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离世的人逐渐增多!医生告诫:不管多大年纪,牢记3不做2坚持

小王科普下 2025-02-14 06:22:42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承担着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能量等重要功能。然而,近年来因肝病离世的人数逐渐增多,这让人们对肝脏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许多肝病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发展到较严重的阶段,治疗难度增加,生存率降低。

医生提醒,不论年龄大小,都应当时刻关注肝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长期饮酒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饮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乙醇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乙醛,这种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能够破坏肝细胞结构,引发炎症,甚至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增加。即使是低度酒,长期摄入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熬夜伤肝的危害不可忽视。人体的生物钟调节了肝脏的代谢功能,夜间是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的关键时间段,如果长期熬夜,肝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正常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导致脂肪堆积,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群,肝脏健康状况普遍较差,肝酶水平异常的概率更高,肝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滥用药物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药物在体内代谢时需要经肝脏解毒,如果长期服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例如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等,可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有些人习惯随意服用保健品或中草药,但并不了解其中的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对肝细胞造成损害,甚至引发肝衰竭。因此,在用药时应当遵循医嘱,避免盲目用药。

除了避免损害肝脏的行为,还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可以有效保护肝脏,日常饮食应当以清淡、均衡为主,减少高脂肪、高糖分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适当补充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过量摄入油腻食物,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影响肝功能。

适量运动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肝脏的代谢能力,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

研究发现,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肝酶水平,同时减少炎症反应。运动还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抵抗能力。

肝病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肝脏本身,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当肝脏长期受损,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就会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衰竭,危及生命。

肝性脑病是肝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时,体内的氨等有害物质无法及时代谢,会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症状。肝性脑病的发生往往表明肝病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阶段,预后较差,需要及时治疗。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肝脏内部的血流受阻,门静脉系统的压力升高,会导致脾脏肿大、腹水、胃肠道静脉曲张等问题。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出血量大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肝病患者应当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免疫功能下降是肝病患者常见的问题。肝脏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肝功能受损时,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

慢性肝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疾病,感染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败血症,增加死亡风险。因此,肝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避免病情恶化。

为了减少肝病的发生,提高生存率,人们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损害肝脏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肝脏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特别是有肝病家族史、长期饮酒、肥胖、糖尿病等高风险人群,更应该关注肝功能检测,包括肝酶、乙肝病毒标志物、肝脏影像学检查等。早期发现肝病,可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 肝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医学期刊, 2023年.[2]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临床肝病学, 2022年.[3]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中国肝病研究, 2021年.[4] 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筛查及防治策略. 传染病学杂志, 2023年.[5] 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管理.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