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小泉纯一郎访华,参观完抗日纪念馆后,用毛笔写下两个汉字

博恩话史 2025-01-20 23:10:59

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1年9月29日,据《中新网》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自己希望能在APEC上海峰会以前进行访华,修补中、日两国关系。

同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小泉纯一郎似乎已经决定在10月7日至8日进行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进行会谈。

此前,小泉纯一郎曾于5月9日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公开表示,他“缘于个人对于战争中日本战殁者们的敬意与哀悼,将仍然参拜靖国神社”。

此言一出瞬间引起世界各国议论纷纷。

要知道,日本靖国神社祭祀着无数甲、乙、丙级战犯的牌位,还曾多次将日本的诸多暴行以及侵略历史进行美化。

一直以来,日本政府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都遭到了无数曾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的反对,而小泉纯一郎在这一敏感问题上无视其他国家不满、执意前往神社的行为,定将引来无数亚洲国家的警惕与谴责。

当时,似乎是看出亚洲国家的暴动即将愈演愈烈,5月14日,小泉纯一郎再度公开提及此事,并辩称“日本能有今日繁荣,离不开在战争中牺牲性命的士兵”。

得知此事,许多新闻媒体蜂拥而至,对小泉纯一郎展开采访。

毕竟,“出于个人尊敬以及哀悼意愿”进行参拜,与“使用首相身份”进行参拜,其差别意义非凡。

面对新闻媒体的提问,小泉纯一郎声称“自己并不明白为何媒体必须争论他以什么身份到靖国神社进行参拜”。

仿佛在他眼中,“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这些为国捐躯的战殁士兵。

眼见小泉纯一郎避之不谈,新闻媒体们转移话题,询问小泉纯一郎如何看待当前亚洲国家纷纷对这一行为进行抗议、要求停止参拜行为。

而小泉纯一郎则表示:“我不明白为何受到外界批评就要取消参拜活动”。

这种行为无疑是将中、日双方关系推向“冰点”。

尽管如此,秉持着一贯的“大国风范”,我国仍然于2001年10月8日接受了他为期一天的访华提议。

当时,在参观纪念馆计划结束以后,小泉纯一郎似乎真正意识到了日本在侵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他向巨幅雕像“血肉长城”鞠躬、默哀,并献上了花圈。

在即将离开战争纪念馆时,小泉纯一郎突然叫停参观计划,并请求获取笔墨纸砚。

只见他没有丝毫犹豫的挥墨提笔,在白纸上写画几笔后停手,紧接着伫立许久才走出大厅。

那么,他写了什么呢?

一、小泉纯一郎

1942年1月8日,小泉纯一郎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一个政治世家中呱呱坠地。

他的父亲小泉纯也是日本著名政治家、前众议院议员以及前防卫厅长官,曾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加入右翼团体“大政翼赞会”,在出任防卫厅长官期间提出名为“三矢研究”的“日本‘有事’(紧急状态)法治研究计划”。

而其祖父小泉又次郎则是以“义侠”闻名日本的著名政治家,曾连任12届日本众议院议员,还先后在日本政坛就任各项职务,并著有《普选运动秘史》一书。

或许是这样的政治世家中独有一种文化熏陶,从小,小泉纯一郎就已然明白了自己未来仕途的方向——从政,且为之不断努力着。

1960年时,小泉纯一郎自高等学校毕业,以“外交官”作为现阶段目标却不幸落榜东京大学。

无奈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就读安应大学。

1968年,安应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小泉纯一郎前往英国留学,于伦敦大学学院深造。

次年,由于父亲小泉纯也寿终正寝,他被迫中断学业回国“子承父业”。

怎料,在继承小泉纯也的政治事业以后,小泉纯一郎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象中的民众支持度,也没有迎来事业的一帆风顺——他在参加第32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时不幸落选。

