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谨记4个正确用药小常识,早知道,早受益!

马谡康康 2024-03-31 01:49:18

在我们的生活里,药品就像是一个默默守护者,总是在我们不舒服、身体有恙时为我们缓解病痛。但对于很多中老年朋友来说,如何选购药品、如何正确使用药品并发挥其最大功效,却是一门学问。

今天,请大家跟随文章,一起认识并学习应该如何正确用药、存药、选药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一、药物说明书上的服药时间,真的那么重要吗?

想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药物说明书上的服药时间,真的那么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晨起服”、“空腹服”还是“睡前服”,每一个指示背后都蕴含了药理学的智慧,目的是为了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够达到恰当的治疗浓度,发挥应有的疗效。

1、空腹服:意味着我们需要在餐前1至2小时或上一餐后2小时以上服药,期间不要吃零食,这有助于降低食物对药物吸收可能造成的干扰。

2、饭后服:这类药品通常在饭后15至30分钟再服用,这样既可以利用食物对胃壁的保护减轻药物刺激,又不会因食物占据胃容量而影响药效。

3、饭前服:指我们需要在饭前15分钟到30分钟内服药,饭前服药可以让药快速到达小肠发挥药效。

4、晨间服:即清晨起来时服药,吃早餐前1小时服药。

5、睡前服:需要在睡前15到30分钟内服用,吃了药马上睡觉可能会导致药物滞留食道,造成损伤。

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则,实则关乎药物疗效的最大化。请记住,药不仅要“吃”,更要吃对时间。

二、药品需谨慎存放,防止变质

不仅服用药物要讲究时间,药物的存储也大有学问。药品如果存放不当,会导致药效下降甚至药物变质。

分类存放

首先,不同种类的药品应该分类放置。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药品应该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并保留说明书。比如维生素C需避光,胰岛素需要冷藏等。

同样,我们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往往发生在最不经意间,所以家中的药箱分类明确、易于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清理药品

每隔3个月左右,我们需要检查药箱中药品的保质期,过期的药品应该及时更换,以免服用后发生不良反应。

没有到保质期但是药品性状改变的药品,也应该及时清理。

三、自己买药仍需谨慎

面对小病小痛,许多朋友会选择自行到药店选购药物。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即使是看似无害的非处方药,也分为甲、乙两级。其中,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可以优先考虑。

同时,对于有特殊体质或条件的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购买药品就需更加谨慎。

并且,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并就医,特殊人群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四、用药小贴士

在服药过程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如仰头吃药、将润喉片当糖嚼等。

这些服药细节我们应该注意并避免,正确的服用方式有助于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此外,我们在服药时,应该选择用纯净水送服,尽量避免使用饮料。

因为一些饮料与药物中有些成分可能发生反应。如多数药物忌西柚。

并且,在用药期间,需要避免酒精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或影响药物效果。

而在行为上,我们要尽量避免在服药后进行剧烈活动。

写在最后

理性用药,关爱自己。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是一种对自身健康的基本尊重。

每位中老年朋友都应该牢记,服药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遇到疑问时,千万不要犹豫,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一定不要自行判断决定服药,这样才能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