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买地金额不得超过年销售额40%,土地拍卖开启“限购”模式

盛京大掌柜 2021-07-27 14:00:18

据报道,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的40%。比例限制不仅包括房企在公开市场拿地,还包括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

大家还记得就在前几天,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吗?“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这难道是“3年房地产整改”第一枪?

时隔几天后,就传出对重点房企拿地资金的约束。以去年排名第一的碧桂园为例,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为7888亿元,按照40%比例约束,2021年拿地金额不能高于7888乘以0.4=3155.2亿元,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拿地金额限制。如果划分到各省、各市的话,相当于拿地资金池缩减了近一半,对房企布局市场无疑是一大痛击。

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潜台词在哪: 1、不鼓励房企抢地上规模,甚至,未来土储规模还得降。 2、鼓励房企多卖房,少囤房,去库存。

我们很容易发现潜台词:

1、不鼓励房企抢地上规模,减少不必要的土储量,规避恶意竞争,规模还得降。

2、鼓励房企多卖房,少囤房,少囤地,加大去库存力度。

3、减少土地拍卖可用资金,转向其他领域,遏制土地总价的不健康上涨。

三道红线”初现江湖时,参加第一次座谈会的有12家试点房企,包括: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 三道红线第二次座谈会召开,华夏幸福、金茂、世茂、招商蛇口、龙湖等房企参会,数量从12家扩大到30家。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头部房企多半已经在名单之中了,有人可能会问,这会不会影响到房价?你想啊,拍地资金受限制了,开发商盖房子的速度还会快吗?就是让你把那些库存房源赶紧卖掉,好于囤在手里成烂尾。

话又说回来,你全年销售额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你拍地的数量以及拍地时的底气。

监管正在无可辩驳地加速收紧,未来,能找到的缝隙,越来越少了。未来房企想要“突围”,产品力的革新,可能会被放在更关键的位置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