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批评我,我不想上学了”,如何让娃接受批评?我的经验分享给你

琦想妈妈 2023-03-10 09:04:02

早上开早会,小林迟到了,被经理训了几句。早会结束后,小林垂头丧气地向我们吐槽说;真是祸不单行。为什么倒霉的事一件接一件。

早上,孩子哭着不愿意去上学,说老师批评了她,好不容易哄她出门,赖在幼儿园门囗就是不肯进去。

后来班主任过来,问了班主任老师怎么回事,老师说因孩子吃饭时把菜都挑出来扔桌子上,所以就批评了她。

在一旁蓝姐接话了,我家二宝上周上幼儿园回家时也很不高兴,说再也不去幼儿园了,因为上美术课时,她和别的同学抢桌子,把颜料打翻了被老师批评了。

宝宝在幼儿园里被批评很正常,是孩子都会犯错,犯错了就要教育。

蓝姐毕竟是过来人,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的。当然没有人会喜欢批评,孩子更是如此,当你夸奖他的时候他会很高兴,当你批评他的时候他会很难过。

为什么孩子对别人的评价反应这么强烈?

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起自我评价体系,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只能从别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己的认识。如果你总是批评他,他就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宝宝并且感到难堪、羞愧和伤心。

谁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正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重要的问题不是孩子是否犯错误,而是我们采取何种态度。要对他们的错误给予适当的批评。

但是,批评的艺术和技巧很关键。批评孩子的方法是否得当,将会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结果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如何让娃接受批评?

下面总结我养育两个孩子过程中总结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也一天天地形成自己的个性,因而有时她们会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我们往往控制不住情绪,就对孩子大发脾气。这是很正常的事,我也曾经经历过。

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都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生活,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就认为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所谓的“餐桌教子”。

如此一来,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很家长都会问孩子功课、成绩、讲孩子过错,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脸、甚至哭哭啼啼……。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侄女我们家前段时间和我讲起一件事,侄女正在上小学5年级,孩子妈妈是外企高管,经常出差,很少在家。

有一次,小侄女和我说;姑姑,我不喜欢在家里吃饭,一上饭桌,妈妈就问这问那。我妈妈老问我考试分数,还说如果我语、数、英三科考不到90分就不给我买好吃的。

奶奶就不说我,我还是愿意在奶奶家吃饭。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说我不喜欢的话题,因此,我每次都吃得特别快,不给妈妈说我的机会。

从侄女这件事来分析看,很显然,“餐桌教育”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抑和情绪低落,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加深,从而导致孩子与父母不亲近的尴尬局面。

其实“餐桌教子”真的不可取。餐桌是全家团圆、感情汇聚的欢乐地,我们若将进餐时间当作教孩子的课堂时间,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为在饭前和吃饭时斥责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特别是禁止或限制孩子吃饭,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为什么呢?原因是什么?

1)吃饭时教育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

2)容易导致孩子厌食。

3)孩子在用餐时受到训斥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强烈的呛咳,从而产生意外。

4)还会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情绪低落,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家庭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影响亲子关系。

其次批评孩子要只谈眼前,不翻旧账

我们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孩子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就应该“翻篇”了。

如果我们动不动就翻老账,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当然不乐意接受。

我们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即就事论事,不翻旧账。批评孩子要强化改错目的,淡化批评过程。

批评,是教育手段。因此,我们要明白,批评孩子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从行动上改正错误,端正认知态度。

然而,大部分家长在通晓此教育目的的情况下,在孩子犯错时,还是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严厉地指责一通,为了让孩子更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有些便将孩子过去犯的错误一并数落,

虽然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犯错,但正因为这样,会让原本想改错的孩子觉得自己改不改都无法改变在父母心目中屡次犯错的形象和地位,因而孩子便会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我们得注意,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改错,点到为止,让孩子明白错误之所在并决心改错即可。

如果我们老给孩子翻旧账,即在孩子做了错事后,不是就一错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而是把孩子原有的过失统统翻出来,数落批评,唠叨不休。

这种方式对孩子接受批评与个性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立和厌烦情绪,而且会让孩子感到家长总和自己过不去,有意翻自己的底,从而导致孩子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的产生。

我们在批评孩子的过失时,应就一错说一错,若能够采用褒贬结合的方法,则会使孩子更乐于接受批评和帮助。

0 阅读:22

琦想妈妈

简介:专注孕产和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