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2日,这是一个注定被写进华语乐坛史册的日子。那天,香港"百变天后"梅艳芳的追悼会正在举行,全城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谁能想到,就在电视直播梅艳芳出殡仪式的这一天,另一位歌手也永远离开了我们。
是的,他就是陈汝佳。
说起陈汝佳,80后、90后可能没什么印象。但只要说起《晚秋》《弯弯的月亮》这些歌,相信很多人都能哼上两句。
没错,这些被毛宁、刘欢翻唱走红的歌曲,原唱就是他。
那天,陈汝佳和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作为梅艳芳的忠实歌迷,他一直在关注着这位偶像的最后一程。谁知道,命运就是这么讽刺,就在这一天,40岁的陈汝佳因心肌梗塞突发,再也没能等到救护车的到来。
这个穿着白西装、抱着吉他、带着标志性忧郁眼神的男人,就这样定格在了40岁。没有轰轰烈烈的告别,没有盛大的追悼会,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告别都没来得及说。
他的突然离世在圈内掀起轩然大波,各种传言甚嚣尘上。"是不是承受不了偶像离世的打击?""会不会是有什么隐情?"直到家属出面澄清是因心梗离世,这些揣测才渐渐平息。
可惜的是,他走得太突然了。一生未婚,无儿无女,连一个可以延续他音乐梦想的传人都没有留下。那些年,有多少人在KTV里唱着他的歌,却不知道原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年那个在央视春晚压轴献唱《故园之恋》的少年,那个被誉为"第二徐小凤"的歌者,那个在巅峰时期毅然选择离开的倔强灵魂,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谢幕了。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复出的机会。这一次,他带着对音乐最深沉的爱,永远离开了这个舞台。
人已去,但余音绕梁。
说起陈汝佳的巅峰时期,就不得不提1989年那个闪耀的春晚舞台。
那一年的央视春晚,他以压轴歌手的身份登台,演唱了《故园之恋》。就这样,一首歌,一个晚上,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眼神忧郁的男人。
随后发行的专辑《89陈汝佳》更是火爆异常,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盛况。
可谁又能想到,就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这位当红歌王却选择了退出歌坛?
要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说到底还是压力太大了。娱乐圈哪有那么容易?表面上光鲜亮丽,台下的苦谁又知道?那时候的陈汝佳,几乎天天都在演出,像个不知疲倦的唱歌机器。
有人说:"那不是挺好的吗?红了不就该多唱多赚?"
可是人都是有极限的啊!更何况陈汝佳这样一个敏感的灵魂。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破裂,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双重打击之下,1993年,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退出歌坛。
就这样,陈汝佳远赴澳大利亚,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沉寂生活。从万众瞩目的歌王,到在哥哥餐馆帮忙打理生意的普通人。
这反差,说出来真的让人唏嘘。
但人家也没闲着,趁着这段时间,他专心学习专业音乐知识。可能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需要的充电时光。
你们知道吗?那个年代的歌手,真的不容易。没有现在这么多综艺节目可以上,没有短视频平台可以发歌,想红就得真本事。
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一轮接一轮的通告,身体和精神都像是被榨干了一样。
所以说,陈汝佳的选择,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一种自我保护。他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需要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但是!命运往往就是这么奇妙。
这个转折,来自他的前女友乌艳云。谁能想到,正是这个让他心碎的人,最后却成了让他重返舞台的关键呢?
