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网友,在网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到现在依然在影响着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只有一条裤子可以穿,这条裤子就是我的校服裤子。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这条裤子我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要继续穿。90年代那时候,校服都比较丑,女生都不爱穿校服,我们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人是穿整身校服的。
后来,在我强烈的要求下,我妈花15块钱在早市上给我买了一条黑白相隔的裤子。这条裤子的款式,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因为除了夏天不穿,剩余的三个季节我都在穿它。
因为每天穿,它终于被我穿破了,最开始破的地方,是两条大腿中间,就是硬生生被走路磨破的。我那时候并不胖,只有五十多斤,但再硬的布料,也经不住你每天穿。以至于到后来,我走路的时候都不敢迈大步,因为我怕跟在我后面的同学不小心看到。
那时候,我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吃什么,但我特别羡慕别的同学有几条裤子可以换着穿。后来我自己工作赚钱的时候,我就不停地买衣服,我只要看见这些衣服挂在那里,我就会很开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意思是,小时候被压制的欲望,在长大拥有经济能力后,对自己进行报复性补偿的行为。
肯定有人会说,那一定是家庭条件差,买不起,也不一定是父母不买,这个应该理解。
我仔细想了想,也确实是,要是有钱的话,谁又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买新衣服呢?但是,这种解释也不完全正确,大家再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时候我妈管我特别严,这个不让做,那个不能碰,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得看我妈的脸色。
非常清晰的记得一件事,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雨天踩水,但我妈不让我踩,说会把鞋弄脏,把裤子弄脏。那时候很羡慕别的小朋友可以在下雨天踩水。
我记得特别清楚,上大学后离开了家,虽然有很多不舍,但心里却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觉得自己自由了,再也不用被约束了。
有一次下特别大的雨,我穿着有透气网的鞋,心里一直警告自己不要弄湿鞋子。但很凑合,没看清路的我一脚踩到了一个水坑,整只鞋都湿了。很奇怪的是,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微妙的快乐与解脱。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真实生理反应,后来每次下大雨,我就故意穿着鞋子去踩水坑,这件事成了我后来人生中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每次下大雨,好像不出去踩水坑就少了点什么。
如果从这个案例来讲,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的出现,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需求没有被得到满足,长大后自我释放,暴露了出来。
所以,我总结出了两点,凡是有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的人,要么是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差,导致物质欲得不到满足,要么是父母过于强势,被管控太严格。
有这样一组统计,每年有7000万成年人,在淘宝给自己买玩具,深度乐高玩家一年花费1200万元。
我曾看到一位网友说,她一米八的男朋友,经常要去做摇摇车,对,就是小孩子很喜欢玩的那种摇摇车。后来店家都不让他坐了,于是他就带着亲戚家的小朋友去坐,到最后直接买了一辆,放在了亲戚家服装店门口。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小时候非常想要一件玩具,没有得到,长大后就一定要买一个类似的玩具,可能已经不怎么玩了,但拥有后就会有很大的满足感。小时候想吃的零食,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就会不断买小零食,宁肯不吃饭,也要吃零食。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特别是你能看出他有明显渴望得到某件东西的时候,尽可能的去满足一下他们。哪怕你稍微满足一下,他们长大后都不太容易出现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否则,“求而不得”的童年,将用一生去弥补!
关注“欣妈育儿经”,有任何母婴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