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父母爱情》里江德华这个角色很饱满,前期让人讨厌,后期让人喜欢得不行,网友封她为中国好姑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若是你的话,你愿意二十年一分钱工资不要,免费给哥嫂家当保姆吗?
有些朋友结合当时的那个历史背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的农村的确很艰难,穿不暖吃不饱是常见现象。江德华到了城里以后,能吃食堂,面条和白馒头可劲儿造,这是多少农村人梦想都达不到的高度,所以很多人觉得江德华应该是心甘情愿给哥嫂家免费当保姆的。
虽说在哥嫂家没有工资,但是起码是包吃包住的,那时候的人们求得不过就是吃饱穿暖,不是吗?其实这么说也有道理。可人的需求从来都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不是吗?
江德华到哥嫂家的时候,应该也二十多岁了,她是一个传统的女人,能有自己的家,能够相夫教子或许才是江德华追求的终极目标。若是条件允许,跟在哥嫂家吃饱穿暖相比,或许江德华更愿意的是营务自己的小家庭吧?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选择,江德华虽然强调哥嫂家也是她的家,但是其实她比谁都明白,哥嫂家是哥嫂家,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家。
江德华之所以愿意留在哥嫂家,也是因为她当时比较尴尬难堪的处境,虽说她是二十几岁的大姑娘,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她却早已经成了“寡妇”,江德华在农村是结过婚的,丈夫也去当兵了,可是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江德华的身份很是尴尬。
她在婆家当牛做马还被嫌弃,在农村被人骂扫把星,克夫,在那个年代,在民风尚未开化的年代,江德华在农村的处境是很艰难的。而且那时候农民是被死死地困在土地上,若是想出门务工,基本上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天方夜谭。
可以想象,江德华在农村的境况不说水深火热,度日如年吧,其实也基本上都差不多了。她愿意在哥嫂家免费当保姆,实际上也是为了逃离农村那个环境,在那里,以江德华的情况,其实已经很难有她舒适的容身之地了,娘家没人了,婆家也是那个情况,她的名声也坏了,所以不在哥嫂家,她能去哪里呢?
而哥嫂家却成了江德华最好的选择,在哥嫂家总比在婆婆家受罪强吧,而且哥哥疼爱她,嫂子安杰对她也很好,五个侄子侄女更是把她当成母亲一般。江德华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不妨碍她依然很精明,她知道只有跟着哥哥,她的日子才有重见光明的那一天,事实上,江德华赌对了。
后来嫁给了老丁,成了军官太太,也算彻底改变了命运,并且还有了跟老丁的女儿,一生也不算孤苦伶仃。安杰的命好,这一点毋庸置疑,人家进门就没有婆媳矛盾的担忧,还有个江德华这样任劳任怨的小姑子帮衬着她,所以安杰怎么可能不幸福呢?但若江德华在农村能活得下去,并且生活有奔头的话,她也不会长期在哥嫂家当免费保姆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