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315消费者权益日的前夕,这个拥有6000家门店的“国民快餐”被央视记者暗访曝光后厨触目惊心的乱象:发黑的牛肉用色素“回春”、顾客剩菜回收再上桌、员工连健康证都没有……更令人震惊的是,国务院食安办已对事件挂牌督办,要求彻查到底。

新京报记者以打工身份潜入河南多家杨铭宇黄焖鸡门店后厨,眼前的场景直接让人“胃里翻江倒海”——酸臭的香菇泡在发黏的汤水里,发黑的牛肉被倒入一勺红色粉末后瞬间“鲜红诱人”,店员甚至轻描淡写:“洗洗就行,吃不死人!”

更离谱的是,隔夜的剩菜被挑拣后重新装盘,连客人吃剩的蘑菇、鸡肉都回收再加工。后厨里,生肉和垃圾混放、厨师叼着烟炒菜、火锅底料连塑料袋一起煮……店员对此满不在乎:“吃出问题找老板,关我啥事?”

事件曝光后,杨铭宇总部连夜道歉,宣布永久关停涉事门店、全国排查整改,并承诺加装后厨监控、强化培训。

但消费者并不买账——这已不是该品牌首次“翻车”!去年9月,郑州一家门店致20人食物中毒;7月,四川消费者从外卖中吃出老鼠。

讽刺的是,面对记者质问,总部竟称“牛腩煲是加盟商私自添加的产品”,试图甩锅。这种“加盟扩张赚快钱,出事推责给门店”的模式,暴露了餐饮连锁行业的监管黑洞。

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直接向山东、河南两地发出督办令,要求严查到底。

多地市监局突击检查杨铭宇门店,网友涌入品牌直播间怒斥:“在国外都敢用色素,真是丢人丢到太平洋!”

罚款、关店只是治标。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年浪费食物达1700万吨,部分商家为压缩成本不惜铤而走险。

要根治乱象,必须打破“加盟即免责”的潜规则,从源头建立透明化管理体系。
行业反思:良心与利益,餐饮人该怎么选?对比杨铭宇的翻车,胖东来超市常年因“食品安全零容忍”被赞上热搜。

餐饮业的生存法则从来不是“多快好省”,而是把每一口饭当作良心饭。
“加盟模式到底是餐饮扩张的捷径,还是食品安全的地雷?”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