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浩畅谈历史
公元260年,当了6年傀儡(kuǐ lěi)的曹魏皇帝曹髦(máo),不甘心大权旁落,为了夺回朝政大权,进而实至名归地君临天下,他写下讨伐司马昭的诏书后,便亲自率兵出宫,讨伐架空自己的权臣司马昭。
虽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但勇气可嘉逢敌亮剑的魏帝曹髦
可惜,以散兵游卒对抗司马昭的精锐之师,曹髦之举可谓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当曹髦行军至皇宫南门时,司马昭亲信、中护军贾充率领的精锐部队拦住了曹髦。
面对曹髦挥舞着宝剑发出“朕乃天子,谁敢挡我!”的不屈呐喊,太子舍人成济心存疑虑地向贾充询问道:“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眼见皇帝困兽犹斗,本来还束手无策的贾充灵机一动,遂针锋相对地对将士们吼了句:“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什么?”
成济见贾充如此说,以为贾充鼓励自己刺杀皇帝建立奇功,好迅速荣华富贵,便自告奋勇地一马当先,手持长戟刺向曹髦。
曹髦没料到真有人敢动手刺杀自己,还没来得及抵挡,便被成济的长戟刺穿了胸膛。
司马昭包藏祸心,竟敢弑君!
20岁的曹髦还未来得及喊出这句谴责司马昭之言,便带着深深的遗憾,追随曹丕、曹叡等先帝而去。
就这样,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以舍生取义的不屈身姿,奋起反抗谋朝篡位的司马昭,可惜时机选择错误、实力不济,最终憋屈地死于权臣的爪牙之手,真是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面对魏帝曹髦的突然被杀,司马昭虽早有预料,可当这种坏己名声的悲剧真的发生时,他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因错手杀害皇帝而束手无策的司马昭
因为各方都需要司马昭给个交代:
司马昭的三叔司马孚,在见到曹髦的尸体后,他将曹髦的头枕在自己大腿上,大为痛哭,声称:“陛下被杀是老臣的罪过。”
事后,司马孚上奏请求捉拿刺杀皇帝的主谋;
其余的文武百官,虽然保持沉默,但司马昭看到他们欲言又止、惊惧万分的眼神后,心知:此事必须得尽快解决,否则众人敢怒不敢言的量变,积攒到一定量后,必会再次爆发武装反抗司马家的质变!
于是,司马昭召集群臣商讨皇帝被杀的解决之策。
颍川的陈泰(开创九品中正制的陈群之子,时任尚书左仆射),作为朝廷重臣和世家大族的重要成员,在司马昭千邀万请之下,终于无奈地出来,配合司马昭演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政治大戏。
陈群之子陈泰
可哭过皇帝后,陈泰毅然决然地向司马昭提议道:“唯有杀掉贾充,才能惩办弑君的主谋,向全天下人谢罪!(唯有杀贾充以谢天下!)”
司马昭一听要杀贾充,颇为难堪。
杀贾充以谢天下?谢什么?
谢罪?
谢什么罪?
弑君之罪!可皇帝到底是怎么被弑杀的?
很明显,皇帝是在讨伐逆贼的过程中,被贾充率领的将士们弑杀的。
那么,逆贼是谁呢?皇帝所写的诏书中体现得明明白白,逆贼是司马昭!
一看杀贾充极有可能牵连自己,加重自己的罪名,败坏自己的名声,司马昭不干了,他再次询问陈泰:“没有其他解决方法了吗?”
陈泰执拗地说道:“我只知道比这更重的解决之道,不知道比这更轻的解决方法。”
说完,陈泰便悲痛欲绝地回归家中,不久病逝。
面对皇帝被杀、群情激愤的不利局面,思虑很久后,司马昭终于下定决心,要颠倒黑白地歪曲事实。
被司马家族多次利用的无奈女主郭太后
为此,司马昭威胁郭太后,让郭太后下达命令抹黑曹髦,该命令无中生有地数落曹髦的种种不是:
如曹髦性情暴戾、行为荒诞不经。不听太后劝解,反骂长辈,言语粗俗,毫无孝道;
如曹髦屡次舞刀弄剑、张弓射箭,想要杀掉太后,幸亏王沈、王业逃出宫通知了大将军司马昭,司马昭才派军队进宫阻止皇帝胡作非为,虽然在此过程中,手下将士错手杀了皇帝,但这是曹髦大逆不道在先,疯狂作死在后。
在命令的最后,郭太后遵循汉朝昌邑王胡作非为被废的先例,将曹髦废为平民,并打算以平民的礼仪埋葬他。
就这样,司马昭通过逼迫郭太后下达颠倒黑白的命令,成功将曹髦讨伐逆贼、舍生取义的大无畏行为,诬陷为叛逆的皇帝想要弑杀太后却兵败被杀、咎由自取的死有余辜行为。
随即,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公无私”、“胸怀宽广”,司马昭联合三叔司马孚、高柔、郑冲等重臣,向太后上疏:“曹髦虽然狂悖凶残、大逆不道,以平民礼节安葬他合情合理合法,但是臣等还是心存怜悯,希望太后恩准,以王侯的礼节安葬曹髦。”
对此,郭太后有选择的权力吗?
