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范蠡为什么假装投江?

追星逐日 2018-08-08 14:52:02

自古开国功臣的结局似乎是相似的,不是被杀就是被贬。范蠡助越王勾践灭了强大的吴国,随即离开了越国,只留下一封信。因为信中的一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从此成就了天下第一智者范蠡。到底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答应。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像范蠡这样的功成身退,是很高明的做法。但很多人看着眼前的飞黄腾达容易沉迷于此,故而又招来许多杀身之祸。虽然隐退更像苟全而生,但却表现了人生的豁达境界。不被荣华富贵所迷,名利抛后,活了个自我痛快。我们应该景仰这些伟大的人们,能屈能伸,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