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都会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想着通过考试成为体制内正式的一员,然后可以“躺平”过完以后的工作生活,因为,在体制内如果想要躺平,那么领导拿你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这样的思想固然不会有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实现,那么,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体制内不求上进有错吗?
首先,在体制内工作,基本上都希望自己有着比较好的前途。一般来说,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最终成为体制内的一员,没有哪个不希望自己升职加薪,毕竟,体制内的这份工作除了稳定,在待遇方面并不是很“拔尖”,之所以吸引着大批优秀的年轻大学生报考,还是以为这份工作代表着人民在行使公权力,因此,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员,最开始肯定是有着一颗上进心的,否则,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大可不必理会,这样,可以顺其自然的进行躺平,但是,从实际的工作来看,体制内的职工对于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还是很积极的。
其次,体制内的不求上进原因很多,持有这样的太多不好评判对错,但是,从职业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不值得提倡。一般来说,体制内个人的进步影响因素很多,这个和企业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在体制内想要晋升,仅仅倚靠个人的工作能力明显是不够的,因为,岗位不同工作能力的体现也不同,而且领导也不会熟悉每一个职员的工作能力,因此,在体制内晋升,除了个人能力,怎样和领导相处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其他因素也可以归结到个人能力范畴,个人晋升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作为体制内的一员,不能因为自己缺乏机会就丧失上进之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体制内同样适用,在体制内工作没有晋升,或许不是个人工作能力的问题,但是,相比已经晋升的人,总归是和其有所差距,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坚持和寻求机会,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自己工作不失误,寻找晋升的途径和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会有晋升的机会,事实上,大部分人晋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最后,在体制内工作不求上进,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一般来说,个人职业成就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没有人能够真正接受“躺平”,因为在体制内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提拔的人并不少,同时,体制内选择“躺平”也会遭受其他人的异样眼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当然,也有选择“躺平”并且顺利躺平的人员,但是,这些人能躺平也是有着工作之外的因素,就和其他人能被提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