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直到1975年才知道:假装积极的周养浩,被特赦后才露出真面目

优雅的奶酪 2025-02-20 09:03:03

在1975年3月19日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儿,那就是最后一批战犯都被特赦啦。而在这份特赦名单里呢,排在第一个名字的是谁呢?就是黄维,他可是黄埔一期的学员呢,并且还担任过蒋军第十二兵团的中将司令官呢。

继黄维之后,大家还能看到不少熟悉的名字呢。其中有军统局北方区区长,还曾担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后为代参谋长)的文强,想必不少人对他有所耳闻,他就是电视剧《特赦1959》里刘安国这一角色的原型哦。另外还有保密局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兼督察主任周养浩,他可是《红岩》里面沈养斋的原型呢。再有就是第二十五军中将军长陈士章啦。这些名字都和特定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连。

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是关于最后一批被特赦的三位将军级战犯,他们分别是黄维、文强和周养浩。沈醉在他的回忆录里,对这几个人在战犯管理所的种种表现有着详细的描述呢。当我们仔细去了解这些描述的内容时就会察觉到,这三个人身上其实都存在着伪装的情况。特别是其中有一个人,老是假装积极,可实际上呢,他骨子里压根就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一直到被特赦的那一天,才把他真实的样子彻底暴露出来了,准确地说,应该算是现出了原形吧。

当人们提及战犯管理所的时候,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功德林。但实际上呢,功德林只是其中一部分战犯进行过一段时间学习的场所哦。在这些战犯进入功德林之前,他们可是在各地不同名称的战犯管理所都待过一阵子呢。就拿沈醉来说吧,他是在1957年10月之后,才和“云南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渡、江阴要塞司令孔庆桂、刘文辉部二十四军参谋长王靖宇等好些人一道,转往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呢。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有个叫沈醉的人。他以前在军统局本部总务处当过少将处长,还担任过保密局云南站的少将站长呢,甚至还被任命为中将游击司令,不过刚晋升中将就被关起来啦。沈醉这人特别善于交际,而且还挺幽默的。到了战犯管理所之后,他很快就和其他战犯们建立起了很不错的关系。像徐远举和周养浩,之前跟他可能还有些什么隔阂之类的吧,可在这儿呢,他也和他们“冰释前嫌”了,又恢复到了从前那种无话不谈的深厚交情呢。

在那些被特赦之后的人员当中,沈醉有着颇为丰富的人际交往情况。除了像徐远举、周养浩等曾经在过往可算是“同僚”的人之外,他还和另外两位特点十分突出的人物有着极为密切的往来呢。而当大家都经历特赦这一过程后,他们又都一同在文史专员办公室成为了新同事。这两位有着鲜明特点的人物究竟是谁呢?那就是性格比较执拗的文强和黄维啦。

在战犯管理所里,黄维可以说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呢。沈醉在《战犯改造所见闻》这本书里,还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来介绍黄维哦,这章的标题就是“为发明,黄维难改造”。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啊,黄维一直都紧紧抓着他自己的一个主张不放手,就是一门心思扑在研究上,反倒把学习改造这件重要的事儿给搁到一边儿去了。就因为这样呢,在第一批特赦的时候,其实他本来是具备很多能够争取早日获得特赦出去的优越条件的,可结果呢,却没轮到他。不过人家黄维,对此倒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呢。而且,他态度特别坚决,明确表示绝对不会改变自己的这个志愿,也就是研究永动机这件事儿。所以呢,接下来的几次特赦,名单里都没有他的名字哦。一直到1975年,所有战犯都全部释放的时候,他这才终于也得到了特赦。(这里要说明一下哦,本文的黑体字内容,可都是来自沈醉的回忆录呢,下面要是还有类似情况,也是一样的哦。)

黄维对于特赦这件事,一直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975年他获得释放之后,居然做出了一个出乎众多人意料的决定。他明确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再去追随蒋介石了,而是要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在当年那个时候,那些获得特赦的人员呢,都拥有这样一个机会,就是可以依据自己内心的意愿去填写一张表格,而这张表格可是关系到他们接下来的去向哦。在这张表格上,提供了三个不同的选项呢。第一个选项是“留下”,意思就是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原地;第二个选项是“去台”,也就是前往台湾地区;还有第三个选项是“出国”,就是到国外去啦。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无论是准备去台湾的,还是打算出国的人员,相关方面都会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路费,并且明确表示去了之后也是可以再回来的。黄维呢,他连想都没想,直接就拿起笔开始填相关的表格了。等他填完之后,管理员老江看到了他所填的内容。这个老江,很有可能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电视剧《特赦1959》里面王英光的原型呢。老江看到黄维填的情况后,赶忙拦住了他,还对他说道:“你可不能这么草率,得好好考虑一下呢,先把表格上的那些须知内容再仔细看一遍吧!”

