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流浪地球,故事是说——因太阳急速老化,未来不久将膨胀为红巨星,吞噬地球和整个太阳系。为了逃离这场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人类决定采取一个大胆的计划——将地球从太阳系带走,寻找新的家园。
这个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当然,这是科幻!那现实是怎样呢?我们今天有多大可能逃离地球,找到新的家园呢?
来,一起目睹下真是的过程。
首先,宇宙旅行的第一步——是摆脱地球引力,仅此对人类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地球的质量如此之大,想要脱离地球引力,我们需要达到每秒11.2公里的速度。
在几百年前,人们曾设想通过大炮将人类发射到太空。
A: 跌落地球<7.9 km/s B: 跌落地球 C: 圆周运动 = 7.9 km/s D: 椭圆轨道 E: 逃逸 > 11.2 km/s
然而,利用基础物理知识就可以计算出,哪怕炮筒超长至300米,想让人体炮弹以每秒11.2公里的速度出膛,也需要约200000米/秒²的加速度,相当于地球重力加速度的2万倍。
而人体在安全实验中最多只能承受10倍重力加速度。所以,用大炮发射的方法,即使速度够了,人也无法存活。
我们改变条件,让加速度不那么猛是一个解决方案。
如果把人体炮弹的加速度控制在10米/秒²,那么需要多长的炮筒才能在人体射出时达到每秒11.2公里的速度呢?
答案是需要约500公里长的炮筒,这在实际中是无法实现的。
于是,我们转向火箭。
火箭之所以能够摆脱地球引力,靠的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这一公式也被称为“火箭方程”。
齐奥尔科夫斯基被誉为人类航天之父,因为他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写出了这个公式,比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起飞还早6年。
为了理解火箭推进的原理,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船的实验”。
有人在远离海岸的船上,上面并没有桨。
这人想到达海岸。且注意到船上装载了一定数量的石头,于是将这些石头一个接一个尽快地扔向与海岸相反的方向。
结果,向一个方向投掷石块的动量,有效地让船以相同的动量往另一个方向移动。
当然,火箭方程核心意义在于,火箭可以达到的速度实际上可以高于火箭喷射物的速度。
简单来说,如果火箭喷射物的速度最高只有每秒5公里,并不意味着火箭永远无法达到每秒11.2公里的逃逸速度。
所以,理论上火箭可以通过持续加速,最终实现远超喷射物速度的目标。
但是,这么做火箭方程也有一个难点!
火箭能获得的速度是喷射物速度乘以一个对数,这个对数是初始质量除以推进结束时剩余质量的比值。
我们知道,对数增长规律会大幅放缓增长趋势。
各种底数的对数函数图像:红色函数底数是“e”, 绿色函数底数是2,蓝色函数底数是0.5,刻度是半个单位。
例如,一个人收入从1万增长到10万再到100万,经过对数处理后,增长趋势变成了从1万到2万再到3万。
同理,大量燃料并不能显著增加火箭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才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
正在吊装的土星五号第二级 图源 wiki
通过将火箭分成多级,每飞一段就抛弃一截外壳,可以大幅减小剩余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速度。
尽管如此,多级火箭的节数越多,稳定性越差。
因此,到今天为止,多级火箭最多也只有三级。即便如此,为了将几吨的有效荷载送入近地轨道,起飞质量也需要几百吨,效率极低。
人类除了利用火箭原理外,还使用了「引力弹弓」技术。
旅行者1号在1977年9月至1981年12月31日的轨迹动态图 wiki
例如,旅行者1号和2号分别以每秒17.3公里和每秒15.6公里的速度飞行,在人类制造的飞行器速度排行中排名第五和第六。
2018年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以每秒176公里的速度排名第一,约为光速的1/1700。
假设我们携带足够多的物质以增加飞船的速度,是否可以按火箭方程的规律最终接近光速呢?
答案是否定的。火箭方程写于1897年,当时还没有相对论。
将火箭方程推广到广义相对论后,它变成了一个双曲正切函数公式,如下入,这涉及洛伦兹变换和动量守恒的计算。
图片来自得到 卓克专栏
很多科幻小说描绘了飞船动力来自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喷射出无质量的光子,速度接近光速。如果飞船燃料占全部质量的14/15,当燃料耗尽时,飞船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99%。
燃料与荷载的比值仅需14:1,远优于今日火箭的几百比一,显然更划算,速度更快。
然而,目前技术无法大规模获取和控制反物质,因此这种火箭暂时无法实现。
退一步说,即便造出了这样的飞船,宇宙还是太大了。
开普勒452b(右)的假想图与地球大小(左)的比较,前者直径约为地球大小的1.6倍。
例如,开普勒452b是今天发现的与地球最相似的地外行星,位于宜居带内,距离地球1400光年。即使以光速的99%飞行,也需要1400年。
另外,你还不得不考虑到相对论效应,1400年的时间是对地球上的人而言,而飞船上的殖民者经历的旅程时间则不一样。
以光速的99%飞行,洛伦兹因子γ为7.09,飞船上的时间约为200年。虽然时间缩短,但宇航员仍会老死。
如果我们希望飞船旅行不超过10年,以99%光速飞行可行的半径只有70光年。
可以继续依照火箭公式提高速度至光速的99.99%,洛伦兹因子增至70,旅行半径扩展至700光年。
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考虑。
例如,加速和减速应当均匀进行,最好以重力加速度的标准进行,以每秒10米的速度变化,这样宇航员在飞船内生活不会因缺乏重力而生病。加速和减速过程各需一年,总计需要两年。
在第一种情况下,宇航员用20年完成来回旅程,回到地球时已是45岁,但地球上已经过去了140年,所有认识的人都已不在。
第二种情况下更夸张,返回时地球已经是1400年后......
我们只恨人生苦短!
结语
逃离地球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面临的技术和现实挑战是巨大的。
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我们还需要解决许多关键问题,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即便未来技术取得突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仍将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创新技术出现,但在我们有生之年,这样的飞行仍然是科幻中的故事。探索宇宙,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