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公司实习、学经验,是为了把你的公司占为己有,萧衍登场了

采蓝说历史 2025-02-16 17:04:49

499年,北魏孝文帝驾崩了。此时距离南朝刘宋崩盘、萧齐立国刚好刚好过去整整20年,而留给萧齐的时间也不多了,就剩三年了。原本萧齐这个政权没啥可讲的,整体上萧道成家族就是把刘裕家族的游戏副本重新玩了一遍,还没玩出什么花样的。出于礼貌性和历史进度的衔接性,咱们短暂地把目光转移到南朝来吧!

回到南朝讲什么呢?跟萧齐取代刘宋一样,重点讲讲南梁创始人萧衍的发迹过程吧。

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又是一个谢安式的历史人物。这个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菩萨皇帝,被洞悉历史精要的毛主席用一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给恰到好处地点评了。个人以为,主席的点评是相当精准的。

萧衍的老爸叫萧顺之,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族弟。当年随萧道成北镇淮阴时,曾经是萧道成的贴身保镖且救过淮阴教父的命。

及北讨,薛索儿夜遣人入营,提刀径至齐高眠床,皇考手刃之

因为关系过硬、能力可靠,萧顺之给萧道成当了一辈子的心腹,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看这官名就知道,萧顺之是给萧道成及其接班人当了一辈子的保镖和秘书。

但是等到萧道成去世、太子萧赜上位后,萧赜却并不相信他爹的心腹,所以萧顺之就被逐渐边缘化了。

490年,北魏的冯太后去世后,政局不是很稳。南边的南齐也很配合,遥相呼应地也内乱了,萧赜的四子萧子响在荆州被诬告要造反。萧赜派人去逮捕萧子响却被萧子响狗急跳墙地击溃了。相当于父子反目成了不可逆转的定局。

被逆子搞了个下马威的萧赜只好请自家老前辈萧顺之出马去平乱。但萧顺之出征前,萧赜的太子萧长懋因为平时跟老四萧子响不对付,所以秘密要求萧顺之一定要弄死他四弟。

初,顺之将发,文惠太子素忌子响,密遣不许还,令便爲之所

但人家萧子响本来是没有想造反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被栽赃陷害和被逼无奈的,所以一见萧顺之这个族中大佬来了,便主动想请这位族中长辈帮忙疏通、解释中间的误会。结果萧顺之按照太子的意思直接把萧子响给弄死了。

子响及见顺之,欲自申明,顺之不许,于射堂缢之

萧顺之的想法是什么呢?我是你们南齐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心腹,但到了你们家第二代的时候却被猜忌,刚好第三代领导人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我不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将来进入第三代核心班子指日可待?况且萧子响已经被认定为谋反了,咱弄死他也是合理合法合情的。

但是,圣心难测,萧赜真的会如你萧顺之的愿吗?没过多久,萧子响的事情被平反了,所以萧赜就对杀死自己乖儿子的凶手萧顺之给恨上了。

及顺之还,上心甚怪恨。

政治下注下错了的萧顺之,不出意外地被萧赜给逼死了。

百日于华林爲子响作斋,上自行香,对诸朝士嚬蹙。及见顺之,呜咽移时,左右莫不掩涕。他日出景阳山,见一沐透掷悲鸣,问后堂丞:此沐何意?答曰:沐子前日堕崖致死,其母求之不见,故尔。上因忆子响,歔欷良久,不自胜。顺之惭惧,感病,遂以忧卒

老子被打成了政治反动派且丢了性命,儿子的人生节奏自然也就被打乱了。从小就被当成政治明星培养的萧衍人生开始风云突变了。

至于萧衍在史书之中的各种高光开局,咱就不介绍了,比如生下来手上就写了个“武”字、名列“竟陵八友”、被各路士族大咖抬段位(王导的五世孙王俭曾说这孩子贵不可言、还有善于识人的王融说他将来能够宰执天下等)等等。因为这些没啥参考价值,比如王融曾预言自己三十岁内可以位列三公,结果二十七岁官至中书郎还在那唉声叹气,最后在萧赜病重时,打算矫诏拥立萧子良即位政变失败后被赐死。这些都是成功者量身打造的桥段,大家听听就好了。

