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的电影不能看,商场不能逛,我们还能做什么?

星火启文易学 2020-02-05 13:50:25

可以说,这次疫情给了中国重重的一击,它关乎每一个人。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它产生的多是负面的影响。

许多人做不了生意,谈不了合作,也上不了班,只能在家等着。

我们习惯了向外去找寻自我,通过交际,通过消费,通过旅游,通过网络……在这些活动当中确立自我的位置,寻找意义。

而现在,不少公共场所和设施关闭,旅游签证不能办理,商铺关门,春节档的电影不能看……那些我们熟悉的生活习惯似乎正在崩塌。

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闭关自守。就像是一次晚上的停电,什么也干不了。

这正是一个停下脚步思考的机会,一个向内找寻自我的机会。

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又被我们忽略了?什么是值得被重新评估的?

抛开物质上的享受,我们还剩什么?没有唱K,没有聚会,没有旅游,也没有商场可逛……

在家自行闭关的日子里,我们都在给自己找事做。它可能是做一顿美味的饭菜,也可能是和家人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坐在一起关注电视里的新闻,或者是辅导孩子的功课,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

在这些看似琐碎细小的事情里,在这些我们平时无暇顾及的部分里,它们是不是该被重新审视和定义?

待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有着更多的时间停下来思考。

你有荒废了很久的爱好吗?曾经上完班回来倒头便睡,墙角的吉他已经落上一层灰,桌上的那本书读了开头之后就一直放在那里,还有摆在一边的跑步机很久没开机了,几年前买的相机收在包里已经发霉,买来的烤箱放在厨房只用过一次,家里的书房很久没进去过,桌子上的茶具早就被收了起来……

曾经,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尝试,去锻炼和超越。我们乐在其中,全身心地投入,这些爱好也闪现过光芒。

然后,生活慢慢地变了样子,我们总是没时间,夹在那一堆柴米油盐当中脱不开身。

于是,那些被冷落的旧物件就像一个个无声的控诉者。它们的痕迹没有那么容易被抹去,放弃比拿起更难,往往需要我们付出清洗的成本。

当初我们是怎样对它产生兴趣的?如果我们再次拿起来,它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那些我们喜欢的,又看似无用的,正是让我成为我的原因。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都成了一座座以家庭为单位的孤岛,在这座孤岛上,我们不需要给自己贴上标签,不需要彰显自己的身份,也不需要在不同的环境里互换脸孔。我们只需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希望自己和他人都能平安。

在死亡面前,很多东西都变得不再重要。这时更容易接近生命的本质,一种相对原始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会衍生出思考、自省、观照,同时也会带来疑惑。

疑惑是正常的,带着这些疑惑往下走。过段时间再回过头看,哪些是被留下来的?哪些是被遗弃的?哪些是想去做而一直没做的?哪些是不得已而做的?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深入自己的内心,感受生命的质地。

有些人好静,有些人好动。

好静的人喜欢宅在家,独自一人看书,听歌,看电影,练习书法……他们和外界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似疏远,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种平静才是让他们舒服的。在这种平静里面,他们始终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通往内心深处的途径。人数过多的聚会、宴席会打破他们的这种平静。

好动的人一般喜欢在人群里待着,高兴要在人群里高兴,悲伤要在人群里悲伤,就算是无聊他们也要在人群里无聊。他们喜欢各种运动:跑步、篮球、爬山、牌桌或者是各种家务,他们总会找一些事情来做,让自己动起来。他们的大脑思维活跃,判断准确,总是一击必中,他们保持着对挑战的兴奋感。

虽然看书和跑步对人来说都是好的,但有的人只要拿起书就打瞌睡,有的人在朋友的鼓动下去了一两次健身房就没有下文了。

当然,人是复杂的,大多数人都是两者兼而有之。多了解自我,能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更好地做出选择。

每一次的冲击,都会带来改变。对个体来说是这样,对大环境来说也是这样。

现在,大环境对多数人并不友好:经济增速在下滑,房地产在降温,企业在寒冬中艰难生存,许多个体商户连维持基本的开支都成问题……一个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转变迫在眉睫,新的事物将涌现出来。

这种转变应该从个人开始,人不成长,大环境也不会跟着改变。

这正是一个机会,一个向内心探寻的机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