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16岁的顺治见到了异母弟襄亲王,及其新婚妻子董鄂氏。他瞬间被这位弟媳的气质吸引,两人一见钟情。
1643年,福临登基,年号顺治,多尔衮摄政。为了将朝政全部握在手中,他以摄政王的名义,为顺治安排了婚事,顺治对此敢怒不敢言。
7年后,多尔衮去喀喇城打猎,突然死亡。为了稳固朝政,顺治遵照安排,迎娶了孝庄的侄女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并册封其为皇后。
要说起来,孟古青还是顺治的表姐,长得很漂亮。古代人讲究“亲上加亲”,按理说,顺治就算不喜欢她,也不应该厌恶她,甚至废后吧。
谁知,孟古青竟然是这样的人。
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奢 侈。这和顺治一直以来,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性冲突。而且孟古青还善妒,容不下人,不允许顺治去其他妃嫔那里。
顺治实在受不了了,就产生了“废后”的想法。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孟古青如此不堪,多尔衮和孝庄会立她为皇后吗?
其实,从多尔衮摄政这几年来看,顺治恐怕真正厌恶的是多尔衮,孟古青只是被迁怒了。
婚后2年,顺治就召集大臣,让他们去搜集历朝废后的事情。众大臣心里嘀咕,“皇上这不是要废后吧。”
果然,没过多久,顺治就召他们商议废后事宜,“皇后无 能,故当废。”
这时,有大臣站出来说,“皇后在位3年,从来没有过失德的行为,用‘无 能’来下结论,怎么能让皇后服气?怎么能让天下认同?”
(《清世祖实录》中记载,“皇后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 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
顺治听到后,怒喊,“自古以来,立后都需要慎重选择。我这个皇后,就是瑞王多尔衮一言定下的,关键是她还无 能,就是应该废了。”
(《清世祖实录》中记载,“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年幼时因亲订婚,未经选择,宫阃搀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故当废之。”)
孝庄闻讯赶来,进行劝阻。但顺治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无论孝庄说什么,他都不听。
孝庄见再无回旋余地,只得同意废后,但也提出,“这影响太大了,你要再娶一位皇后,哀家来给你选。”顺治当即同意,只是他当时没想到,自己竟然差点连第 二位皇后都废了。
1653年,顺治帝娶了新皇后博尔济锦氏,史称“孝惠章皇后”。因为这位皇后也不是顺治心甘情愿娶的,所以顺治看她很不顺眼。
而博尔济锦氏是个非常谨慎且低调的人,她深知现状,所以谨言慎行,以保皇后之位。
只是,她的努力,差点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烟消云散。
1654年,顺治见到了,刚刚新婚几个月的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和弟媳董鄂氏。一瞬间,顺治心动了。
他被这位知书达礼、进退有度的女子,深深地吸引,一度为此丧失了理智。而董鄂氏看他的眼神,也闪着光亮。
一次,顺治偶然听到弟弟襄亲王在训斥董鄂氏。没想到他竟直接冲了过去,直接就给了弟弟襄亲王一个大耳光。
襄亲王被打懵了,巨大的恐惧笼罩心头,没多久便归西了。
而顺治竟在襄亲王去世,仅27天后,就将董鄂氏接进了宫,册立为贤妃。之后,他便独宠董鄂妃,6个月后,就将董鄂妃抬为皇贵妃,并按皇后之礼“颁诏天下”。
此时的皇后,胆战心惊,除非必要,不出现在顺治面前。
但顺治还是在3年后想起了她,随即提出废后,想册立董鄂氏为皇后。
可却遭到了孝庄的强烈反对。面对家族利益,孝庄不可能在让自己的儿子胡闹下去。所以,她直接出手,保下了博尔济锦氏的皇后之位。
却因此,让自己和顺治之间产生了隔阂,但她管不了那么多了。
1657年,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了一个孩子。鉴于顺治对她的宠爱,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个孩子,就是将来继承大统的人。而顺治也可凭此,将董鄂妃扶为皇后。
面对这个情况,孝庄早早地就去了京郊南苑,表面是为了躲避当时的自然灾害,实则是避开了董鄂妃的生产。
然而,董鄂妃在做月子时,接到消息,“皇太后身体不适,后宫所有嫔妃及亲王均要前往问安。”她立即起身前往。没想到,太后竟将她留在身边伺候,反而让皇后回来了。
年底,孝庄身体恢复健康,董鄂妃却形容憔悴。顺治看到后,怒不可遏。以太后生病,皇后不伺候为由,夺了中宫大权,并要治罪废后,但却被董鄂妃劝阻了。
谁知,3个月后,董鄂妃的孩子不幸夭折了,她悲痛欲绝,香消玉损了,年仅22岁。
顺治伤心欲绝,一度想要出家,却被孝庄和大臣们劝阻。可郁结于心的他,还是在3个月后,撒手人寰了。
顺治也是个苦命的娃,从6岁开始,就失去了童真。在别人眼中,他坐的是至高无上的皇位,可实际,却成了多尔衮的傀儡。
纵然后来收回了权力,可每做一件事都要受到孝庄和大臣的制约。
人们常说,有舍才有得。
也许皇权带给他唯 一的快乐,就是得到了心爱的女人。虽然这事做得不怎么光彩,但是于他来说,应当是这一生,少有的幸福吧。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