或许是当真胸怀政坛之志,亦或是家族门楣不可在此没落,小泉纯一郎自此潜心研习政坛相关知识,在1972年时卷土重来,参选日本第33届众议院议员并成功当选。

后来,深知自己的政坛高度远不止于此的他又先后历经多次政治竞争,在担任桥本龙太郎内阁厚生大臣以后再次参选日本自民党总裁。

但成功的路途似乎颇为艰辛——直到2001年时,他才登上第87届内阁总理大臣之位。

实现自己在政坛方面一展拳脚的人生梦想,开始“为日本发展鞠躬尽瘁”。

二、访华题字

纵观小泉纯一郎上任以后的整改,我们可以看出。

他的即位是强大的民意抑制了派阀对首相的牵制,是民心所向。

因此,深知自己依靠民众支持踏上仕途的小泉并没有像历任统治者一样,致力于平衡内阁各派系的平衡,而是按照自己的施政方向选择内阁成员。

为稳固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力,小泉纯一郎一手提拔起许多“排资论辈无法进入内阁的政治新人”。

作为回报,这些新人们对小泉的政策言听计从。

而这也成为了小泉执政的一大特色——他对于各派系元老的观点大都不予理睬,使其缺少施压平台。

对于反对自己的派阀巨头,小泉纯一郎则以改革为由大加鞭挞。

这也正是民众所希望看到的——要知道,在日本的政治背景下,民意并不允许有任何势力反对改革。

因此,通过高举“改革”大旗这一特殊执政方式,小泉纯一郎收获了巨大的民意支持。

此外,为了回馈民意,小泉纯一郎还将财政进行重建,主张经济改革。

在他“市场经济为经济主导、放松企业管控,以及民营化、市场化”的主张下,日本外部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使得日本民众的呼声更高。

但令人惋惜的是,推崇改革、标新立异、备受民众尊敬的他也未能逃脱“日本执政党的惯例”——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

在小泉纯一郎上台后,其明显的右派倾向日益凸显。

他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修改,将侵略过往进行美化,再加上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小泉纯一郎无疑成为了众所矢之的。

此时,意识到国际舆论或将影响到民众支持率的小泉纯一郎决心做些什么——访华。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上不容忽视的巨大经济体,而日本与中国日渐增多的贸易也不得不让其开始重视这块曾经的“俎上鱼肉”。

要知道,小泉纯一郎的前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就是因为没能在经济改革方面达到民众预期,导致支持率暴跌下台。

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小泉纯一郎自然不会重蹈覆辙,因此决定通过与中国建交、合作、促进贸易的方式稳固日本国民经济,稳固自己的民众支持率。

但从小泉纯一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似乎什么都想要——给予普通民众政治利益获取民众支持,给予右翼分子美化历史的行为获得右翼支持。

这样“墙头草”的行为无疑会让在夹缝中生存的他举步维艰。

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小泉纯一郎坚持访华而产生的这场“政治作秀”,是为了保住基数较大的日本民众的支持,也是为了一直以来日本历任首相的首要目标,“提升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2001年10月8日,小泉纯一郎抵达北京的第一站就前往了卢沟桥,献上自己一早准备好的花圈,驻足默哀。

至于其心中想的究竟是忏悔还是厌烦,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参观完卢沟桥以后,小泉纯一郎赶往中国抗日人民纪念馆。

据相关信息表述,他似乎在进馆前“驻足许久,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才迈步进入。

此时,看着馆中展示的日本军队的累累罪行、中国百姓的苦难与厄运,饶是右派倾向者的小泉纯一郎也忍不住为之动容。

参观结束以后,他在大厅中题字“忠恕”,驻足许久后方才离去

所谓“忠恕”,是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意为“尽心为人想,尽力为人谋”,也就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

“恕”则是“推己及人”,意为设身处地的为人思考,不要强加自己不愿遭遇的苦难于他人身上。

回国之后,小泉纯一郎也在演讲中表示了“对中国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歉意,坚决不会重蹈覆辙,一定会以史为鉴”。

不过,从他在后来的任期中几乎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来看,小泉纯一郎在此期间的所有“真情流露”不过都是逢场作戏,只是为大家上演了一场“作秀表演”罢了。

参考资料:

日本前首相之子参拜靖国神社 其父小泉曾6次参拜-中新网

小泉纯一郎称将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图文:小泉纯一郎公然宣称仍要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希望在APEC上海峰会前访华以修补关系

0 阅读:3

博恩话史

简介: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