萧衍在他爹政治投机失败时,本已累迁为隋王镇西咨议参军了。但受他爹的牵连,立马变成了白丁。

累迁隋王镇西咨议参军,寻以皇考艰去职

也就是说,萧衍的仕途希望愁云惨淡,唯一的希望在太子身上,毕竟他爹是死在了向太子投诚这个点上,若是太子即位后感念旧情,萧衍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很遗憾,493年正月,太子死了。萧衍的希望彻底落空了。

于是,萧衍开始焦虑又急切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了。总得抱上一条大腿才行呀!

493年四月十四,萧赜立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原来的东宫文武全都改为皇太孙的官属,以太子妃琅邪王氏为皇太孙太妃、南郡王妃何氏为皇太孙妃。啥意思呢?咱们南边自从东晋开始,皇室就没安宁过,咱还是把嫡子继承的制度夯实下去比较和谐一点。

但这玩意,杀戮链条一旦启动,还有什么太多回旋的余地吗?

这年七月,萧赜不行了。萧赜诏令次子萧子良去延昌殿伺候病情,萧子良又任命了刚刚守孝回归的萧衍和范云等人都担任帐内军主。萧子良为什么会突然提拔政治上不被待见的萧衍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这是在收买人心准备干大事。

会上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以萧衍、范云等皆为帐内军主

萧子良日夜守在禁宫,皇太孙萧昭业每隔一天进宫问安。

子良日夜在内,太孙间日参承

前面提到的王融这个时候觉得这是自己进步的好机会,便想拥立萧子良为帝。但萧衍表达了自己不看好王融的意见。萧衍为啥会这么反常表态呢?因为他被另外一股势力给收买了。

融欲因帝晏驾立子良,帝曰:夫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融才非负图,视其败也

七月三十,萧赜将死,皇太孙萧昭业还没入宫,宫内宫外人心惶惶,文武百官也都穿上了丧服,王融打算假传圣旨命萧子良继承王位。

齐武帝病笃暂绝,萧子良在殿内,太孙未入。王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矫诏立子良

等皇太孙萧昭业赶来时,王融已经全副武装于中书省阁口进行封道了。

及太孙来,王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

但萧赜又回光返照了,把皇太孙萧昭业和宫卫队全部召进宫了,并将朝事委托给了西昌侯萧鸾。

顷之,上复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以朝事委尚书左仆射西昌侯鸾

感觉自己都安排妥当了的萧赜终于咽气了。各方势力都争分夺秒地行动起来了。王融急命萧子良的军队接管宫城各门,刚刚被托孤的萧鸾得到消息后飞马赶到云龙门,不顾卫士的阻拦,强行闯进宫,把皇太孙萧昭业推上了皇位。并暂时隔离了萧子良的势力。

俄而帝崩,融乃处分以子良兵禁诸门,西昌侯闻,急驰到云龙门,不得进,乃曰:“有敕召我。”仍排而入,奉太孙登殿,命左右扶出子良,指麾音响如钟,殿内无不从命

萧鸾为什么这么猛呢?因为他是萧道成的亲侄儿,且是萧道成一手带大的,跟皇子没啥区别。而且他一直就被当成军队大佬在培养,资历、实权、身份各方面都无可挑剔,比如顶级行政岗中的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顶级禁军岗中的卫尉、右卫将军、左卫将军,他长期在干……人家是长期活跃在南齐中央且掌控禁军的实权大佬。

