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0岁阎锡山迎娶14岁徐兰森。洞房花烛夜,阎锡山盯着新娘,语气冰冷地说:“娶你是为了传宗接代,我和徐竹青才是真爱。”谁知,过后阎锡山就把徐竹青忘记得干干净净。
徐竹青是阎锡山的原配妻子,两人同岁,16岁那年听从父母之命,结为夫妻。
婚后不到两年,阎锡山父子做生意欠下大额外债,只能跑到太原去躲债,临走前,徐竹青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拿给阎锡山。
家里只留下徐竹青和婆婆陈秀卿,更不幸的是家里为了还债,把能卖的东西都卖完了,两人只能靠做针线活卖点钱,艰难度日。
好在几年后,阎锡山终于混出点名堂了。1911年,阎锡山升任山西都督,把徐竹青和父母接到太原居住,徐竹青总算是苦尽甘来。
在太原的日子,是徐竹青一生中蕞快乐的时光。阎锡山每天都会陪着妻子到院子里散步聊天,夫妻俩的感情羡煞旁人。
虽然生活好转了,但徐竹青依然省吃俭用,将积攒下来的钱拿来孝敬公婆,连阎锡山给她买的布料,她也会省下一些给婆婆做衣服。
又过了两年,老家来信说爷爷身体快不行了,夫妻俩赶忙回河边村看爷爷。爷爷抓着阎锡山的手说:“你要是有个一儿半女的,爷爷死也瞑目了。”
一旁的徐竹青听了不停抽泣,因为她去检查过,自己不能生育,此时听到爷爷的话深感愧疚。蕞终,爷爷还是带着遗憾离开。
过了两个月,阎家父母不知从哪听说,徐竹青不能生育的事。于是他们开始逼着儿子纳妾,但阎锡山觉得徐竹青陪自己吃了那么多苦,不能对不起她。所以他一边瞒着妻子,一边敷衍父母说要同妻子商量。
这样一拖就是半年,父母就开始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劝儿子纳妾。事情传到徐竹青的父亲徐一敬的耳朵里,饱读诗书的他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因为自己女儿的原因,让阎家后继无人。
于是,徐一敬安排本家妹妹徐该龄去劝徐竹青。徐该龄对徐竹青说:“这事本来我们就不占理,如果阎家以此为由休了你,你也没地方申诉。”徐竹青想想也对,所以同意丈夫纳妾。
到了年底,一个14岁姓“许”的女孩被领进阎家,简单摆了几桌,请了亲朋好友用完餐后就算仪式成了。
这一年,阎锡山已经30岁,洞房花烛夜,他望着14岁的新娘没有怜香惜玉,而是语气冰冷地说:“娶你是为了传宗接代,我和原配徐竹青才是真爱,你以后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女孩乖巧地点点头。
次日,阎书堂把全家召集过来,当众宣布两件事:一、阎锡山的小妾许氏改姓“徐”,名兰森,以后与徐竹青姐妹相称;二、徐兰森以后生的小孩叫徐竹青“妈”,叫徐兰森“姨”。
婚后,徐兰森孝敬公婆,对徐竹青也很尊敬,事事请教她,不敢逾矩。徐竹青对她也很好,对丈夫更是体贴,阎锡山怕她心里难受,每晚睡觉前都到她房里坐坐陪她聊天,她总是催促丈夫多去徐兰森房里。
后来,阎锡山只要在河边村,每晚都睡在徐兰森那,再也没有进过徐竹青房里。阎锡山和徐竹青的感情慢慢变淡。
有一年,阎锡山到大连避难,身边只带了徐兰森和两个孩子,徐竹青则被留在家里照顾公婆,徐竹青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无处发泄。
好不容易等到次年,阎锡山一群人回到河边村,徐竹青盼望着能跟丈夫好好住几天。谁知,阎书堂竟然安排阎锡山和徐兰森一家到西山别苑去住。徐竹青憋屈了一个晚上睡不着,次日偶然间听到孩子们都叫徐兰森“妈”,她顿时火冒三丈,跑去质问阎锡山。
阎锡山手头上在忙其他事,心不在焉的回答:“叫一声妈又怎么啦?”徐竹青看到他这样的态度很不满,把手上的鸡毛毯子一下子砸向玻璃,瞬间发出很大的声音,玻璃碎了一地。
阎锡山一下被惹恼,站起来把桌子掀翻了。公婆听到吵架声过来劝架,但话里话外都是偏向徐兰森,阎书堂竟然还当众改了规矩:“孩子以后叫徐兰森“妈”,叫徐竹青“波”(方言,也是“妈”的意思)”。
徐竹青听完转身回房,天一亮,她就背上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至此,再也没有回河边村。
徐竹青陪阎锡山共患难,同富贵,伺候公婆,打理家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她一开始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当她想要一点回报时,所有人都觉得她苛刻。其实,她要的并不多,只是阎锡山的一点点温存。
命运对徐竹青是不公平的,她不能生育,为了阎家后代,她一次次把丈夫推到另一个女人身边,这是她的无奈。谁有头发,愿意当光头呢,她就是对阎锡山爱的太深,才会替他考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