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史教程》邱正伦、刘媛编著|第一章绘画课后思考题答案

迈希教育课程 2024-12-17 05:48:31

第一章绘画

一、名词

1.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人类最古老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也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特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审美性等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生活,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分类: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素描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绘画在工具材料、表现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绘画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画

【参考答案】

定义: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绘画中最高艺术水平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特点: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如被称为 “文房四宝” 的 “纸、笔、墨、砚”,有自成体系的表现技法,如 “皴、擦、点、染、描、飞、白、托” 等笔墨技巧,以及装裱押署等制作手段。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画科,注重意境表达,追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境界,体现了东方艺术精神。

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社会的彩陶绘画等起源阶段,到秦汉时期的初步发展,再到魏晋南北朝至宋朝时期技巧、法式的完善与理论体系的全面形成,以及元朝至清末时期对个性和文化特征的进一步发掘,近现代又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3.油画

【参考答案】

定义:西方绘画中主要的画种之一,以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特点:颜料色彩鲜艳、丰富、细腻,具有较强的覆盖力和可塑性,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质感、立体感和光影效果。作画过程中可以反复修改和调整,适合长期创作和深入表现。

发展历程:起源于欧洲,15 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成为西方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如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对世界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4.南宋四家

【参考答案】

定义:指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

艺术特点与贡献: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李唐是宋代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改变了北宋山水画的构图法,开南宋豪放简括的水墨山水画新面貌;刘松年山水画中青绿者工细而有秀色,水墨者精细工致;马远构图上善于取自然山水之一角,有 “马一角” 之称;夏圭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有 “夏半边” 之说,其山水画属于水墨苍劲一派。他们共同推动了南宋山水画的发展,使南宋山水画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与北宋山水画有了明显的区别,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5.元四家

【参考答案】

定义:指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分别是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

艺术风格与影响:他们的绘画风格各具特色,但都以山水画为主,注重笔墨意趣的表达,强调以书法的笔法人画,追求 “逸笔草草,以写胸中逸气” 的境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将诗、书、画有机融合,体现了元代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他们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山水画的笔墨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成为后世画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推动了文人画的进一步发展。

6.明四家

【参考答案】

定义:指明代中期在苏州从事绘画活动的四位画家,即沈周、文征明、唐寅(唐伯虎)和仇英,他们是 “吴派” 的创始人物或核心人物。

艺术成就与地位:他们的绘画成就代表了明代中后期中国画的主要成就,对当时及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沈周笔底结实苍劲,晚年绘画笔墨粗简,能融会前人精华,其门下形成了文人画的新风;文征明发展了沈周笔墨中清淡雅致的一面;唐寅文化素养全面,绘画才能精湛,结合院体与文人画风格,作品题材广泛,诗文书法俱佳,在民间文学的传播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仇英出身漆工,画风接近唐寅,但在技法功力与文采方面具有独特特点,代表了绘画发展中由重 “技” 到重 “文” 的过渡类型。

7.清四僧

【参考答案】

定义:指明末清初时期的四位僧人画家,即石涛、八大山人(朱耷)、弘仁、髡残。

背景与艺术共性: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遗民,因感于时事和自身遭遇,借绘画抒发抑郁不平之气。在艺术上,他们通禅学,晓佛理,寄情书画,各有独创造诣。作品风格独特,常常突破传统绘画的束缚,强调个性表达和情感宣泄。他们的绘画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多元性,对后世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艺术精神和创作风格为后世画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8.清四王

【参考答案】

定义:指清初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一批画家。

艺术风格与影响:他们在绘画风尚与艺术思想上承袭董其昌的影响,技法功力深厚,追求中国画宽厚仁和、温良敦实的画风,并归纳总结出各类技法程式。其作品对清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绘画技法的传承和推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清代民间画工的绘画水平提高以及画谱的大量出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摹古过分而趋于程式化,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但从绘画发展与普及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贡献不可忽视。

9.海派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指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一批画家群体所形成的绘画流派,兴起于清代中叶以后。

艺术特点与风格:画家们多有学习西画的倾向,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绘画的一些元素,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创新,强调笔墨与色彩的融合,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题材,也有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海派绘画具有较强的商业性和市民化色彩,作品更贴近大众生活,适应了当时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画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变革。

10.京派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主要活跃于 20 世纪前期的北京地区,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绘画群体,没有统一的艺术主张和组织形式,但画家们在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共性。

艺术特点与贡献:京派画家注重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和研究,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追求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品风格较为典雅、含蓄,注重笔墨韵味和意境营造。京派绘画在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保持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画家,对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绘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1.岭南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中国画流派之一,首创人物是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 “二高一陈”,因他们都是五岭之南的广东人,故得名 “岭南画派”。

