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0岁,我就已经干不动了”

寻雪看星座 2024-03-19 05:09:26

大家好,先问一个老派的问题:

你的生活里有没有一件以“年”为单位在坚持做的事?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主张“活在当下”的今天,

只要一件事能坚持两年以上,就极有可能成为朋友之间的话题。

说白了,长期主义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稀缺的生活方式。

啥叫长期主义?

网上有个解释,叫做“在时间的复利下,坚持做那些难但是正确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找来了几位朋友,来聊聊长期主义这件事儿。

对我来说,就是坚持记账和存钱。

其实大概到了25岁,我才开始尝试长期主义的消费方式。

起因是我冲动裸辞一个月后,突然发现自己卡里只有不到一万块钱,快要交不起下个季度的房租了。

而我当时已经北漂三年。

究其原因还是我的物欲太强。

那几年网上流行什么我就穿什么,比如大家都在穿瑜伽裤,我就把某品牌最热门的三个颜色都买了;

网上号称人手一个的眼影盘我也一定会入手,哪怕已经有两抽屉的化妆品;

均价五百的明星同款手机壳,我有五个;偶尔碰到喜欢的系列手办,也会选择all in。

那会儿我总觉得,这些东西的生命周期太短了,否则我为什么总是不满足?

后来才发现,其实是即时消费带来的情绪价值太短。

除了下单和拆快递那一刻有爽感,大部分时候我都在因为银行卡余额犯愁。

打那以后,我开始用一种“功利”的眼光去消费,用一种“复古”的方式去理财。

理财的核心除了对风险的把控,更重要的其实是对自我的把控。

每花一笔钱我都会考虑,这钱花出去如果不能给我带回长线的快乐或收益,那就不花。

同时,我开始坚持记账和存钱,每个月复盘自己的消费情况,是不是又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费。

我还给自己设置了一条资产安全线,严格按照这条线来支出。

当然,这法子因人而异,可能有人觉得太苛待自己,会丧失生活的快乐。

但我自己是受用的,当我对消费有了判断力和感知力,也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今年是我北漂的第六年,我终于存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十万。

长期主义在我生活里的体现,大概就是我的爱情观吧。

记得毕业头几年,我手机里最多的时候有三个不同的交友软件。

最开始我很沉迷这种高效率的爱情游戏,可以直接靠照片和标签,快速锁定感兴趣的人。

所以可以预料地,总是会碰到那种看起来过于快节奏的人,聊三天就提见面,见一回就问要不要在一起试试看。

差不多有两三年的时间,我都是一边离不开交友软件,一边又对速食爱情有点厌倦的状态。

上头得快,结束也快。

本来想好好发展的人,最后被毫无预兆地删除了联系方式,取消了匹配,彻底断联了。

朋友说大概率是他跟别人确定关系了,我烦躁到卸载了手头所有软件,觉得感情这回事真的好没劲。

当时没想到,后来的我会谈一段长达五年的恋爱。

有人问我,五年面对同一张脸,每天跟同一个人重复做生活中的事,不会倦吗?

当然会。

尤其是当两个人已经摸透了对方的喜好和性格,吵架的时候都知道对方下一句会说什么。

但我也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现,他好像一直在改变。

比如我偶尔抱怨了一句周末没事情可做,他就自己研究攻略,订了雪票,找了教练,准备我们一起学滑雪。

换做以前,我是不相信长期主义的爱情。

但现在的我在爱情长跑的过程中学会正视人性偶尔的疲惫,找到了真正的爱的模样。

那感觉就像是经历了第二次青春期。

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坚持健康生活带来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种神迹。

我开始运动的契机不是身材焦虑,而是因为两年前做了腰椎手术,康复以后医生建议我减重。

减轻一点身体的负重,对我的腰也好一点。

于是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将体重从150斤减到120斤,瘦了整整30斤。

日常生活几乎保持着三点一线:家,健身房,公司。

我给自己的计划是每周三次,早上7点空腹去健身房练一个半小时。

平时吃饭只要避开重油重盐纯碳水,其他不严格控制,但下午六点以后就不进食了。

以前我属于无辣不欢,每回急头白脸吃完一顿外卖后,总有一种敷衍了自己身体的失落感。

现在才发现,原来吃得健康就等于吃得舒服。

除了运动,我到现在也坚持戒糖半年,连毕生最爱的肥宅快乐水都戒了。

戒断期有点难熬,主要是大幅度地减少糖分摄入会让心情不太好,甚至下班路过面包店都有点走不动道。

上一次吃甜品还是过生日,给自己买了一角小小的蛋糕。

但当你给予身体长期主义式的关照,身体就一定会有所回馈。

某一天我猛然发现,困扰自己多年的痘痘少了一半。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里说过: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是长跑者的思维方式。

今天不想坚持,所以更要坚持,这也是长期主义者的思维方式吧。

说实话,我一直对一辈子只干一份工作的人很好奇。

这几年,“职业倦怠”几乎成了每次跟朋友见面必聊的话题,也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

好像除了跳槽和裸辞,没有解决的办法。

以前毕业的时候害怕入错行,现在又害怕在一个行业里深耕得不到回应。

我身边甚至有朋友焦虑到毕业三年换了六份工作,但至今没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赛道。

害怕前面的努力都白费,更害怕十几年后自己还是一事无成。

我不知道,上一辈人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困境?

没有想到,在2024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的“生命中的那坛酒”的活动上,成龙大哥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按照网友的说法,武打片不是成龙的舒适区,而是他的统治区。

成龙入行六十余年,自扎进电影行业,至今还在这片波谲云诡的海域里航行。

成龙大哥说,始终不忘初心,是源于观众想看到更好的电影。这不只是某一代观众的诉求,而是一代代观众的愿望。

所以只有精益求精,不断经受时间的打磨和历练,才能交出足够经典的作品。

虽然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搏命,但仍没选择退休,而是继续带领成家班在行业内发挥余热。

对此,他在活动现场说:“我知道泸州老窖培养了上万名的酿酒人才,那个时候被誉为酒界的黄埔军校,我也想在我的领域里,做成一个黄埔军校”。

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核,就是靠这样一代代拳拳到肉的拼搏、一代代前辈们钻研和精进传承下来的。

所以,当成家班成为香港金像奖获奖次数最多的动作班底,当他们带领中国的功夫电影一步步走出国门、享誉世界,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长期主义,什么叫做传承。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与泸州老窖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良畅聊中国白酒非遗酿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择一事容易,终一生很难。”

无论在哪个行业,长期主义都是不可多得的。

就像成龙大哥在现场所说的,作为“浓香鼻祖”的泸州老窖,将传统酿酒技艺从1324年传承至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历经了700年、24代酿酒人至死不渝的付出。

每一代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传承技艺,精进酿酒功夫。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泸州老窖总结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白酒酿造工艺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并积极开展中国白酒培训班,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为中国白酒行业培养了大批的酿酒技术人才,正是因此,泸州老窖被称为中国白酒届的“黄埔军校。

这也正说明,长期主义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传承也不是盲目的等待与坚守,

而是经得起历史的大浪淘沙,将宝贵的精神文化变得具象,实现生命力的延展。

因为,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才能在开坛后收获岁月赠予我们的那一抹酒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