黄维这个人,向来就是那种特别执拗又倔强的性子呢。当时的他,甚至还显得有点不耐烦了,说道:“这有啥好考虑的?真要说考虑这事儿的话,那我早在二十七年之前被俘获的那一天,就已经把主意拿定啦。要是以后我能从监狱出来,我首先呢,绝对不会出国去;其次呢,也不会去台湾那边。我心里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在大陆定居下来呢。”

在战犯管理所里,有个叫黄维的人,以前那可是经常梗着脖子,对管教压根就不服气呢。可到了这个时候,情况却大不一样了。只见他紧紧地握着江管理员的手,眼眶居然都泛红了。他满含感情地说道:“兄弟,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公民啦,终于可以这样亲切地称呼你咯。这说要走就走,这么突然地就要和你分别,我这心里,真的是挺不好受的呢。”

大家知道吗?从黄维的发言以及他最终所做出的决定来看,其实能发现他并不是不晓得自己哪里错了,也不是不想往好的方向去发展哦。他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原则呢,而且还有着很独特的用来弥补一些事情的方式。就因为这样,当他进行即兴发言的时候,那场面可热烈啦,当场所有的人都纷纷为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还发出了阵阵喝彩声呢。

在当时的情境下,有一个人和黄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个人就是文强。大家可能对电视剧《特赦1959》比较熟悉吧,在这部剧里有个叫刘安国的角色,而这个刘安国的原型其实就是文强哦。剧里的刘安国可不得了,凭借着两番话就把两个中将司令官给“撂倒”了,这两个司令官就是王耀武和杜聿明。不过呢,文强这人的背景那是相当复杂的,复杂到有些与之相关的名字甚至都不方便提起呢。

文强坚决不愿意写检讨。要是让他去承认错误,他那态度可强硬了,脖子梗得直直的,比谁都硬呢。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是我的表哥、老师、同乡还有上级,他们都没把我给教好。真要说认错的话,那也得是他们先来认,轮不到我!”

有这么几个人,像文强、黄维,那性格可倔强得很。但曾身处“军统三剑客”之列的周养浩,和他们可不一样。在战犯管理所的时候,周养浩的表现那是积极得有些过头啦。他心里呢,甚至还一度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地会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呢。

大家都知道,徐远举和周养浩那可是犯下了累累罪行。想当年,沈醉在昆明的时候,就没敢把他俩给放出去呢。为啥呢?就是因为这俩人的罪孽实在是太重啦。要是把他们放跑了,那可没法交代。要知道,他们可都是重庆大屠杀以及大破坏事件当中的直接参与者,而且还是主持者呢,这罪行可不是一般的严重。

周养浩这个人啊,居然伪装了长达二十多年之久呢。可他最后却做出了一个极为不明智的选择。也正因如此,在后来沈醉所写的回忆录当中,关于周养浩的情况是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哦。

周养浩可是当了大半辈子特务,一直伪装着,这一装就长达四五十年呢。可谁能想到,最后他却因为情报不准确而狠狠地栽了个大跟头。为啥这么说呢?原来,他压根就不知道当时蒋介石已经病得特别严重,都只剩下一口气了,没过多久,在1975年4月5日就离世了。结果呢,周养浩就算想哭天抹泪儿地去寻求庇护,都找不到地方,人家那边根本就不接纳他,他这也算是自食恶果了吧。

你所提到的这几个人,那可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结局。就说其中有那么个人,机关算尽,自认为聪明无比,可结果呢,最后只能飘零在海外,孤孤单单地度过余生。而这个时候,黄维文强早就把这个特务给忘得一干二净啦。熟悉那段历史的各位读者朋友们呢,对这三个人心里肯定都有着很准确的评判。其实啊,做人还是实实在在、真真实实的好。哪怕有时候有点执拗,那也没关系的。可千万别学像周养浩那样的人,他可是骗了别人一辈子,到最后呢,连自己都给骗了,落得那样一个下场,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