艺术主张与特色:提倡融合西画以革新中国画,强调写生,主张师法自然,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在题材上以翎毛、走兽、花卉、山水为主,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绘画技法上,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西方的技法,大胆地运用色彩和水墨,特别是把豪放的笔墨与撞水撞粉的技法结合在一起,生发出画面的天光云色、月影风行的诗一般意境,对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粤剧、广东音乐被合称为 “岭南三秀”。

12.长安画派

【参考答案】

定义:20 世纪中叶活跃于陕西西安地区的一个重要绘画流派,以石鲁、赵望云等人为代表。

艺术风格与特点:画家们主张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强调绘画要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作品题材多取自西北地域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成了雄浑大气、质朴厚重的艺术风格。在绘画技法上,长安画派既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又吸收了民间美术和西方绘画的有益元素,进行了大胆创新,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时的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绘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3.新古典主义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19 世纪产生的一种绘画风格,是作为对洛可可风格的反拨力量而出现的。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新古典主义画家从希腊罗马神话和现实生活里的重大事件中选取题材,表现出极端的道德狂热和社会意识。作品推崇古代艺术风格,强调理性和秩序,注重形式的完美和构图的严谨,追求崇高、庄严、典雅的艺术效果。法国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有大卫、安格尔等,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典型特征,对当时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4.浪漫主义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19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和绘画流派,强调情感、想象和个性的表达,与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和秩序形成鲜明对比。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浪漫主义绘画作品常常以充满激情的笔触、夸张的色彩和富有想象力的构图来表现强烈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画家们将想象与现实结合,关注自然、历史、文学等题材,作品中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激情。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有热里科、德拉克洛瓦等,他们的作品展现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独特魅力,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情感表达的深化。

15.现实主义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19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绘画流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现实主义画家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客观、真实的态度描绘社会现实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揭示社会矛盾和问题。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现实意义,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法国的库尔贝、杜米埃是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的代表,此外,巴比松画派也洋溢着田园诗情调。在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现实主义绘画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德国的门采尔、俄国的列宾等,他们的作品展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内涵,对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现实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6.印象主义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19 世纪 60 - 90 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重要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流派之一。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印象主义画家注重对外光和色彩的瞬间感受,强调捕捉自然界中光影和色彩的变化,追求在瞬间印象中表现出对象的生动性和美感。他们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描绘,以展现光色变化的微妙效果。在技法上,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混合,笔触自由、松散,画面具有清新、明亮的色调。莫奈、雷诺阿、德加等是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他们的作品如《日出・印象》《睡莲》等体现了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对传统绘画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推动了绘画艺术在色彩和光影表现上的创新,为现代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野兽派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20 世纪初出现于法国的一个现代绘画流派,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早期流派之一。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野兽派画家强调色彩的自主性和表现力,以强烈、鲜明、未经调和的色彩和大胆、夸张的笔触来表现情感和主观感受。他们突破了传统绘画色彩和造型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和直接的艺术表达。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式上较为抽象和简化。马蒂斯是野兽派绘画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如《舞蹈》等展现了野兽派绘画的风格特点,野兽派绘画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绘画开始向现代主义转型,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18.德国表现主义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20 世纪初流行于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强调通过艺术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绘。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作品通常运用扭曲、变形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来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画家们注重主观感受的表达,将个人的情感、焦虑、恐惧等情绪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社团 “桥社” 和 “青骑士社” 等是其重要的代表团体,基希纳、康定斯基等画家的作品体现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特色,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艺术观念的变革和艺术语言的创新。

19.立体主义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20 世纪初由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共同创立的一种绘画流派,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立体主义画家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的单一视角和空间观念,从多个角度同时描绘对象,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并重新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以表现物体的结构和空间关系。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抽象性,强调对物体本质的探索和表现。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诞生,他和布拉克的作品如《格尔尼卡》等充分展示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创新风格和艺术理念,对后来的抽象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

20.抽象派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泛指那些脱离自然形象、强调形式和色彩自身表现力的绘画风格。

艺术特点与发展阶段:抽象派绘画摒弃了对具体物象的描绘,通过点、线、面、色彩、块等抽象元素来构成画面,以表达某种情感、情绪或美感倾向。它大致可分为几何抽象(如蒙德里安的作品)和抒情抽象(如康定斯基的部分作品)等不同类型。抽象派绘画的发展反映了艺术家对艺术本质和形式的深入探索,挑战了传统绘画的观念和审美标准,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对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参考答案】

定义: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出现在美国纽约的一种绘画流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艺术流派,也是美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

艺术特点与代表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强调画家的自由意志和内心冲动,作画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自主性,注重绘画行为本身和画面的肌理效果。作品常常以宏大的尺幅、强烈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震撼力。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 “行动绘画” 方式体现了该流派的特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标志着美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的进一步变革。

二、简答题

1.简述谢赫的绘画 “六法”

