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大都有这4个共同点

养护科普小陈 2024-10-26 04:25:00

为了更好地讲述文章内容,人物情节为虚构,请理智阅读

每当阳光普照之时,李大爷总会现身公园的长椅之上,沉浸在那温柔的阳光之中,脸上绽放着满足与愉悦的笑容。

望着他那精神饱满的样子,很难想象他曾是位与糖尿病斗争了十五年的勇士。

回想起十五年前,当李大爷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时,他紧张地问医生:“我这病,还能活多久?”

医生笑着宽慰他:“别害怕,糖尿病虽然是个长期的挑战,但只要我们正确应对,与它和谐共处,是完全没问题的。”

医生的话虽然让李大爷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但他心里还是有一丝忐忑。

时至今日,李大爷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他的80岁生日,身体硬朗,精神焕发,还时常向邻居们传授他的养生秘籍。

他深信只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与糖尿病友好相处,生活依旧可以美好如初。

那么,究竟医生为李大爷提供了哪些弥足珍贵的建议?而那些能够长寿的糖尿病患者们,又有着哪些共同的秘诀呢?

医学界发现了这4个共同点!

一、规划饮食,有效管控热量

有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球就已有超过5亿3700万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在我们国家,这个数字大约是1亿4100万。

这意味着我们国家成年人中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多患有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

令人诧异的是,逾半糖尿病患者竟不知己病,只因未觉异常或未行检查确认,深陷无知之境。

有人就好奇了,为啥咱们国家糖尿病的人数涨得这么快,是不是因为我们平时吃得不对呢?

虽然吃的和糖尿病有关系,但不能说吃了什么就一定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不只是因为吃,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遗传、自身免疫等,它是很多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很复杂。

若家族存糖尿病之病史,那么罹患糖尿病的几率便相对较高。

此遗传倾向逢年龄递增、生活习惯转变等外部因素,更易被引发。

自身免疫在众多生理与病理进程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某些情况下,自身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发生紊乱,不慎攻击制造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由此带来一连串的健康困扰。

这种攻击可能源于遗传、病毒感染、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过早食用某些食物,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

虽然,前面我们知道饮食不是导致患有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过吃得对才是稳住血糖,这才是王道。

李大爷跟糖尿病打交道好多年了,现在聊起这病来,简直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快成半个行家了。

他认为,糖尿病人的吃法得看个人情况,但总的来说,得吃得健康、吃得均衡。

主食得选谷物,特别是那些全谷的、杂豆的,像薏米、荞麦、绿豆这些。

每顿饭还得配上新鲜蔬菜,像黄瓜、西红柿、冬瓜、海带,都是营养满满的好东西。

在两餐的间隙时段,不妨食用些如苹果、草莓、柚子这般的低糖水果,以此来消解那难以忍耐的馋念。

还有蛋白质的补充特别重要,适量进食像牛肉、羊肉、瘦肉及鸡蛋等食品,能够滋补身体,增强体质。

最关键的,吃饭得定时定量,慢慢嚼,别急也别撑,做菜时油盐得少放。

这里特别提醒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控制好每天吃的总量。

每天吃多少东西,得看你自己的情况,比如你几岁了、有多高、多重,还有平时运动多不多,其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所需的饮食分量。

通常而言,休息状态下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摄入25至30千卡,轻活时为30至35千卡,中等活时35至40千卡,而重活则需40千卡以上。

吃的营养也要均衡,主食占一半到六成,大概25克到40克,蛋白质占一到两成,成人每天每公斤标准体重吃0.8到1.2克,脂肪占两到三成。

吃饭得定时定量,分好餐次,比如早餐吃五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午餐和晚餐各吃五分之二或三分之一。

李大爷常常说:“管住嘴,迈开腿,血糖稳稳地控制住。

二、坚持运动,增强体质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好处多多,不仅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帮助预防各种并发症。

长寿的糖尿病患者常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通过健走、慢跑、骑车、健身操、游泳等方式,每周至少五次,每次半小时起步,逐步延长至一小时,每周总计15分钟。

这样做能够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少血糖水平,并加强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从而达到更好的血糖调控效果。

