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湘雅医院刘翔峰的丑闻还被人指指点点,余烟未散。
今朝,湘雅医院,竟又大曝丑闻——
有家长反映,他11个月大的孩子上颚出现了一枚黑色肿块。
家长心急如焚,赶紧花300多元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看专家号。
专家初步诊断疑似肿瘤,待查待排。处理意见则是,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家长很爆料,该专家在看病过程中,非常冷漠,粗鲁地掰小孩的头部,小孩吓得哇哇大哭,“我们是敢怒不敢言”。
后因湘雅医院没有床位,家长不得不又转诊到湖南省人民医院。
那里的一名医生用棉棒轻轻触碰那黑色肿块,那肿块竟然坠落下来。
原来是一枚莲子壳,根本不是什么肿块!
家长极为恼火,怒而诉至湘雅医院。
该医院回应,会进行讨论研究,给家属一个解释。
在湘雅医院专家眼里,这黑色东西,疑似肿块,且须住院手术清除。而在另外一个医生的手中,它根本不是什么肿块,只是普通的一枚莲子壳。
从家长爆料内容看,湘雅这名专家诊断时,只是粗鲁地掰着小孩的头,用肉眼观察,推测疑似是肿块。
疑似,就是不确定的意思。
按理说,接下来应该进一步检测,确诊为肿块后,再进行住院交费也不迟呀。可这位专家呢,仅凭肉眼观察推测,在疑似的基础上,就直接让家长预交30000元的手术费。
真不理解!
更不可理喻!
就像有网友质疑的一样,万一,孩子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刀似碰未碰,那“肿块”就悄然坠落。那……那又该怎么办呢?
难不成,也学学刘翔峰,把没问题的上颚当作有问题的肿块处理吗?
幸好吧,湘雅医院没床位,否则的话,家长多花冤枉钱,孩子无端受罪,也极有可能让这姓剪的专家刘翔峰的后尘,恶名远远,还会让本名声大伤的湘雅医院雪上加霜。
我就纳闷的是,身为一名医生,且是专家,诊断病情时,只是一味地单凭肉眼观测判断,不动手吗?
众所周知,望闻问切,这是医生诊断病情最基本的流程。其中,切,指摸脉象,引申为动手零距离探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疾病。
难道,这姓剪的专家,不懂吗?
我打赌,他懂,很懂,但,不知什么原因,竟然仅凭直观,就胆敢下结论,甚至贸然地更近一步。
看看湖南省人民医院的那位医生,人家可是真刀实枪地动手了。
这一动手不要紧,那被疑似是肿块的黑物,应声坠落,真相也随即水落石出。
多么简单、快捷、高效的诊断呀,可对于翦专家呢,哎,我无语了……
湘雅医院,今年,可是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从小处而言,不得不说,这位翦专家,可是犯了一个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
从大处来讲,不得不说,湘雅医院,这又冒出了一个丑闻——可笑又荒谬的丑闻!
这么简单的病情,专家竟然瞧不出来?
不是可笑吗?
明明是莲子壳,你偏偏看作是肿块。
哈哈哈,这不是极其荒谬的事吗?
难道,这名专家,从没见过莲子不成?
哈哈哈……真可笑!
有网友如此感慨:
“嘴巴里面一块莲子壳,湘雅医院口腔科竟然判断为——肿瘤让做手术,而在另外一个三甲医院用一根棉签,你没听错就是棉签就摩擦掉了,这究竟是何等的荒谬,何等的泯灭良心!”
可能,你会替这位专家辩解,谁都有马失前蹄、看马虎眼的时候。
是,这个可以有。
但,对于治病救人的医生而言,就应该另当别论了。
我认为,医生,尽可能,甚至最好别发生误诊错判的情况!
这样,虽然对医生极为不公,但,咱们可别忘记了,一旦出现误诊错判的病情,患者要受伤害,医生呢,自己还会背负上自责、愧疚的心理负担。
事实上呢,孩子差一点就……
事实证明,翦医生就是误诊错判了。
他可是专家呀,要比一般医生,不管是医术上,还是经验上,都要强得多。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犯了这么低级、荒谬又可笑的错误。
若解释为医术不足,肯定难令人信服。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
只剩下一点,那就是医德不行!
事实上呢,也很容易地发现这点。
比如,翦医生表情冷漠严峻;在给孩子看病时,“粗鲁地掰孩子的头”。
若医生和颜悦色,患者就会轻松些,心情也会愉悦点。若碰上个冷漠高傲、爱理不理的医生,哪个患者不感到病越发加重了?
孩子只有11个月大呀,柔嫩得很,可这翦医生呢,粗鲁,硬掰头,别说孩子受不了,家长也是心疼得很。
这哪是医生在看病,分明是暴徒在行凶!
我国著名医学家、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医生,不仅仅需要的是才技,更还得具备“品德”。
这名翦医生,翦专家,空有才技,却缺失了德。
令人悲叹!
令人惋惜!
那么,他为什么会缺失了“德”呢?难道以前没有吗?
初为医生时,他肯定具备的,否则的话,不但难以立足医院,更难以成为专家。
只能断定,他是渐行渐丢失的。
那,什么原因又会让他丢失比才技”更为重要的“医德”呢?
一皮肤科的周医生提到了关键的一点:
“门诊一个医生不允许5分钟看病,必须详细病史,严格查体,避免这种荒谬事情出现,反正我是没办法理解一个医生一天门诊超过80~100个病人,到底怎么看才能看那么快呢?”
周医生,透露了医生的一点内幕,即,门诊医生看一个病号的时间只要不到5分钟。
5分钟看一个病号,一般的,按经验和技术,问题不大。特殊的呢,能搞定吗?
即使是一般的,有时,也会马失前蹄。比如,翦医生误诊11个月大的孩子。
一个医生,一天能看80~100个病人,也就好理解了。
看得这么多,每个病号时间这么短,若不出一点问题,那才怪呢!
有网友赶紧补个事例:
有网友现身说法:
有网友一针见血:医患矛盾这么多,大都和医德与医术有关。
一个医生,医术低,而医德高,那么,世人对他的评价是褒多于贬,多惋惜和遗憾。
若医术高,医德无,那么,在世人眼里,他完全就是一个十足的混蛋!披着羊皮的狼!索命的白无常!
其实,不仅是为医生,哪怕是做教师,还是干别的行业,技术和能力固然非常重要,但品德修养,要更重要!
东晋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说道: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
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