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坚实,奔赴山海
■胡 铮
初春,帕米尔高原依旧是一片银白。宏伟的红其拉甫国门,在雪山的映衬下格外壮观。我跟随连队官兵在海拔4700多米的雪地里巡逻,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觉间,思绪回到了军校毕业的那一年。
从原解放军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毕业后,我登上了开往南疆的火车,憧憬着以新排长身份卫国戍边。不承想,刚开始当兵锻炼,我就被毫不留情地“上了一课”。
那天我带队巡逻,天空飘起雪花。面对海拔5000多米的点位,我喘着粗气走在队伍前头,并不时给队伍鼓劲:“加把劲,兄弟们,胜利就在前方了。”
风雪越来越大,在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生命禁区”向高处攀登,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我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就像拉风箱一样。
上等兵刘武鹏跟在我身后,我每次转头看时,他都咬着牙坚持前行。
快到界碑前时,刘武鹏突然栽进了雪窝子。我们迅速冲上去扒开积雪拽起他。这时才发现,他的作训裤早被积雪下的乱石割破,小腿受了伤。我背起他赶往连队时,这个云南娃带着哭腔说:“排长,我今天是不是没完成任务?”
后来,连长特意把我带到那座界碑前,他指了指刘武鹏陷落的雪窝,旁边有一个用石块堆出的警示标志。“当天雪太大,可能让这个标志物不太明显。” 连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当排长不是带队走到界碑前就算完事,而是要切实肩负起指挥员的责任。
那夜我在执勤日志上补记:切不可把巡逻守边当成“打卡式”的执行任务,要把责任心化作具体的行动、过硬的能力。
后来还有一次巡逻,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边防线上的每块石头、每条河流、每道山谷都写有“密码”,都是“边防数据库”。
那天,雪粒飞舞,大家的面罩和防风眼镜上都结满了冰碴,能见度很低。走到一处岔路口,我凭“经验”选择了方向,结果没走多远就发现不对劲。
直到老兵曹浩军拽住我说:“排长,2号界碑应该走左道,咱们走错了。”被老兵当场指出错误,我有些尴尬,却不好意思承认,嘟哝着说:“咋可能,这条路我走了那么多次了。”
这时,曹浩军摊开一张微微发黄的手绘纸张,上面用黑笔标记着各种符号。“这是达坂的‘皱纹’,这是风口,这里是暗冰……”他一边指着手绘图,一边介绍,我心里服气却闭口不言。
巡逻归队后,我为自己的执拗懊悔不已。曹浩军看出了我的心思,专门走过来安慰我:“胡杨千年不死,因为根往深里钻。新排长的根,得先学会往巡逻路上的乱石滩里钻,钻得多了,等扎下根了,就离‘边防通’不远啦!”
老班长的一席话,解开了我的“心结”。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那一刻我认识到,新排长到基层任职之初,切不可心高气傲,错把学历当资本,而是要扑下身子,和战士们学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能力的提升,拿到带兵打仗的“资格证”。
担任政治指导员以后,我所带的连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多人立功、考学、提干,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懂得了更多带兵育人的道理,同时我也更加坚信: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步履坚实,方可奔赴山海。
(本文刊于2025年3月25日《解放军报》“中国军校”版)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李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