专家指出,每天持续运动20分钟,能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约1.5mmol/L。

适量运动极为有益,能降脂、降压、控体重以防范,还能增免疫,减感染与患病几率。

李大爷就是例子,他每天散步、打太极,感觉身体更年轻、更有活力了。

三、定期监测,及时调整

当下,现在很多年轻朋友也都被糖尿病这个问题所烦恼。

根据调查,我们国家有超过1亿4千万人得了糖尿病,而在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里,得糖尿病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还有更多人正走在得糖尿病的路上,比例超过了20%。

可见,这个跟吃糖太多有关的慢性病,现在正慢慢影响到年轻人。

由于他们工作忙碌,社交频繁,致使他们常忽视血糖监测,直至症状或并发症出现才寻医,此现象需特别重视。

早点做血糖检查,并且经常监测,能在糖尿病刚开始的时候就发现问题,及时确定病情。

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朋友,通过正规地监测血糖,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有效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问题,但这是不够的。

就测一次早上的空腹血糖,并不能完全看出血糖到底咋样。

血糖会受到血压、血脂、还有肝肾功能等好多东西的影响。

在血糖管理中,关键在于全面监测,不仅限于晨起空腹血糖值,还需关注餐后2小时、餐前半小时的血糖变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确保综合控制。

血压、血脂高不高,肝和肾好不好,这些也得定期查查看,这样才能知道糖尿病控制得怎么样。

为求健康长寿,诸多糖尿病患者常定期运用血糖仪之类的工具来检测自身血糖水平,以达良好的控糖效果。

一旦发现血糖不正常,就要立刻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确保血糖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李大爷就是这样做的,他每天都监测血糖,认为只有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

四、积极乐观,心态良好

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不仅取决于饮食与运动,良好的心态亦举足轻重。饮食、运动固然关键,心态的优劣对其寿命同样影响深远。

情绪的起伏波动易致使血糖攀高,这于健康而言极为不利。

它不仅会让身体机能变差,还可能带来很多其他的病,所以一定得非常重视。

坏情绪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减少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严重时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

心情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小。

研究显示,抑郁症状可能会增大患糖尿病的几率,这种情况被视为需加强糖尿病筛查的风险因素之一。

时常心怀愤世嫉俗或充满敌意之人,其患糖尿病的风险或许会增高,且可能会使绝经后女性的代谢综合症症状愈发严重。

根据一项针对女性健康的研究,绝经后的女士如果能保持好心情,得糖尿病的几率能减少12%。

研究还发现,悲观情绪和敌意心态与绝经后女性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这一关联与主要健康行为和抑郁症状无关。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确实是个挑战,因为身体的不适很容易让人感到情绪低落。但是也需要不得不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让疾病完全主导情绪。

平时生活中,一定要睡够觉,成年人每晚宜保证7至9小时的睡眠时间。

积极投身社交活动,和家人朋友维系互动,彼此分享生活点滴,如此,便能高效缓解压力,愉悦心情。

学点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练练瑜伽,不仅能帮你解压,还对控制血糖有好处。

通过这些方法,糖尿病患者能更好地管理情绪,从而有效控制病情。

积极且乐观的心态,具有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力之效,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益处尤为显著。

为了长寿,许多糖尿病患者还会采取各种方式放松心情,比如听音乐、散步或冥想。

李大爷就喜欢和邻居聊天、下棋,享受社交的乐趣,他坚信拥有乐观的心态乃是他在对抗糖尿病这场战役中的一大致胜法宝。

结语

李大爷的经历告诉我们,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定期血糖监测和积极心态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这些好习惯不仅让血糖稳稳当当,还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身体更健康,寿命也更长,好处多多。

广大糖尿病患者只要遵循科学管理方法,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也能追求长寿。

从李大爷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对抗糖尿病,珍惜健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

医学界发现:能活过8岁的糖尿病人,身上大都有这4个共同点

首发224-4-2821:4·医学原创故事会

研究发现:能活过8岁的糖尿病人,身上大都有这4个特点

224-9-914:29:19 来源: 阿纂看事

想要打赢糖尿病持久战,坚持监测是前哨兵

223-9-1716:31·常笑居然说

2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