但是萧赜临死之际给皇太孙找的这个保镖真的就靠谱吗?靠谱不了!这是一个人人都是野心家的时代,谁能靠谱?萧鸾稳定大局之后,便开始密谋自己上位了。萧衍就是他的同谋。

西昌侯鸾将谋废立,引前镇西谘议参军萧衍与同谋

萧衍为什么会愿意跟萧鸾同谋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找不到了一个纯粹的忠臣了。大家去想,他爹萧顺之作为南齐太祖心腹兼族弟,为啥会被孙子辈的太子萧长懋随意指使?因为他也有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梦春秋呗!他自己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是他生了十个儿子,可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嘛!所以,后来史书说萧衍是为了替父报仇才下定决心要彻底搞死萧道成这一脉,反正我是不大相信的,不知道大家信不信。要知道萧衍最初跟萧子良同列“竟陵八友”的,就因为他爹站错队被杀就不支持竟陵王萧子良上位了?而且萧子良还是让他政治上起死回生的恩人!

初,皇考之薨,不得志,事见《齐鱼复侯传》。至是,郁林失德,齐明帝作辅,将为废立计。帝欲助齐明,倾齐武之嗣,以雪心耻。齐明亦知之,每与帝谋

总之,史书之中很多东西是需要大家去辩证看待的。

萧鸾想要自立,自然得先剪除宗室势力了,第一个打击目标便是荆州刺史随王萧子隆,因为箫子隆风雅有文才,颇有声望。萧鸾想强行把箫子隆调入朝廷但又担心箫子隆不配合,萧衍便给他出主意,说:箫子隆这个人没啥真才实学,真正的左膀右臂是司马垣历生和武陵太守卞白龙,而这两个人又是唯利是图之人,咱拿高官厚禄引诱这俩货,指定没问题。解决了这俩货,随王便可以随便拿捏了。

萧鸾依计而行,征垣历生为太子左卫率,征卞白龙为游击将军,然后顺利让箫子隆入朝当侍中,最后赐死了萧子隆。

小皇帝萧昭业当时相信和依靠的人是谁呢?是萧赜的族内晚辈卫尉萧谌和征南谘议萧坦之!这俩人都是萧昭业心中保命符级别的亲信。

卫尉萧谌,世祖之族子也,自世祖在郢州,谌已为腹心。及即位,常典宿卫,机密之事,无不预闻。征南谘议萧坦之,谌之族人也,尝为东宫直,为世宗所知。帝以二人祖父旧人,甚亲信之。谌每请急出宿,帝通夕不寐,谌还乃安。坦之得出入后宫,帝亵狎宴游,坦之皆在侧

但是,很遗憾,这俩其实也是萧鸾的人。当然史书得解释说是小皇帝萧昭业瞎搞过头了让这俩失望透顶了,这俩才投靠萧鸾的。史官一般都是挺幽默的,大家乐一乐就行了哈!

萧谌、萧坦之见帝狂纵日甚,无复悛改,恐祸及已;乃更回意附鸾,劝其废立,陰为鸾耳目,帝不之觉也

咱不是影射谁哈,因为萧谌后来跟萧鸾闹翻了,说饭做熟了让别人吃了。意思是自己本来也可以当皇帝了,却被萧鸾端了饭碗。就这?不跟刘义符的辅政四大臣一样吗?到底是因为你皇帝昏庸无道而要废帝还是因为要废帝而把你皇帝说成是昏君呢?

谌恚曰:见炊饭,推以与人

南北朝,尤其是南朝的历史,为什么让人越看越想撕书呢?因为但凡有点正常道德感的人都看会迅速看不下去的。主打就是一个“老板家出事了,我们这些当保镖、管家、保姆、丫鬟的赶紧联合起来把老板的家产据为己有,然后把老板家的所有血脉杀人灭口……”萧鸾其实还是萧道成的亲侄儿,连他都一有机会就想换掉一手把自己带大的亲叔叔家的房本,这世道,还有谁会讲礼义廉耻呢?

