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左琴科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左琴科幽默讽刺作品集》《青春复返》《一本浅蓝色的书》《日出之前》。
他的小说无论短篇还是中篇都是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展示社会的真、善、美、丑与恶,使人们在笑声中深思并引以为戒。如果说契诃夫、果戈里是沙皇俄国时期的杰出批判现实主义人物,那么,左琴科则代表了苏联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左琴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能像契诃夫批评沙皇俄国一样,批评苏联时代普通人性格和生活中的种种残缺和问题。他用有趣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告诉人们:革命之后迎来了一个新社会、新制度,但人们的人格状况和道德水准,并没有随着这个“新社会”的产生而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在左琴科的小说里,新时代的“苏联人”,依然像旧时代的俄国人一样,依然表现出的是文化落后、愚昧无知、不讲文明,经常会干些自私自利的事情,骄傲自大、贪婪虚荣、冷漠自私、崇洋媚外、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敲诈勒索等等。各种各样的官僚主义横行,徇私舞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裙带关系、形式主义等等。尤其是对专制下人的奴性意识做了深刻的批判。
《猴子奇遇记》是左琴科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在南方某个城市里有一座动物园。
动物园里有一只老虎、两条鳄鱼、三条蛇、一匹斑马、一只鸵鸟和一只母猴子。“卫国战争”时期,这座南方的城市突然遭遇德国人的轰炸,动物园不幸被炸毁,很多动物都在这次轰炸中丧命,只有一只长尾猴幸存了下来。
虽然这只猴子幸免于难,但受到的惊吓最大,为了珍惜新生命,它决定走出动物园,去人类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奇遇记”从这里开始讲起。
它逃出了动物园,跑遍了全城,最后沿着公路离开了这座城市。因为跑得实在太累了,它便坐在树枝上睡熟了。就在这时候,从树下经过的军车司机,出于好意把它带到了鲍里索夫城。猴子趁司机办事不在,便爬了出来,上街溜达去了。为了逃避众人的骚扰,它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它很想吃东西,但在“合作社商店”,没有钱,没有“粮食供应证”,是啥也吃不到的。于是,它便“袭击”了售货员,抢了一些胡萝卜。人们急忙奔到街上抓猴子。队伍里有大人,有小孩,有警察。一只狗也参加了进来,但就在它眼看要咬住猴子的瞬间,猴子跳上了一道围墙,并用胡萝卜猛揍了一下狗的鼻子。
狗想:“不,公民们,我不如在家安静地躺着,比给你们抓猴子和吃这苦头好得多。”随即,便逃走了。
接着猴子跳进了一个院子,被一个正在劈柴的叫阿廖沙的男孩收留了。阿廖沙视猴子为他心爱的玩物,因为他一直以来就梦想有这么一只猴子,所以,尽管家中奶奶极力反对,阿廖沙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喂养猴子,甚至对奶奶承诺,他将“像教育人一样教育它”。男孩阿廖沙对猴子很好,给它喂了很多好吃的。但猴子似乎依然不领情,它趁男孩上学不在家,从通风的窗户逃了出来。
之后猴子遇到了喝的醉醺醺的加弗里勒奇,它咬伤了加弗里勒奇的手指头,但还是被这个残疾人老头给捉住了。为了顺利捉住猴子,加弗里勒奇用糖果引诱它,果然,猴子上钩了。
为了第二天能卖个好价钱,加弗里勒奇把猴子带到澡堂,打算给它洗洗澡。肥皂弄得它的眼睛很难受,让它很抓狂。它把澡堂里弄得沸反盈天。最后逃出了澡堂。又是一群人来追她。狗没有来追,只是转过身去,狂吠不止。
此时,正好丢了猴子的阿廖沙因为寂寞和忧愁,来到街上散闷,他看见了满身肥皂沫的猴子,紧紧地把它抱在胸前,再也不给任何人了。人们围住了男孩。加弗里勒奇举着被咬的指头,证明猴子是他的;这时,那位汽车司机,揭露了加弗里勒奇的动机,将猴子的归属权判给了阿廖沙。
从此,猴子就与阿廖沙住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看望猴子的生长情况,让人感到吃惊的是:
“不久前,我去鲍里索夫城。我专程绕到阿廖沙家,去看看猴子在那儿生活得怎么样。啊,它生活得很好。它不再乱跑了,变得非常听话,用手绢擦鼻子,也不拿别人的糖果。因此,奶奶如今非常满意,不生它的气了,而且已经不再想搬到动物园去……我走进阿廖沙的房间时,猴子正坐在桌子旁边。它很神气地坐着,就像电影院里的女售票员,用茶匙喝着米粥。”
故事的最后,曾经活蹦乱跳、制造混乱的猴子已经脱变成优雅、懂规矩的家庭成员。阿廖沙对它的“教育”得到明显的效果,猴子已经变成他所期待和满意的样子。只是,它不再是一只十足意义上的猴子了。
小说的最后,猴子在人的权力操纵下成为“半人半猴”的荒诞怪物。左琴科借《猴子奇遇记》向读者展示了一只猴子是怎样在专制权力的操纵下被剥夺自由、被洗脑,然后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话,没有反思,只有暴力与权力。
当人们习惯了“笼子里的”生活,他们会渐渐失去了自己被统治、被束缚的认知能力,会渐渐丧失对自由的诉求,对权力的清醒认识。
虽然十月革命后,新社会、新制度建立了,但专制暴政以及曾经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并非随着沙皇专制制度的瓦解而荡然无存,在新社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乌托邦梦想的失败,俄国走向了极权。
在强权面前,在那个特殊时期,法律沦为一张废纸,人们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得不到保障。根据领导的一句话、某个所谓的一纸通令,就可以抄家、抓人、监禁,甚至刑讯逼供置人于死地而不了了之。可见,法律废止的时候,就是野蛮来临的时候。没有法治,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
沦为废纸的法律,严酷的司法制度,严格的社会管控,严密的意识形态控制,权力早已深入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民众都被裹挟进了专制权力的反复规训之中,臣服已经完成,只能唯唯诺诺,如奴隶般的服从。
俄国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浓厚专制色彩的社会,长期的专制、奴役和压迫,使得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以后还万分喜欢。对于专制者的命令,也只能奉行,不许言议,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地遵守规则、服从指挥、养成奴性,被迫成为愚民。
从左琴科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深刻的思想:美好生活决定于美好的人性,如果人性依然停留在原始的阶段和粗鄙的状态,那么,生活是很难达到美好境界的。所以,仅仅实现了制度的转换,还很难为人们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如果制度不是教人向善,培养人的爱的意识和能力,而是教人向恶,致力于培养人的仇恨意识,那么,生活必将陷入可怕的灾难。现代化的根本是人性的现代化,而我们距离那个自由和法治的社会依然很遥远。
我在qq浏览器上看见一个叫玲玲说历史的博主,内容跟你一模一样,谁抄谁的?还是你们一个公司?
这几个哥们早就没市场了
你可长点心吧!
伟大,辛苦,落泪,感动,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