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设计:培养医德责任与担当

公卫 2025-03-01 00:06:31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医学技术的精湛,更关乎医者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在当今社会,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多伦理困境和挑战,如何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本课程培养医学生人文情怀,适用医学类各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本课程是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医学类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其一,在知识和价值态度方面,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医学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及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关怀照顾的人道情怀,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医德素养;

其二,在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识别医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给出正确道德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

其三,通过知识、态度、素质、能力的提升,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设计

1、教育思想和理念

针对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尚欠紧密的问题,在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教材建设为抓手,通过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强化医学生的“三观”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生命至上,人文关怀的理念,增强医学生正确价值判断与医患沟通的能力。

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式

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课,本身就医学与思想道德修养结合的纽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实效,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本课程团队坚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公正、和谐”融入到医患关系的相关内容之中,将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指导原则之中,将健康中国战略与健康道德及健康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等。通过内容上的有机融入,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

3、课程思政资源库

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块。将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融入到医学伦理学指导原则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公正、和谐”融入到医患关系章节之中,等等,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块(见图)。在讲授临床诊疗中的“患者至上原则”时,强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增进患者健康,是人民群众立场的根本要求。同时,进一步阐明“患者至上”并不是患者怎么说医者就应当怎么做,而是将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由此激发学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不仅掌握了医学伦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医德医风和责任担当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文/方芳

编辑/佘银 邹林洁

审核/朱乐玫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