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去的女儿,复活了”

最华人 2024-03-22 14:59:28

如果10块钱就可以“复活”亲人,你愿意为某个十分想念的,但已故去的亲人而买单吗?

当然,这里的“复活”并非真的复活,而是AI复活。

听起来有点扯,但最近的一条新闻却引发了大量的关注,说是“AI复活亲人最低只要几块钱”。

与之相对的,“AI复活逝者或将成万亿级市场”也上了热搜。

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项业务都有着期待和需求。

不过,在技术进步的另一面,伦理的问题也终究绕不开。

在相关的话题下方,网友的评论褒贬不一,从智商税聊到意识形态,从算得清的生意聊到说不清的生死。

AI的世界里,多少有些赛博朋克。

1

AI“复活”亲人,其实算不上新鲜事了。

《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在失去女儿之后无法释怀。

他最终选择了将丫丫的意识上传到数字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丫丫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可以与他对话和互动,并且,她可以在数字的世界里得到永生。

● 《流浪地球2》

电影上映仅一年后,这一幕就照进了现实。 就在不久前,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宣布“复活”了女儿,许多人都被老父亲的这份情感打动。

● 包小柏谈及女儿。来源:《大云时堂》

2019年,女儿包容被确诊为极其稀有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包小柏夫妇做了所有的努力也没能挽救女儿的生命。 两年之后,女儿还是走了,年仅22岁。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包小柏夫妇都沉浸在失去女儿的悲痛之中。

2022年7月,包小柏在与朋友谈心的时候,突然萌发了要把女儿的声音和形象做成虚拟人物,将她的数字生命永远地延续下去的想法。

可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光是声音的样本,他就花了8个月的时间,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

为了让虚拟的人物模拟女儿的意识,夫妇俩重新梳理了女儿短暂的一生: 她出生在哪一年,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出生;她3岁时的好朋友是谁;

什么时候开始学花样滑冰;长大以后喜欢看什么电影;

喜欢听什么歌吃什么东西;她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甚至把她的电脑、手机里留下的所有的资料库,全都看了好几遍。

这个过程是十分痛苦的,每一次回忆都是对包小柏夫妇的二次伤害。

为了让研究更为深入,包小柏还亲自钻研AI技术,并且攻读了相关专业的博士。

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阶段性实现了小小的愿望,在他与小冰公司团队的努力下,女儿的AI画面终于生成。

在这个短短的视频中,女儿给妈妈唱着生日歌,一家人再度“重逢”。

“只要云端不关机,我女儿就在。”对老父亲来说,这是最大的安慰。

目前,在AI复活的技术领域,有两种方式是最常见的。

一种是如包小柏这种,根据人物的长相、声音、动作、表情、过往经历等元素,克隆出一个“数字人”,数据越多,人物的复刻越精准。

当然,其费用也相对较高。

早在几年前,韩国一位母亲就利用VR技术“复活”了女儿,耗资7亿韩元,并且就图片来看,人物一眼假。

还有一种便是人为驱动的,给真人换上逝者的形象和声音,再与客户进行线上互动,这种灵活性更强,费用也相对较低。

无论是哪一种,当一门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和普遍,它就逐渐脱离了贵族阶层,转而拥抱普通大众。 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2

2022年时,江苏一90后小伙张泽伟成立了“超级头脑”团队,专门为普通人定制“AI数字人”。

● 图为张泽伟团队和为客户制作出的数字人形象

一年之内,他接到了600多个订单,价格在几千到1万元不等。 客户多数是因为亲人意外离世而留下心理创伤的,有些也是为了隐瞒家人离世的真相而选择这种“善意的谎言”。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间悲情,一千种向AI寻求帮助的人里,就有一千种难言的痛。

在张泽伟看来,这种服务的核心,是解决陪伴的问题。

可这种虚拟的影像真的能安慰到人吗? 回归到更为普通、更为平价的订单上,这种安慰的效果更让人质疑。

在购物软件上搜索“AI复活亲人”,出来的产品可谓相当平价,一看就是低成本量产的那种。

视觉效果也非常一般,无非就是生硬地张嘴、眨眼、轻微摇头的动作,敷衍的影像,更凸显出它的本质——一个依赖信息库而生成的商品。

● 某宝上的“AI复活亲人”产品

很多人对此是颇有异议的,甚至有人说,“这种东西跟指着院里的花说这是你太爷爷转世没啥区别”。

其实,每一个使用这种服务的人都很清楚,将AI视作亲人生命的延续,多少有些自欺欺人的意思。

但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故事里,一切又变得可以理解。 B站up主“吴伍六”上传过一条视频,他用AI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虚拟数字人。

