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了,过于较真,操心太多,其实是一种生理缺陷。

一生都为认知买单的 2024-10-25 04:02:07

世有一类人,过于较真,操心过甚,此实乃一种生理之缺。

此辈常求尽善尽美,性敏且躁,纠结往昔,忧惧来日。

夫较真者,心之所向,皆为无瑕之境,事无巨细,皆欲臻于至善。

然世间之事,岂能皆如人意?

其性格急躁,稍有不遂,便心急如焚,难以自安。且念过往之失,忧未来之未卜,心无一刻之宁,神无一时之安。

彼等不允身旁有不顺从己意、与己价值观相左之人与事。

凡事皆固执己见,自以为是,难以听进他人之言,纳取他人之议。如此之行,非但自苦,亦令与之相处者,倍感压抑无奈。

忆往昔,有一人名曰赵某,性甚较真。

事无大小,必求毫厘不爽。一日,家中宴客,其妻烹饪数道佳肴。

赵某见其中一菜稍咸,便当堂斥责其妻,令妻颜面无存,宾客亦尴尬万分。

又有一次,赵某与友共商一事,友之观点与己稍异,赵某便怒不可遏,坚执己意,不顾友之感受,终致友与之绝交。

又如李某,凡事皆欲掌控,不容丝毫偏差。其为一商铺之主,对伙计要求严苛至极。

伙计稍有疏忽,便严加责罚,毫不留情。以致伙计皆惧之,工作之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商铺之生意,亦因李某之较真,渐趋冷落。

观此二例,可知过于较真者,其害甚矣。

彼等不明白,世间万物,变化无常,岂能皆随己愿?过去之事,已不可追;未来之事,尚未可知。

执着于过往之错,忧虑于未来之患,徒增烦恼,无益于事。

且其不纳他人之见,不容异己之存,自以为明智,实则愚不可及。

天下之大,人各有志,价值观岂能尽同?强使他人顺从己意,无异于以己之尺,度人之身,岂能得乎?

夫豁达之人,则异于是。其能容人容事,不为琐事所拘。

知世事无常,不以一时之得失为意;明人心各异,不以己之标准衡量他人。与豁达者相处,如沐春风,轻松自在。

古之贤达,多有豁达之胸怀。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然其不以逆境为忧,反能随遇而安,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之豪迈词句。

其能看淡荣辱,不计较个人得失,故而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创作出诸多传世之作。

又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其不恋官场之荣华,不较世俗之名利,悠然自得于山水之间,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句。

其心豁达,不为外物所扰,方能享田园之乐,得人生之趣。

今之世,竞争激烈,压力重重。若过于较真,必身心俱疲,难以承受。

当学豁达之态,以平和之心面对生活之波折,以宽容之怀接纳他人之不同。如此,方能心宽体胖,逍遥自在。

过于较真者,犹如自缚于茧中,难以挣脱。其心累,身亦累,终至心力交瘁。

而豁达者,如鸟翔于空,鱼游于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吾辈当自省,若有较真之习,当速速改之。学会放下,学会包容,学会以平和之心态看待世间万象。

莫为过去而悔恨,莫为未来而担忧,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如此,方能活得轻松,活得快乐,活出人生之精彩。

人生短暂,何必自苦?

莫若豁达处世,笑对风云。

让心灵摆脱束缚,让生命绽放光芒。

愿吾等皆能悟此理,行此道,拥有一个宁静、祥和、美好的人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