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月,已经有五个!山东大学34岁博导心梗离世,任教仅3年

王嘴瓢评说 2024-09-09 22:13:02

文/王嘴瓢  校对/李蓉婳

前几天,杭州一名外卖员送完外卖后在路边休息,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猝死。据悉,该外卖员今年55岁,工作非常拼命,一个人每天在两个平台配送超过上百单的外卖订单,是所在区域的“单王”,日收入超500块钱。

“到底是钱重要,还是生命重要?”这件事也引发大众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毋庸置疑,拿生命去拼业绩,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命都没了,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无独有偶,9月9日,学术圈内又传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李海增于2024年8月29日在青岛与世长辞,年仅34岁,这一噩耗让无数人为之惋惜。

资料显示,李海增1990年出生于山东泰安宁阳县,是家里的独生子,其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从他的求学之路看,可以说是一路开挂。

李海增本科就读于山东青岛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之后在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某团队攻读博士,读博期间还作为交换生远赴美国深造;博士毕业后,李海增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

2021年3月,李海增入职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近几年,李海增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在主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

8月19日,李海增受邀参加山大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他代表“前沿交叉青岛研究院”进行了关于《先进变色技术》的演讲。

在台上的他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可谁也没想到,这次活动成为李海增教授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据媒体报道,跟杭州外卖员一样,李海增教授的死因也是突发心梗猝死,并且在此之前他的身体非常健康,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既然人是健康的,为什么毫无征兆突发心梗呢?估计又是跟过度劳累有关!

在大学里,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其中大学教授为正高级职称,在大学里面是属于最高级别的存在,在学术领域地位也非常较高,他们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

根据我国高校教师平均晋升年龄数据,从助教到教授一般要13年,绝大部分大学老师到四十多岁甚至五十岁才能评上教授;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当上一个大学老师已经绝非易事,更何况是一个教授,而李海增34岁就已经成为名校的教授,真可谓年轻有为!

不过,如此年轻就评上了教授,中间的代价应该挺大的,不仅需要学术沉淀发表大量的论文,而李海增又是山东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手下有一批学生要带;此外,他还是多个国产期刊的编委,身兼重担,工作压力非常大。

事实上,学术圈内因病去世的学者已经并非个例,从8月到现在,加上李海增教授在内,短短一个月时间,仅权威媒体报道的中青年学者因病去世的例子就已经高达五位,再加上那些没有被报道的,估计会更多。

大学教师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其实过得也是非常痛苦,看看那些物理、化学、数学等理工科的学院男老师,有几个是不掉头发的?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博士招生数量达到15.3万,随着博士数量的激增,高校无法全部吸收掉,而博士不是做公务员就是进高校,高校的待遇又要比公务员要好,所以大家就一起卷。

为了防止高学历人员躺平、鼓励科研人员竞争、进行研发创新,我国高校借鉴了国外“非升即走”的教育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新聘教师需在聘期内达到考核要求晋升到高一级职称,否则学校便不再续聘,若不愿意走,有的直接被就调去行政后勤部门!

许多高校的考核标准过高,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且考核指标被指有“重论文、轻教学”的倾向,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很多大学老师讲课很“水”,整节课都在念PPT的原因。

相反,如果大家都不努力卷,而是享受当下,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利益是最大化的;但只要一个人卷,就势必会有更多的人偷偷地跟着卷,最终的结果就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而有的人就很聪明,他们觉得健康和工作相比,前者永远放在第一位。职称算什么,钱又算什么,身体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如今看来,大学教师真的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也希望李海增教授这件事能给高校教育系统敲响警钟,多关注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而改革不合理的制度。

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

1 阅读:191
评论列表
  • 2024-09-10 06:45

    我们这儿车间工人一天十二个小时两班倒,天天如此,还没听说有心梗,脑梗累死的

  • 2024-09-10 03:16

    有的人是累的,有的人是喝酒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