【参考答案】

气韵生动:是 “六法” 之首,强调作品中要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精神气质和生命活力,使画面具有感染力,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生命力,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骨法用笔:主要指绘画中运用线条勾勒形象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用笔的刚柔、轻重、疾徐等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结构、质感和形态,体现出线条的力度和韵律美,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应物象形:要求画家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外形特征,尽可能地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形态,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

随类赋彩:依据物体的类别赋予相应的色彩,注重色彩与所描绘对象的固有色彩相符合,同时也考虑到画面整体的色彩关系和艺术效果,以达到和谐统一。

经营位置:即构图,画家要精心安排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和布局,考虑画面的主次、虚实、疏密、开合等关系,使画面具有节奏感和美感,突出主题,引导观者的视线。

传移摹写:一是指画家对前人优秀作品的临摹学习,通过临摹掌握绘画的技法和规律;二是指将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艺术感受传递到作品中,实现从构思到作品的转化。

谢赫的 “六法” 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它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经典之作,为历代画家和理论家所重视和研究。

2.简述文人画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强调文化修养:文人画的创作者多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墨客,他们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在绘画中体现出对文学、哲学、历史等文化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趣。

注重意境表达:追求超越形似的意境营造,强调通过画面传达出一种含蓄、深远的精神境界,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心境和情感,引发联想和共鸣,达到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的艺术效果。

突出个性表现:文人画家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规范和技法,更注重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在笔墨运用、构图形式、题材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追求笔墨情趣:笔墨是文人画的重要表现手段,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来传达情感和体现艺术风格,强调笔墨的韵味、节奏和表现力,注重笔法的变化、墨法的浓淡干湿等,使笔墨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题材选择广泛: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常取材于自然山水、花鸟鱼虫、文人雅事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自然景物来象征、隐喻画家的人格、品质和思想情感,体现了文人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3.何谓巴洛克美术

【参考答案】

(1)风格特点

强调运动感与激情: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活力,人物形象常常处于动态之中,画面呈现出一种紧张、动荡的氛围。艺术家们通过对线条、构图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无穷无尽的激情,作品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载体,无论是欢乐、兴奋还是恐惧、悲哀等情绪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追求豪华与壮观:具有华丽、宏伟的风格特征,注重形式的繁复和装饰的精美,常运用大量的曲线、斜线和椭圆形等元素,营造出豪华、壮观的视觉效果。在建筑和绘画中,常采用巨大的尺寸、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细节处理,以展现出威严和力量,如巴洛克建筑中巨大的柱子、精美的雕塑和华丽的装饰等。

打破和谐与宁静:主张打破古典式的和谐与宁静,强调具有动荡的冲突感与紧张的戏剧气氛。画面不再追求平衡和对称,而是通过对比强烈的元素,如明暗、动静、大小等,来营造出一种不稳定和冲突的感觉,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重视光线与色彩:强调光线的运用,通过强烈的光影对比来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色彩上,追求鲜艳、明亮的色调,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如鲁本斯的绘画作品中常常运用丰富而鲜艳的色彩,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2)代表画家及作品:巴洛克绘画的代表画家有鲁本斯、伦勃朗、卡拉瓦乔等。鲁本斯的绘画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如《劫夺欧罗巴》等作品充分展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伦勃朗的作品则在光影运用上独具特色,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情感;卡拉瓦乔的画作以现实主义手法和强烈的明暗对比著称。巴洛克艺术发源于意大利,但在欧洲各地广泛传播和发展,对当时及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绘画领域,还涉及建筑、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推动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创新发展。

三、思考题

中西绘画造型上的比较

【参考答案】

中西绘画在造型方面存在诸多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以下是对它们在造型上的比较分析:

一、观察与表现方式

西方绘画

焦点透视法:西方绘画常采用焦点透视,就像透过一个固定的窗口去观察世界,画面中的物体依据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呈现,所有平行线都会汇聚于一个消失点,以此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以餐桌为中心,通过精确的透视法,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场景之中,能清晰感受到房间的空间布局以及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种透视法让画面具有逼真的视觉效果,如同真实场景的截取。

对光影和色彩的科学分析:注重对光影效果的精确描绘,以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画家们深入研究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折射以及投影规律,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层次来表现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印象派画家更是将对光与色彩的研究发挥到极致,莫奈的《日出・印象》中,通过对日出时水面光影和色彩变化的细腻捕捉,用丰富而微妙的色彩笔触展现了朦胧的雾气、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若隐若现的景物,使观者能真切感受到特定时刻的光线氛围和色彩印象。

中国绘画

散点透视法:中国绘画多运用散点透视,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移动的,如同在游览山水时边走边看,将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所见的景物组合在同一画面中。比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长达数米,画家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从郊外的田野到热闹的街市,从桥上的行人到桥下的船只,各个场景依次展开,却又和谐统一,观者可以在欣赏过程中逐步领略到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风貌,画面不受焦点透视的局限,展现出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容。

