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说的“国剧”的这个概念,不只是指京剧,因为中国戏曲体系,无论曲牌体还是板腔体,其特性结构基本大同小异,只是唱词的结构,音乐的曲调以及伴奏的乐器有些许的不同。
从前昆曲时代不过是笛子,弦子,二胡、笙等这么几种,那么京剧的伴奏(这里说的是传统戏,转基因京剧样板戏不在此讨论之列),也是胡琴、月琴等,即所谓的三大件(文场三大件为京胡、月琴、京二胡,武场三大件为单皮鼓、大锣、小锣。),其他的剧种的伴奏只是个别伴奏乐器有些许变化,比如说有的剧种用板胡等,但是锣鼓这些,基本都是一样的。
京剧乐队伴奏以三大件为主
那么下面简单谈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所谓的中国的国剧音乐太简单的问题
比起西洋的那些大型的交响乐,中国戏曲的音乐伴奏确实比较简单。前面说了,京剧伴奏主要也就是所谓的“三大件”,虽然有些艺人,在他改编的戏里,加了一些零碎的东西,比如程派传人李世济与他的丈夫也是她的琴师唐在炘,往程派的伴奏里加笙等等,还有艺人加琵琶的,但是那不是主体的,而且加多了,观众很反感,并不喜欢,所以,那都是特例。
李世济唐在炘夫妇
梅兰芳演《贵妃醉酒》饰演杨贵妃
当然梅兰芳说的也很委婉,他说:中国戏曲,早期刚刚形成的时候,多是在农村演出野台子戏,为乡下人服务。乡下演出多是旷野,那么如果开锣演戏,声音小了,稍微远一点就听不见了,并且大锣大鼓也起到告知的作用,再加上中国人喜欢热闹,大锣大鼓也热闹。
于是,这种演出形式就这样延续下去了。所以任何剧种他最后形成某种特性,都是有它的原因和由来,而不是凭空出现的。那么随着这些剧种逐渐“雅化”,艺术上不断修缮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也会逐渐去掉一些不好的地方,留下一些美得好的方面,当然,由于锣鼓属于板腔体的一种特性,完全去除也就没有这种戏曲品种了,所以,全部废除锣鼓也不可能。
其实,诸如萧伯纳这样的外国人,对国戏也不是完全了解,板腔体是很吵,但曲牌体,特别是南昆,可能有地域的原因吧,所以基本不用大锣大鼓,所以也不是向他们说的那样吵。
园林中的昆曲,不需要大锣大鼓大吵大闹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荷露团珠(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