第二天,曹髦被埋葬在洛阳西北的瀍(chán)涧,葬礼上,只有几辆平民都不用的破车,没有王侯所用的旌旗,太后的命令和司马昭的上疏,其理论内容和实际执行,形成了鲜明而讽刺的对比。
对此历史事实,史学家裴松之评价道:“嘴上说要以王侯之礼宽宏大量、既往不咎地安葬曹髦,实际却以平民之礼残忍寒酸、刻薄寡恩地安葬,司马昭真是虚伪做作、厚颜无耻到极点。”
曹髦被埋葬二十多天后,司马昭还没决定究竟该惩治哪个主谋,群臣一见,又开始蠢蠢欲动地议论不休。
被司马昭包庇、坑害成济、曹髦的奸臣贾充
面对群情激愤的不利舆论局势,司马昭痛定思痛,终于下定决心弃卒保车、壮士断腕,他上疏道:“高贵乡公曹髦,率领士卒擂鼓拔剑杀向臣。臣担心刀剑无眼,只命令将士们阻止高贵乡公曹髦,禁止他们伤害曹髦,违令者军法处置。
可没想到太子舍人成济行动冒失,竟自作主张伤害曹髦,致使曹髦被杀。
臣本想舍生取义地自杀,来向天下人谢罪,却又考虑到曹髦及其党羽企图谋害皇太后,所以臣苟活至今。
如今臣哀痛万分、五内俱焚,真是愧当辅政重臣,为了安定社稷、人心,特敕廷尉府收押成济全家,依法论处。”
情势发展到这种地步,司马昭的上疏就是朝野臣民必须要遵循的命令。
这样一来,自以为建立奇功、将获升迁的成济,一听说司马昭将自己当枪使除掉政敌后,竟要无情抛弃、灭杀自己,在大感震惊、深感失望的同时,他并不甘心被擒杀。
于是,面对朝廷禁军对他的围追堵截,精神失常的成济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地跑到屋顶,朝着院内的禁军骂道:“司马昭!你以为杀了我,就能掩盖你杀害皇帝的事实吗?你以为杀了我,就能蒙蔽天下人的眼睛,进而堵住天下人议论你杀害皇帝的悠悠之口吗?司马昭,你忘恩负义,不得好死!我就算是死,也不会放过你!”
“射!”
眼见成济越说越暴露司马昭的秘密,带兵将领遂一声令下,禁军们对成济万箭齐发。
最终,成济被射成马蜂窝,从屋顶跌落在地,以贾充、司马昭替死鬼的身份憋屈而死。
就这样,曹髦被杀事件,被司马昭以郭太后命令诬陷曹髦、美化自身,残杀成济、保护贾充的颠倒黑白、弃卒保车方式滑稽落幕。
曹髦被杀事件中,魏帝曹髦反抗司马昭,给人感觉非常不智慧:
其一,曹髦不懂得暗中以利益拉拢世家大族、寒门武将,慢慢扩充己方势力,这导致曹髦想讨伐司马昭时,只有尚书王经默默支持,其余臣子要么向司马昭告密、要么阻止曹髦,曹髦形单影只、势单力孤,只能铤而走险、以卵击石,这种作为,希望极其渺茫,何其可悲;
其二,曹髦不懂得学越王勾践讨好吴王夫差那样讨好、麻痹司马昭,反而时时与众大臣讨论学术、表述心志,处处表现自己的聪明和不甘平庸,这引起司马昭的警觉和严密防范,令曹髦战胜权臣的概率大为降低,这种打草惊蛇、作茧自缚的行为,何其不智;
其三,曹髦有年龄优势,他时年二十岁,正处在风华正茂、大有可为之时,只需隐忍待时、卧薪尝胆、逐步变强,再选择合适时机,如司马昭年老将死与后代进行权力交接时,联合亲信势力分化瓦解权臣势力,直至推翻权臣、当家做主,这都是极有可能的。
可曹髦不懂得利用这些优势,年轻气盛的他,反而急不可耐、不自量力地以兔子搏鹰、绵羊斗虎的架势,直接挑战羽翼丰满、实力雄厚的司马昭,最后落得兵败被杀、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曹髦的行为,扬己之短避己之长、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真是自取灭亡。
不过话又说回来,比起屡次反抗曹操失败后,只能委曲求全、明哲保身的汉献帝刘协,谦逊得体、遵纪守法的曹髦确实更为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比起只会在暗中密谋扳倒司马师,却被司马师废黜的憋屈魏帝曹芳,古灵精怪、奇言异论的曹髦确实更为积极进取、不甘平庸;
比起在司马昭、司马炎手中随波逐流、逆来顺受的魏帝曹奂,血性果敢、身先士卒的曹髦确实更为不屈不挠、视死如终。
军事天才、北魏权臣尔朱荣
后来,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除掉权臣尔朱荣,就曾立志:宁做高贵乡公(曹髦)奋战而死,不做常道乡公(曹奂)苟且而生!