以线造型为主:线在中国绘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塑造形象的基本手段。画家通过运用各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如中锋、侧锋、逆锋等笔法,来描绘物体的轮廓、结构和质感,同时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气质。例如吴道子的绘画,其线条流畅洒脱、刚劲有力,“吴带当风” 的线条风格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衣袂飘飘之感,使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动感和韵律美;顾恺之的线条则细腻而连绵,如 “春蚕吐丝” 般优美,精准地勾勒出人物的形态和神情,体现出优雅的气质。线条不仅是造型的工具,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线条美感和象征意义的独特理解。

二、审美观念与造型追求

西方绘画

追求写实与形似:西方绘画长期以来以追求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为重要目标,强调绘画作品要尽可能地与描绘对象在外形上相似,注重对物体细节、比例、质感等方面的精确表现,力求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使观众能够通过画面清晰地辨认出所描绘的对象及其特征。古希腊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人体比例精准,肌肉线条清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展现出完美的人体形态,仿佛大卫即将从大理石中走出来,这种对写实和形似的追求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知和探索精神。

强调个体与个性表现:重视对个体形象的塑造和个性特征的展现,画家们通过对人物独特外貌、神情、姿态以及内心世界的刻画,突出个体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之处,以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在肖像画中尤为明显,伦勃朗的一系列自画像,通过对自己不同时期外貌和神情的细致描绘,同时深入挖掘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心境和情感变化,使观众能够透过画面感受到画家丰富而复杂的个性。

中国绘画

注重意境与神似:中国绘画更强调意境的营造,追求作品所传达出的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精神境界和情感氛围,注重画家主观情感与描绘对象的融合,力求达到 “情景交融” 的境界。画家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笔墨、独特的构图以及对画面留白的巧妙运用,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使观众在欣赏画面形象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例如元代倪瓒的山水画,常常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画面多留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观者感受到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追求宁静淡泊的心境。在神似方面,中国画家不单纯追求外形的相似,而是更注重捕捉对象的神韵和气质,通过对对象内在精神的把握和提炼,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传达出其本质特征。如齐白石画虾,寥寥数笔,却生动地表现出虾的活泼灵动之态,虾的形态虽经艺术夸张和简化,但却抓住了虾的神韵,让人感觉栩栩如生。

崇尚和谐与整体之美:中国绘画强调整体的和谐统一,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呼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画家在构图、笔墨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节奏感,追求画面的和谐美感。例如一幅传统的花鸟画,画面中的花鸟、山石、草木等元素相互映衬,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笔墨处理,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宇宙和谐秩序的崇尚。

三、造型手法与材料运用

西方绘画

丰富多样的材料与技法:西方绘画在材料运用上极为丰富多样,油画使用油彩在画布上绘制,油彩具有丰富的色彩表现力、良好的覆盖力和持久的保存性,画家可以通过层层叠加和厚涂薄擦等技法创造出丰富的质感和立体感。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厚重的油彩堆积使花朵呈现出强烈的质感和鲜艳的色彩,凸显出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此外,还有水彩、水粉、丙烯等多种绘画材料,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表现效果,为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技法方面,除了传统的写实技法外,还发展出了印象派的点彩法、立体派的几何分解法等众多创新技法,不断拓展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

注重立体感与质感表现:借助透视、光影和色彩等手段,西方绘画致力于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和真实质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物体的重量、质地和空间位置关系。在描绘人物肌肤时,通过细腻的色彩过渡和光影变化表现出肌肤的柔软和弹性;在描绘金属器物时,则利用高光和反光的处理展现其光泽和坚硬质感。这种对立体感和质感的追求使西方绘画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冲击力,让观众仿佛能够触摸到画面中的物体。

中国绘画

独特的笔墨纸砚材料体系:中国绘画以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基本工具材料,毛笔的柔软性和弹性使画家能够通过不同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线条变化,体现出线条的韵味和节奏感;墨汁的浓淡干湿变化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画家可以通过墨法(如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的运用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宣纸的吸水性和渗透性使笔墨在纸上能够产生独特的晕染效果,这种效果与中国绘画追求的含蓄、空灵的意境相契合;砚台则用于磨墨,为创作提供合适浓度的墨汁。这些材料相互配合,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以笔墨传达情感与气韵:笔墨在中国绘画中不仅是造型的手段,更是画家表达情感和体现作品气韵的关键所在。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传达自己的心境、气质和审美追求,每一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等变化都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和个性。例如,一幅用流畅、洒脱的笔墨绘制的山水画可能传达出画家豁达、超脱的心境;而一幅笔墨凝重、深沉的作品则可能表达出画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或某种压抑的情感。笔墨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使作品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和精神感染力,让观众在欣赏画面形象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笔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中西绘画在造型上的差异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下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