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王妃死亡的真相逐渐揭开,幕后之人逐渐浮出水面,顾晏惜一直以为凌王妃的死是自己的父亲凌王的授意,但其实,这后面也有皇帝的手笔。
一、火灾的成因硝石工坊发生意外,工人们集体到花家要说法,工人们的身上满是白色的粉末,就像是结了一层白霜。工人们的样子经花芷的口一复述,顿时就让顾晏惜想起了当时董大的供词。
董大说,凌王府的那场大火烧了很久,还是老天看不过去,下了一场雨才将它浇灭。大雨过后,黑色的木炭上,满是白色的霜。
顾晏惜经花芷的提醒,猛然想到凌王妃的死可能和上元节的花灯有关,他怀疑是有人在花灯里放了硝石,硝石炸开,所到之处皆是火焰,才会导致火势如此迅猛。
起初,顾晏惜听到董大的供词,只把重点放在凌王府里的嬷嬷身上,却忘了,上元灯节的时候,在王府里的不只是凌王府里的人,还有庄子上的人。
果然,在一番搜查之下,他发现当年那个制作花灯的人,那便是专门制作花灯的陈嬷嬷,每年都是她将庄子上的花灯送进王府。
二、背后的真相顾晏惜顺腾摸瓜,果然找到了凶手,那个人便是王府的萧氏,也就是顾晏惜口中的萧姨。
萧氏用陈嬷嬷的儿子逼她,逼她制作了那些硝石灯笼,让她送进了凌王妃的住处,最后凌王妃葬身火场。
我想柔王妃怎么都没有想到,最后下手害她性命的竟然会是冲进去救他的萧氏,会是哪个她以姐妹相称的萧氏。
依照萧氏所言,她想杀凌王妃是因为周家谋反,凌王日日寝食难安,睡也睡不好,可是又心软,不愿意休了柔王妃,她才会帮王爷一把。
话说这么说,可是这事情多少有点不对劲,萧氏只是一个侧妃,她买凶杀死了凌王妃,顾晏惜稍一联想就发现事情不对劲,凌王若真的在乎凌王妃,这么多年都不查?
萧氏口口声声说,她杀死凌王妃是不想看到王爷愁眉不展,日夜烦忧,那么日夜烦忧的王爷到底是真的,还是王爷故意让萧氏看到的?
从前面的剧情来看,王爷对萧氏其实并不信任,顾晏惜给萧氏买了点心,萧氏给了一块给王爷,可王爷没有接萧氏拿过去的那块,而是拿走了萧氏吃过的那一块。
王爷对萧氏的防备肉眼可见,现在想来,萧氏看到的不过是凌王想让她看到的,凌王妃的死要真的追根溯源起来,离不开凌王爷的暗示。
原著中,萧氏是朝丽族的人,朝丽族出了一位智者,将自己朝丽国人安放到了各处,要以此来瓦解朝廷的政权,萧氏便是智者的一步棋。
但是显然,剧版将这一部分进行了删减,或许,剧版将朝丽族的剧情去掉了。剧版中,萧氏害死王妃不是因为朝丽族的示意,而是因为王爷的示意。
三、谁才是幕后真凶?皇帝将凌王爷召进宫之前,关于凶手的猜测,我还是止步于凌王爷,可是当皇帝召进宫之后,我觉得凌王妃的死或许少不了皇帝的手笔。
当年,皇帝登上皇位,凌王害怕自己与手握重兵周氏联姻的行为引来猜忌,便唆使凌王妃的父亲和哥哥起兵谋反。
没想到,一朝兵败,凌王却将自己推得干净,周氏满门落尽,祸不及外嫁女,周家只留了周氏一人。
周家一个弱女子,虽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她有一个儿子,那便是顾晏惜。
难道说正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皇帝才将顾晏惜接进了宫,日夜养在自己的身边,让顾晏惜同他亲厚?
结合前面的剧情来看,皇帝对顾晏惜看似亲厚,其实并不信他。
顾晏惜从北地回来的时候,故意和前任七宿司首领演了一出戏,让他自己放弃北地的兵权,逼得他毁容自证清白,表明自己没有想当储君的心思。
不论是顾晏惜做什么,皇帝总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并且还时常提问试探他的真心,由此可见,皇帝招顾晏惜回来只是为了让他成为一把听话的刀。
结语凌王妃的死,皇帝并不惊讶,也不可惜,很难说,凌王妃的死不是皇帝在推波助澜,想要斩草除根。
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想要顾晏惜继续将这件事查下去,才会将顾晏惜罚在慎阁面壁思过,这下面必定还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