494年七月二十,即位了一年的萧昭业被萧鸾弄死了。然后萧鸾扶持了15岁的新安王萧昭文登基,自己担任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致敬了桓温、刘裕、萧道成等各位前辈。

完成了中间步骤后,萧鸾开始进一步按图索骥了,大肆屠杀萧道成和萧赜诸子。由谁去干这种脏活呢?就是当年刘骏培养的典签们(低级别的封国实权者)。

及宣城王诛诸王,皆令典签杀之,竟无一人能抗拒者

这帮典签的政治破坏性咱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就不复述了。咱就举一个例子,一个公司,如果一个底层文员能够左右公司的核心业务、决定老板的生死,那这个公司、这些老板基本上就没啥好结果了。

南齐的典签牛到什么程度了呢?一个王爷想出去郊游一下,典签不同意,你王爷只能搁家里哭而别无他法。甚至你王爷改善一下伙食,没有典签同意,也只能暗中流口水。

南海王子罕戍琅邪,欲暂游东堂,典签姜秀不许。子罕还,泣谓母曰: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邵陵王子贞尝求熊白,厨人答典签不在,不敢与。

任何时代和社会,小人当道永远是最沉重、最凄惨的悲哀,亘古如此。

但是,被人当脏手套的命运结局是什么,大家也早已了然于胸了,这些帮萧鸾干脏活的典签们随后被萧鸾给抛弃了。

宣城王亦深知典签之弊,乃诏:自今诸州有急事,当密以奏闻,勿复遣典签入都。自是典签之任浸轻矣

典签被压制权力最后的受益人是谁呢?正是改朝换代的萧衍,因为萧衍换南齐房本的时候,南齐的各地藩王没有典签们穿针引线已经组织不起勤王的反扑势力了。这个幽默的剧情咱们留到萧衍篡位的时候再说吧。

494年十月二十二,也就是废帝的三个月后,急不可耐的萧鸾又踢走了萧昭文,自己当皇帝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北边刚刚强行完成迁都洛阳的孝文帝闻到了麦芽香了,咱要转移北魏的内部矛盾,你南齐就搞内部政变夺位,这不是给我机会吗?于是,孝文帝于十一月第一次南下伐齐了。

孝文帝这次南下伐齐最终起到了什么历史效果呢?其实主要就是给萧衍抬点了,跟当年北魏打青州变相给萧道成铺路是一个意思。因为外围起火了,像萧衍这样的自己人一般都会被委以重任的,这是掌权的绝佳时机。

萧衍在这次战役中,作为冠军将军、军主跟着王广之去救义阳了。

建武二年,魏遣将刘昶、王肃帅众寇司州,以高祖为冠军将军、军主,隶江州刺史王广为援

战役结束时,萧衍为右军晋安王司马、淮陵太守,后来回建康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随后又出镇石头。

军罢,以高祖为右军晋安王司马、淮陵太守。还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顷之,出镇石头

虽然没有让萧衍直接身居高位,但是帮助萧衍伸手进入了军队这个核心圈层了。且因为没有太冒头,逃过了萧鸾随后对军队系统的大清洗。

比如萧鸾在废除萧昭业的时候,跟另一位大佬萧谌是深度合作者关系,所以曾许诺事成之后由萧谌担任扬州刺史。但萧鸾最终反悔了,只让萧谌当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而把扬州刺史这个关键位给了自己的亲侄子萧遥光。进而让萧谌跟他翻脸,说了前面那种“自己杀猪别人吃肉”的反动言论。随后,两人暗中较劲,各种对着干。但萧鸾因为萧谌的弟弟在前线带兵抗魏而不敢轻举妄动。最后是在战事无虞的情况下才突然弄死了萧谌及其党羽。