● 来源:B站up主@吴伍六

当奶奶用方言跟他对话时,很多人都泪目了,视频的留言区里,不少网友都在分享自己的故事。

有人说,爷爷刚刚过世不到一个月,他自己用爷爷的照片做了一个眨眼的动态图,尽管效果有些粗糙,但看到照片上的人重新活动起来,眼泪忽地就掉下来了。

有人说,外公去世时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之后的半年都走不出来,他也想过制作外公的VR影像,只可惜外公的照片很少,也未留下任何音频。

还有人为自己的妈妈考虑,如果某天自己先行一步,可以用这种方式继续陪伴妈妈。 失去至亲的痛如果未曾经历过,是很难刻骨的。

正如包小柏,女儿走后,他再未剪过头发,因为他的头发曾经每天都跟女儿面对面贴头。

做完了女儿的告别仪式后,他跟太太有半年之久都不会随便跟对方讲话,生怕开口提到女儿令对方神伤。

面对亲戚的问候,他们能躲就躲,因为无法假装说“很好,你放心”,于是夫妇俩变成了非常严重的社恐。

在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走出悲痛的情况下,数字人的真假或许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能看到那个日夜思念的人重新出现在屏幕上,看见TA眨眼、微笑、用你熟悉的声音和语调来回应你,哪怕这种回应是套路化的,但这本身就已经令人欣慰了。

人是假的,但爱是真的。

说到底,AI“复活”亲人,解决的不是逝者的问题,而是生者的问题。

3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必然伴随着种种争议。 特别是在当前的技术还做不到“以假乱真”的阶段,它的弊端非常明显。

一个不太逼真的影像,也许能宽慰一部分人,但也能对一部分人造成二次伤害。

电视剧《黑镜》中,女孩在男友去世之后,“复活”了男友,因为过分相像,女孩一度以为他真的就是。

可是,他们在进行私生活时,“男友”却翻车了,因为这方面的数据缺失,导致了女孩突然意识到,这个人只是一个商品。

● 《黑镜》

失去男友的伤痛再次被揭开,现实变得更荒谬了。 一个剧集中接近完美的AI都能翻车,何谈现实中的?

亲密的人是无论如何都骗不了的对么?

另一方面,即便你可以接受TA是个数字人,却一味沉迷其中,反而拒绝了现实世界,又该如何?

就如同韩剧《熙秀》中的母亲,孩子在遭遇车祸身亡后,母亲的世界崩溃了,她终日无法自理。

在VR的帮助下,母亲与虚拟世界中的女儿重逢,从此她便沉浸其中,完全拒绝了现实世界,人生又再次走向失控。

● 《熙秀》

有人说,这玩意如同精神鸦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

岔开到别的领域,最近几年的AI诈骗猖獗,用虚假人脸完成点头、眨眼等动作,从而解封账号,非法获利的人也不是没有。

AI技术发展到最终,都会面临伦理的问题。

如果涉及生死,那这个问题就更为敏感。 人对生命的至高追求真的是永生吗?

站在逝者的角度,人真的愿意在离世后,被亲人翻出所有的过往,并保存在数据库里,延续到永远吗?

有网友给出了答案:“我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的死去,不要被人当作电子宠物养。”

生者为大?死者为大?伦理与技术永远交杂在一起,是个难解的题。

无论选择与否,我们最终要学会的,都是如何跟逝者告别。文/柳嘟嘟

2 阅读:224
评论列表
  • 2024-03-22 21:07

    我李云龙说几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又愤怒又无奈。技术发展这么快,仿佛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但是,复活亲人这种事情,我可不敢苟同。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复活亲人都无法弥补失去的痛苦和伤害。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而不是试图寻找虚幻的安慰。

最华人

简介: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最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