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恶心!欧美已放话,即便是牺牲地球环境,也不买中国电动汽车

特友自然 2024-07-03 03:26:11

最近欧美各国纷纷效仿美国,增加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甚至征100%的关税。并且延缓了自己的清洁能源计划,他们一方面限制中国的汽车进入欧美,一方面通过利用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的方式延缓传统汽车退出历史,以便给自己的电车行业发展争取到十来年的时间。希望利用这段时间逐步建设更加集成、具有更多科技附加的电动汽车,以此来对抗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史蒂芬·罗奇接受 Axios采访时说:“We want to contain China, even if it comes at the expense of addressing the world's climate change crisis”,我们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哪怕是牺牲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为代价。欧美对中国的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即便是放弃他们原有的计划。

电动汽车有啥优势,中国又有啥优势?

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尾气排放,显著减少了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没有废气排放,这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而能量转换方面,电动汽车效率远高于内燃机汽车,常在85%-90%之间,而内燃机的效率一般只有20%-30% 。

电动汽车普遍配备再生制动系统,能够在制动时将能量回收并储存到电池中,提高整体能效,由于集成度等方面做的更好,电车的初始购置成本可能较高,但其运行成本较低,充电便宜且电机结构比燃油发动机简单,磨损部件较少 。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整体成本 。

电动汽车通常具有瞬时高扭矩输出、运转平稳安静,提供强劲的加速性能,减少了行驶中的噪音和振动,提升了驾驶舒适性 。许多电动汽车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而电动汽车,推动了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的进步,储能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提升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构建更可持续的交通系统。

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在于其集中和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的开采和处理、电池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到整车的组装等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且使得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显著低于欧美。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穆迪(Moody's)和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制造一辆电动汽车,中国的成本要比欧美低20%到30%。

欧美清洁能源转型,转型艰难就不转型了?

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概念最早由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然而欧美实际上是已经度过了无序排碳的时代,他们的技术先进,拥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好的环保设施。可是对于很多处于发展中国的国家,由于技术不发达,只能依靠更多的化石能源,越是发展需要的能源就越多,这必然造成碳排放的增加。

所以,这些政策也有可能限制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特别是那些依赖化石燃料的国家。但如今欧美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却遇到了很多障碍,以至于欧美纷纷推迟了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美国甚至带头退出了巴黎协定等全球环保计划,全然不顾自己当年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样子,只为了自己能源充足。欧洲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

欧洲的能源基础设施已经建立了几十年,要全面转型为清洁能源,需要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而欧美往往有着比较高的福利(这是他们以技术、金融等搞来的),对化石能源系统进行现代化、清洁改造,需要巨额的投资,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现有的清洁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储能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成本高、效率却比较低,难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欧美不像我们,他们的能源行业利益纠缠更为复杂,包括化石燃料行业、工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抵制或拖延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而发展到现在,欧洲那些面积狭小、资源不足的国家,近几十年经济增长缓慢,财政负担沉重,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巨额资金和政策支持就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也使欧美国家感到了竞争压力,他们害怕能源领域被中国掌控,也因为中国相关领域的产品产量高、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完整,技术发达。这时,欧美国家可能会重新评估其清洁能源政策,以避免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加上俄乌冲突的影响、欧盟不同国家能源政策上不一致、经济复苏对能源的需求,导致短期内化石燃料的需求可能会上升,影响清洁能源的推广速度。

目前,整体上,欧美还是要清洁能源转型的,但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他们宁愿暂缓清洁能源计划,而是用生物能源等计划,暂时过渡,希望争取一定的时间来保证传统车企有足够的转型时间,同时发展自己清洁能源产业链。

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为欧美自身发展提供过渡时间

欧美推迟了清洁能源计划,同时也推迟了清洁汽车,允许发展是生物能源,以暂缓内燃机汽车被替代。原因在于,目前欧美,尤其是欧洲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尚在发展阶段,虽然已有显著进步,但在基础设施(如充电桩)和消费者接受度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而传统车企是欧洲原来的强势行业,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拥有技术积累,但是也难以快速完成转型。

生物燃料,如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部分替代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重要的是,他们依然是可用于内燃机,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相当成熟,利用生物能源,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内燃机技术和基础设施,降低转型成本和难度。同时,欧美在生物技术和农业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发展生物能源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提供清洁能源过渡期的解决方案。

但生物能源归根结底还只是一种过渡的手段,电能驱动的汽车可以有更高的科技集成度,且电力相对于化石能源,成本相对低一些。欧美阻碍中国电动汽车进入他们的市场,也是想利用这段过渡的时间,以便于在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方面的持续创新,降低整个产业对中国的依赖。等时机成熟之后,欧美还是要走向电车,或者氢能源汽车。

2023年9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随后计划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20%的临时关税,以应对中国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冲击。最近,欧美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更是提高到了离谱的程度,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大幅增加。例如,BYD的关税将提高到17.4%,吉利的关税将提高到20%,而上汽集团的关税甚至高达38.1%​ 。

美国甚至对我们的汽车关税提高到了100%,印度甚至有些到了200%。这项关税措施被认为是为了保护欧洲本地的汽车制造商,尤其是那些在电动汽车领域面临激烈竞争的传统强势企业。欧美出这样的手段,他们自身其实也有很多的担忧,只不过在限制中国电动车行业,他们保持了相当的一致,就是先限制了再说,先不管欧美自身现在如何。

这种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和产能规模方面,欧美国家在争取时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不会原地等着他们,他们需要面对中国企业持续创新和扩展市场份额的压力,也可能会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既定的环保目标,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和国家的国际声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消费者来说,欧美的措施也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最终售价,欧美消费者对于电车的接受程度在慢慢提升,可是关税政策会增加消费者的购车成本,降低市场选择的多样性,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就像俗话说的一样,羊毛出在羊身上。

总结

以往欧美产业有绝对优势的时候,他们想限制碳排放,以此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眼瞅着某些领域不占优势、赚不到好处的时候,就反过头又用别的方式限制人家的发展。反正就是各种办法限制别人的发展,然后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哪怕是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代价,那在他们的立场看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脸皮没有腰包重要。。。

0 阅读:0

特友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