双眉,接着说:“古往今来,军人的最高荣誉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马革裹尸,血洒疆场’。”
“我是个共产党员,古人尚能舍家为国,我怎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只想妻子儿女,父母兄弟,为个人而不顾革命,为小利而忘大义呢?”
张玉香是个经过党培养多年的人民教师,她一向敬仰军人的坦荡胸怀和风采。丈夫的话语,使她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对党对人民的一颗赤胆忠心。
她决心做出一个军人妻子应做出的牺牲,她勉励丈夫战场立功,祝愿丈夫胜利归来。
参战的部队就要出发了,高福胜认为:既然要效忠国家,就要做好献身的准备,应该向父母和妻子做最后的交待。他给父母和3岁的儿子分别写下了遗书,在登车出发时交给妻子,并嘱咐他,参战的事先不要告诉父母,等将来再把遗书交给他们。
他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到:“我儿荣峰,你爸爸现在就要去云南老山前线同敌人打仗了,生死难测,为防万一,爸爸在临走时,给你写了这份遗书……盼你能按爸爸遗嘱去做。”
“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长大后孝顺妈妈,孝敬爷爷、奶奶和外祖父、外祖母,要知道他们拉扯你长大是不容易的。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我的儿,幼年丧父是你的不幸,爸爸衷心地盼望你能长大,你是烈士子弟,党和政府能够关心和帮助你的……。”
他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到:“……我已做好一切准备,不管怎样,保证是好汉一条,死要死个光荣,活要活个名誉。我向二老发誓,一定要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决不当逃兵。我渴望同父母妻儿在一起度过幸福的一生,可是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人民的安宁,我马上就要去南疆作战。活着给亲人幸福,死了给亲人光荣。”
1985年3月18日,高福胜从山东临沂出发,玉香抱着孩子站在欢送的人群中。高福胜在车上微笑着,不断地向妻子和孩子、向送行的指战员们招手致意。
5月18日,高福胜奉命带领全排战士进入阵地。在他的请求下,他们排担任了扼守26、27号阵地的任务,这是全团防守的要点,地形复杂,敌特工活动频繁。
5月20日至31日,敌特工先后3次偷 袭高福 胜所在排的阵地,在他的指挥下均被击溃,毙伤敌特工5名。
6月2日凌晨,较大规模的战斗开始了。3时55分,敌人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向我2两个高地进攻。
高福胜大胆果断,命令战士们:“镇定沉着,近战歼敌!”当敌人逼近阵地20多米时,他大喊一声:“打!”端起冲锋枪,一个点射,一名越寇应声倒地。
全排战士一齐将手榴弹投向敌群,步机枪同时开火,激战17分钟,打退了敌人第一次进攻。
4时15分,越寇两个班的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再次向高福胜排坚守的阵地反扑。
他立即组织反击。此时,一颗子弹击中了高福胜的左大腿,鲜血直流。身旁的战士蔡金华看到排长负伤,含着眼泪为他包扎,高排长眼睛一瞪:“你哭什么?战士流血不流泪!”
说完抓起一根竹杆支撑着身体,一面指挥战斗,一面用对讲机给炮兵指示目标。当连里向他询问战斗情况时,他没有透露自己的伤情,而是坚定地向连长表示:“决不丢失一寸土地!”
经过十多分钟激战,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歼敌10人,伤敌17人。
4时30分,恼羞成怒的越军再次向我阵地发起第3次进攻。敌人这次进攻,气势汹汹而且规模比前两次都大。
在这紧急关头,高福胜瞪大了双眼,咬紧牙关,支撑着受伤的身体,继续指挥全排顽强战斗。
他仔细观察了敌兵力部署情况,向炮兵指示目标,经过十多分钟激战,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敌人见势不妙,被迫退至26号阵地东侧凹部躲了起来。
敌人连续3次进攻均被我打垮,像输红了眼的赌棍,于4时50分,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高福胜所在的2个阵地又发起第4次攻击。
此时,连里已得知高福胜负伤的消息,指导员崔鹏心急如焚,准备把高福胜送到战地救护所治疗,由他上阵地代替指挥。
高福胜在对讲机里打断指导员的话急切地说:“我是排长,在这关键时刻怎么能离开自己的指挥位置呢?你们不要为我担心,负伤的事不要向上级报告。”,说完又继续指挥全排战斗。
就在这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在他左前方3米处爆炸,弹片穿进了他的左胸和右肘,左颈骨也已经骨折,鲜血直流,高福胜昏迷了过去。
激烈的战斗,猛烈的枪炮声,震撼着高福胜,他很快从昏迷中醒来,咬紧牙关,使尽全身力气,顽强地爬起来,用微弱的声音向连首长报告:“指导员……连长…我不行了,你们要组织好战斗……守住阵地,请求炮火压制26号阵地前沿敌人,阵地由……我们守……”
敌人的进攻又一次被击退,高福胜再次昏迷了过去。
5时45分,败退的敌人重新组织起来,分两股向我2个高地发起了第5次进攻。
全排战士看着倒在阵地上的排长,个个怒发冲冠,迅速将复仇的子弹压进枪膛,在“为排长报仇”的喊声中,步枪机枪一齐猛烈开火,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向黄坪方向逃窜。
当战士们打退敌人第5次进攻,来到排长高福胜身旁时,战友们的呼叫声,再也不能将他唤醒,6时10分,高福胜停止了呼吸。
从凌晨8时55分到5时50分,在2个小时的战斗中,由于高福胜指挥机动灵活,带领全排连续打退7敌人5次进攻,毙伤敌人31人,确保了2个阵地坚如磐石,岿然不动。
战斗结束后,部队党委为高福胜追记一等功,师团党委做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解放军报》在头版登载了他的英雄事迹,烈士的家乡山东黄县作出了向英雄高福胜烈士学习的决定。
高福胜烈士在人生的道路上虽然只走过了28个春秋,但他短暂的人生是光荣伟大的,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勇壮丽的凯歌。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