说完了陈汝佳的巅峰和落寞,咱们倒回去聊聊他的追梦之路。
1984年,这位不安分的广州青年,带着一把吉他和满腔热血来到了深圳。老实说,这个决定还真得感谢一位深圳老板的一席话:"要想红就去深圳找资源,在珠海这边不行的。
刚到深圳的日子,可不是那么好过的。在朋友介绍下,他在一家歌舞厅当起了驻唱歌手。月薪2000块,放在当时也算是个体面收入了。
有趣的是,为了引起关注,他开始模仿当红天后徐小凤的歌曲。这一模仿,还真让他闯出了名堂!他用独特的男声演绎徐小凤的歌曲,竟然获得了"第二徐小凤"的美誉。
转机出现在1987年。深圳市要组建一个艺术团去欧洲巡演,陈汝佳凭着过硬的唱功和帅气的外形,成功入选。
这趟欧洲之行,可真是让他开了眼界。
回国后的陈汝佳,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人家不是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吗?这趟欧洲行,就是给了他一个站得更高的机会。
紧接着,他就拿下了深圳"新园杯"普通话歌唱大赛的冠军。你们猜他唱的什么歌?一首墨西哥民歌《黄昏放牛》,唱得那叫一个惊艳!奖品是一架钢琴,他一直珍藏着。
不仅如此,他还在广东"龙凤杯"大赛中获得了"最受欢迎男歌手"的称号。
真是一鸣惊人啊!香港亚视电视台都被他圈粉了,邀请他为当红剧《狂侠天骄魔女》唱主题曲。就这样,一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男孩,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从地下歌手到新晋歌王,陈汝佳用实力证明:梦想,从来都不会辜负那些努力的人。
转眼到了2000年,在澳大利亚沉寂了整整七年的陈汝佳,接到了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
打电话的人是他的前女友乌艳云。没错,就是当年那段让他心碎的感情的女主角。可这一次,她却成了鼓励陈汝佳重返舞台的关键人物。
电话那头的鼓励,让陈汝佳下定决心重出江湖。可是,七年时光啊,娱乐圈早已经沧海桑田。当年那个万众瞩目的歌王,如今站在舞台上,台下的掌声明显不如从前热烈了。
想想也是,这七年间,内地娱乐圈涌现出多少新面孔?观众的口味也在悄然改变。但陈汝佳还是那个倔强的陈汝佳,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时代遗忘。
你们现在听到的《晚秋》《弯弯的月亮》,后来被毛宁、刘欢翻唱走红,但知道原唱是谁的人却越来越少。可陈汝佳从不抱怨,他只是默默地创作,坚持着自己的演出。
他曾经在舞台上重新演唱《故园之恋》,不少老歌迷看到熟悉的身影,都哭成了泪人。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他最辉煌的1989年。
可惜啊,这样的倔强和坚持,最终还是被命运玩了个无情的捉弄。就在他准备重新出发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
但你们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陈汝佳还会选择回来吗?
我觉得他一定会。因为舞台就是他的生命,音乐就是他的灵魂。哪怕不再是万人空巷的歌王,只要还能唱歌,对他来说就足够了。
说了这么多,不如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起点。回到1964年,回到那个音乐种子刚刚发芽的时候。
在广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陈汝佳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家里条件一般,但兄弟姐妹感情很好。
小小年纪的他,就展现出了与音乐的特殊缘分。
每天放学回家,小陈汝佳最爱做的事,就是窝在家里听收音机。一遍又一遍地跟着录音带唱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这份执着,让十岁的他成功考入了荔湾区少年合唱团。
说来也神奇,合唱团里的其他小朋友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可陈汝佳完全是靠自学!就这么摸索着,硬是在三年后考进了少年宫合唱团。
到了高中毕业那年,摆在陈汝佳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父母期待的安稳升学路,另一条是自己热爱的音乐梦。
说实话,在那个年代选择做歌手,很多人都觉得不靠谱。可这个倔小子,硬是顶着压力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在广州、珠海酒吧驻唱的生涯。
那时候的生活很辛苦,吃不好睡不好都是常事。但只要一站上舞台,拿起吉他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现在回头看,那个不被看好的选择,却成就了一个华语乐坛的传奇。那个在收音机前傻傻跟唱的小男孩,最终站上了春晚的舞台,创作了被传唱至今的经典。
给每一个追梦的人说句话:坚持自己认定的路,哪怕不被理解,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就像年少的陈汝佳一样,执着地唱着自己的歌,写着自己的故事。
因为谁又能说得准呢?或许下一个传奇,就是在舞台上认真唱歌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