六月,上之废郁林王也,许萧谌以扬州;既而除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

谌恃功,颇干预朝政,所欲选用,辄命尚书使为申论。上闻而忌之,以萧诞、萧诔方将兵拒魏,隐忍不发

上遣左右莫智明数谌曰:隆昌之际,非卿无有今日。今一门二州,兄弟三封,朝廷相报,止可极此。卿恒怀怨望,乃云炊饭已熟,合甑与一人邪!今赐卿死

497年五月,北魏第二次伐齐。太子中庶子萧衍、右军司马张稷被派往雍州救火。

不久,萧鸾又诏左民尚书崔慧景率军两万,骑兵千人支援雍州,总督诸军,萧衍与雍州刺史曹虎等并受其节度。

冬,虏主攻沔北五郡,假慧景节,率众二万,骑千匹,向襄阳。雍州众军并受节度

原本此时34岁的萧衍还是没太多机会,因为他的资历不够,前面还有还有很多他撼不动的老前辈在前面挡着。比如崔慧景,人家是刘宋时期的军中老干部了,也是萧道成时期的革命元老了。

宋泰始中,历位至员外郎,稍迁长水校尉,宁朔将军。太祖在淮阴,慧景与宗人祖思同时自结。

可是,崔慧景恰恰因为是萧道成和萧赜的两朝勋将,所以并不得篡位自立的萧鸾信任,这次派他出来总督前线也是形势所迫。

豫州刺史崔慧景,高、武旧将,鸾疑之,以萧衍为宁朔将军,戍寿阳。慧景惧,白服出迎;衍抚安之

最后因为崔慧景吃了败仗,实力被消耗光了,而躲在后方的萧衍很好地保存了实力,随后被安排代领雍州府事。

慧景军死伤略尽,惟高祖全师而归。俄以高祖行雍州府事

总之,命运之神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推着萧衍往前走。

但是,这还没完,就在萧衍刚刚拿到雍州的最高军政大权后,没几个月,萧鸾的身体就不行了。因为萧鸾得国不正,再加上刚当了三年多皇帝,权力大厦根本就不稳。所以南齐的权力派瞬间又被挑起无限遐想。

而作为过来人的萧鸾内心也不安稳,自己要这么走了,自己的儿孙便会成为待宰的羔羊,萧道成和萧赜的子孙还有十个王爷存世,他们势必会展开反扑的。

上有疾,以近亲寡弱,忌高、武子孙。时高、武子孙犹有十王,每朔望入朝,上还后宫,辄叹息曰:我及司徒诸子皆不长,高、武子孙日益长大

于是,萧鸾重拾南朝的“光荣传统”,按户口本挨个点名,把萧道成和萧赜这一支的所有子孙杀了个干干净净。天道好轮回,试问饶过谁?萧道成,你屠杀刘宋皇室的时候,可曾想到你的子孙会是如此下场?

丁未,杀河东王铉、临贺王子岳、西阳王子文、永阳王子峻、南康王子琳、衡阳王子珉、湘东王子建、南郡王子夏、桂阳王昭粲、巴陵王昭秀,于是太祖、世祖及世宗诸子皆尽矣

然后,萧道成当年的铁杆小弟王敬则密谋造反,但被萧鸾强撑最后一口气给平定了。

498年七月二十四,萧鸾终于感觉自己撑不住了。可是打量一下自己周围,也没啥人信得过,只有萧衍这个当年谋权篡位的爪牙还相对让人放心,便正式授萧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及郢州之竟陵和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

而此时的雍州跟当初的淮阴一样,其北面已经被打残了,大量不愿归附北魏的流民南下的第一站就是它。乱世什么最值钱?一个字:人。有人就有兵,有兵就有权,就有无限可能……萧衍就相当于翻拍了萧道成的人生剧本,还是通过超级快车道演了一遍。493年萧赜病逝之前,他还是被重点盯防的反动对象,但是到了498年,短短五年之内,他就成了南齐享受第一人口红利的雍州刺史了。

造化弄人,萧道成自然不会想到他的剧本会在短短20几年后就被一个同样姓萧的青年演员无差别地照本宣科地翻拍了一遍。命运之神,你到底要不要如此幽默?

2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