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一事,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主要是新帝年幼或者是政治能力不够,老皇帝在临死之前委托朝廷重臣辅佐新帝,纵观历史上的托孤案例,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到了三国时期,三国都有托孤的案例,那么哪个托孤最成功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刘备白帝城托孤建安二十九年(214年),刘备进位为汉中王,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生擒于禁,力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东吴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军所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称帝后,刘备也在第二年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称帝后就在同年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出兵讨伐东吴,历史上能够为兄弟而不要江山的,刘备是独一个,可见刘备与关羽的兄弟情深。此次讨伐东吴或许是刘备的义气之为,或许是他为了统一华夏拿最弱的东吴开刀,总之这次出征很是不利,大军几乎损失殆尽,东征一事算是彻底失败,刘备也败逃到白帝城,恰好此时刘备患病,距离去世已经不远了。
章武三年(223年),诸葛亮来到永安,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受诏。同时,刘备嘱咐太子刘禅事诸葛亮如父,并告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久刘备就去世了,终年63岁。

刘备与诸葛亮
刘禅继位的时候17岁,朝政大事完全由诸葛亮与李严来处理,更多的是诸葛亮,诸葛亮也确实不负所托,他尽心竭力的辅佐刘禅,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刘禅也乐意做个甩手掌柜,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也是井井有条。
诸葛亮辅佐了刘禅12年,这12年间刘禅就做了个逍遥皇帝。但是这也不能说刘禅没有能力,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公元263年,魏军伐蜀,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总的来说,刘备的这次托孤还是比较成功的,诸葛亮本可以取代刘禅而自立,但是他始终恪守一个臣子的本分,尽心辅佐刘禅,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也为他在后世赢得了一个可以流传千古的名号,成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2、曹丕托孤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其爵位和官职,不过曹丕对于称帝已经是迫不及待了,同年十月他就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政权,不过曹丕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只活了40岁。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重之际,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但是曹丕也防着这几个人,另外对曹叡说到:“以后如果有人弹劾或者质疑这几个人,你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听信并怀疑他们”。

曹丕
曹叡的能力比之刘禅要强的多,他使用权术把这几个托孤大臣制衡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司马懿,虽然司马懿特别的能忍,但是在曹叡面前,司马懿也只能乖乖的夹起尾巴当孙子。
曹叡继位后,一系列的操作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明君,他指挥曹真、司马懿成功防御东吴、蜀汉的攻伐,首次将火箭应用于军事,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使得曹魏王朝达到全盛时期。
不过到了执政的后期,曹叡也开始向昏君的方向发展,大兴土木,骄奢淫逸,广采众女,但是司马懿仍然不敢有所异动,可见曹叡对司马懿产生的威胁。不过曹叡活的时间也不长,只活了35岁。他临终前也托孤了,可惜托孤不当,曹魏政权也落入司马氏之手。
总的来说,曹丕的托孤不如刘备的托孤成功,这主要是曹叡的能力要比刘禅强太多,虽然有四位辅政大臣,但是曹叡却将他们制衡的很好。
3、曹叡托孤曹叡临终前也进行了托孤,景初三年正月(239年)曹叡病重,急召司马懿入宫,他拉着司马懿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答应了曹叡托付的嘱咐。
曹芳继位后,曹爽与司马懿这两个托孤大臣开始争权。曹爽是曹魏宗室重臣,曹芳继位后他升为侍中,又是大将军,位高权重,声势极大。为了打击司马懿,将其明升暗降,升为没有兵权的太傅。
随着权势的扩大,曹爽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而司马懿也有心掌权,于是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魏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际,发动政变,掌控了曹魏的大权。

司马懿影视形象
为了劝降曹爽,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说自己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曹爽听信了司马懿的话,乖乖投降,等到曹爽投降后,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并且夷灭曹爽三族。
自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而司马懿当初的洛水之盟食言,直接开了一个坏头,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也成为历史上名气最差的一个王朝,其下场也是比较惨的,西晋和东晋灭亡时,司马家几乎被屠戮殆尽。
因此曹叡的托孤是失败的,因所托不当,直接把自己的王朝给丢了。
4、孙权托孤孙权是三国时期比较长寿的一个皇帝,他在临终之际也托孤了,不过他的托孤也不算成功。
公元251年的冬天,孙权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后,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拜其为太子太傅,算是开始安排后事了。次年正月,孙权病重之际,托付诸葛恪及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等人辅佐新帝孙亮。

诸葛恪影视形象
诸葛恪虽然也是出自于诸葛家,但是他跟他的叔叔诸葛亮相比简直差得太远,而且诸葛恪为人好大喜功,在成为首辅后掌控大权,开始骄傲自满,独断专行,致使民怨沸腾。253年,孙峻联合孙亮设计诛杀诸葛恪,并夷其三族。
在诛杀诸葛恪后,孙峻掌握吴国大权,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大臣,三年后病逝,终年38岁。而东吴也从孙亮在位时期开始内斗,国力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280年被晋朝所灭。
小结:
在三国那个乱世之中,魏蜀吴三国的君主在临终之际进行托孤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从他们的托孤情况来看,属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最为成功。这主要是诸葛亮做的好,这次托孤也成为历史上托孤成功的典范。所以一次托孤成不成功,主要看托孤大臣是否能够做好为人臣子的职责,如果都像司马懿那样,托孤自然也就失败了。
曹睿托孤最成功,成功把皇帝托孤给了司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