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专家放出"狠话",说深圳要变成无人城市了!这话听着就让人心慌。难道真的要变成科幻电影里那样,机器人满街跑,找不到一个真人的场景吗?
从"世界工厂"到"无人特区"的转型阵痛深圳这座城市真是让人又爱又恨。30多年前还是个小渔村,现在却成了科技创新的标杆。但最近几年,很多打工人感觉不对劲了 - 工作越来越难找,工资涨幅赶不上房价,连街边的便利店都开始用机器人收银。
去年我去深圳出差,亲眼看到地铁14号线完全无人驾驶,站台的安全门自动开关,列车启动、停靠全是智能控制。路上遇到的无人巴士像个大玩具,居然能自己规避障碍物、按点停靠。更让我意外的是,一些银行网点居然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大部分业务都让机器搞定了。
人工智能带来的尴尬与困扰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以前在便利店打工的阿姨现在失业在家,以前开网约车的司机也担心饭碗不保。虽说政府提供了培训补贴,可很多人年纪大了,学不会新技能。
有数据显示,深圳目前有超过200万产业工人面临转型压力。虽然新产业确实创造了不少岗位,但往往要求更高的学历和技能。这让很多基层劳动者感到焦虑 - 机器人干活又快又好,谁还要人啊?
无人化浪潮下的两极分化更让人担心的是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人会越来越富,而普通劳动者可能会越来越穷。去年深圳就有调查显示,近30%的产业工人月收入还停留在5000元以下。
当然,无人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像医疗、教育、养老这些领域,人的温度和情感是机器取代不了的。问题是如何平衡效率和人文关怀,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个人。
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作为一个普通人,看着深圳这场轰轰烈烈的无人化实验,既期待又忐忑。技术进步确实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或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是GDP数字的增长,还是每个市民的幸福感?
这个答案,恐怕不是机器人能给出的。深圳的无人化进程,考验的不仅是技术创新能力,更是社会治理智慧。希望在追逐科技梦想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照顾那些可能被时代抛下的人。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