后来,元子攸果然智勇擒杀尔朱荣,挣脱权臣的魔掌,做到了真正的当家做主、君临天下。当然,虽说元子攸的反抗权臣只是昙花一现、回光返照,但是,他敢于逆天改命、敢于逢敌亮剑的勇气和智慧,还是给中华儿女们,上了一节积极进取、昂扬向上、意义非凡、价值不菲的人生指导课。
可见,曹髦的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奋起抗争、舍生取义,确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不甘沉沦的人们,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去为各自的人生目标和壮志理想,而誓死奋斗、至死不悔!
壮哉,曹髦,不愧是奸雄曹操的子孙,在我眼中,你虽败犹荣、虽死犹生,我以你为荣!
曹髦的英雄先人曹操
反观贾充、司马昭,成济是杀掉曹髦的刀,贾充、司马昭就是杀掉曹髦的人。
操刀杀人者,人也,非刀也。这是再颟顸(mān hān)之人,也明白的显而易见的道理。
可在司马昭处理曹髦被害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昭处理此事的原则,是杀人者,乃刀也,非人也。这是何等可笑的谬论,这是何等可憎的息事宁人,这是何等明目张胆的自欺欺人。
人能自欺去颠倒黑白,也能欺人去争功诿过,可人能欺天、欺世道、欺人心吗?
天道酬勤、灭懒、赏善、罚恶、存智、汰愚。
当贾充陷害忠良任恺、女儿贾南风刺死孕妇、诬陷太子、擅权乱政,继续上梁不正下梁歪地多行不义之事,直至贾家被司马伦灭族时,他们的下场令我们警醒:多行不义必自毙,绝不是什么空话,而是实事求是的至理名言。
当东晋明帝司马绍,听到丞相王导介绍祖先司马懿以诈力杀害曹爽、王凌等政敌、欺君擅权、无信无义的黑历史,听到祖先司马昭逼杀魏帝曹髦、杀人诛心、谋朝篡位、悖逆不忠的龌龊往事时,司马绍竟羞愧地无地自容以手掩面,并无奈地悲叹道:“若真如王公所说,晋朝的天下是祖先靠阴险诡诈谋夺得来的,那上行下效、君行臣随之下,晋朝的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遭殃。司马懿,用他的诡诈险恶、杀人如麻,为他的后人们埋下了恶有恶报的悲剧伏笔;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司马师、司马昭,用他们的大逆不道、废杀皇帝,为他们的后人们挖下了被当傀儡、被废、被杀的深坑;大部分沦为世家大族、权臣玩物的东晋司马家皇帝
大部分沦为世家大族、权臣玩物的东晋司马家皇帝
事实证明,司马绍确实很有先见之明,东晋王朝的朝政,大部分时间确实是由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把持,后期更是被权臣刘裕窃夺,司马家为代表的皇室,只是长期的政治陪衬者、傀儡和最终的无奈被杀者(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建宋,后杀光皇室的司马家族人)。
谋朝篡位者,终被别人谋朝篡位;废杀皇帝登临帝位者,其皇室子孙也被别的权臣视为傀儡、废杀殆尽……
不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若泉下有知,看到子孙后代们先被世家大族们威逼胁迫、后被权臣们虐待灭杀时,会有什么感受呢?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总之,曹髦不是有勇无谋、急躁易怒之辈,他敢于率领侍从们出宫讨伐司马昭,就在于司马昭长期压制曹髦、明里暗里多次威逼曹髦禅位后,曹髦忍无可忍,便无须再忍,遂孤注一掷、舍生取义地放手一搏,他想捍卫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想争取自己身为人的尊严,想与司马昭同归于尽,结果却鱼死网破、君臣俱失,真是令人唏嘘;
贾充不是大智大勇、镇定自若之人,他敢于阻拦皇帝,敢于唆使成济挑战、杀害魏帝曹髦,就在于司马昭的藐视皇帝、长期纵容,促使贾充上行下效、狐假虎威、色厉内荏地有样学样,结果却弄巧成拙,害曹髦死于非命、害成济家破人亡、害司马昭和自己名誉扫地,可谓一举三失,真是令人鄙夷;
司马昭不是忠诚孝顺、闻过则改之人,他处理曹髦被杀事件的颠倒黑白、欲盖弥彰、争功诿过、以私废公、杀人灭口,凸显出司马昭的指鹿为马、自欺欺人、遗祸子孙,真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2、《魏氏春秋》,孙盛著;
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潘彦明著;
4、《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著;
5、《三国全史》,南门太守著;
6、《西晋原来不风流》,王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