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进行了通话,这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些希望。双方达成一致,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还会为俄美两国元首的会面做筹备,体现出他们在乌克兰危机以及巴以局势等方面存在合作的可能。这一外交方面的进展,就像是给一直很紧张的俄美关系打了一针“强心剂”。不过,这背后到底能不能达成双方期待的合作,或者说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外交做法呢?这次俄美外长的通话,到底是实实在在的外交交流,还是政治上的算计呢?咱们来仔细看看。
首先得清楚,俄美关系当下可谓是破烂不堪。乌克兰危机的出现、俄罗斯在全球展开的军事举动,还有两国不断加剧的制裁及对抗,使得俄美之间的信任差不多消失殆尽了。在美国看来,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单单是其国内的事情,更是对西方秩序、国际法以及全球和平的一种挑战。而在俄罗斯这边,北约的东扩以及美国引领的全球秩序,毫无疑问触及到了其国家安全的关键利益。怎样在这般深切的战略对立当中寻到合作的契机,变成了两国进行外交接触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不过,这通电话的重要性可不能小看。拉夫罗夫和鲁比奥达成一致,要保持定期沟通,这明显是在当下复杂形势下,两国进行对话的必然之举。实际上,俄美两国长时间处在类似冷战的对抗状态,不管是军事方面的较量,还是经济上的制裁,双方的对抗一直都没停过。但是,在全球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单边主义和敌对的策略,越来越没办法解决跨国的难题了。像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这些全球热点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算两国在战略上是对立的,双方也还是得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立场,来应对这些超出国界的安全威胁。所以说,俄美之间的外交接触,其实是在全球化压力下没法躲开的选择。
对俄美而言,保持沟通无疑是切实可行的外交手段。两国领导人已然明确,会按照双方的指示,重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对话。这就表明,虽说战略上的对立依旧,但双方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展开合作的根基未必全然崩塌。在这次电话会议结束后,双方共同赞成为俄美两国元首的会晤进行筹备,这也显示出两国外交并非完全决裂,而是期望借助对话来消除误会和冲突。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以及巴以局势等问题上的协作,意味着俄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实现某种合作的可能。特别是在国际事务当中,任何形式的对话都或许能给当下的危机解决带来一定的希望。
然而,得明确的是,这种外交接触能否带来实际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虽说拉夫罗夫和鲁比奥称会持续进行沟通,可实际上,俄罗斯和美国在很多问题上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方面,双方的立场几乎不存在任何可以退让的余地。美国坚决支持乌克兰抵御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还为其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而俄罗斯则坚定地维护自己在乌克兰的利益,觉得乌克兰加入北约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样针锋相对的立场,靠外交途径怎么解决呢?就算组织了“专家会议”,恐怕短期内也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另外,巴以问题虽说被当作两国合作的一个议题,然而这着实是个极为繁杂的全球性难题。美国向来在巴以问题上力挺以色列,而俄罗斯跟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则较为密切。在这个问题上,两国的立场与利益完全难以调和,即便看上去有合作的苗头,可要达成真正的一致意见依旧是个极大的难题。两国进行外交接触的背后,恐怕更多的是各自政治方面的盘算体现。
不容忽视的是,俄美关系里的“沟通”并非只是虚浮的外交话语,而是双方处于极度对抗态势时的一个外交途径。在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全球安全局势严峻的情形下,任何形式的外交往来都极为宝贵。不过,这种往来能否变为切实的合作,要看两国能否在核心利益方面形成一致意见,特别是在怎样处置乌克兰问题、怎样均衡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等问题上寻得共同之处。
虽说俄美两国外长的通话给双方带来了点儿希望,可这不能表明两国关系就完全走上合作之路了。要解决当下的国际危机,更多的外交往来以及实质性的谈判才是重点。要知道,历史上有好多外交尝试都因为根本利益有冲突而没成功。现在的外交接触,说不定更多的是给两国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冲突做了个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