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1月在高明举行的稻田马拉松赛中一张张美丽又生动的照片所吸引,有了空闲时间的我,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到高明游玩,期望更近距离、更深入地了解高明。在参观“高明区博物馆”的过程中(有兴趣了解详情的朋友,请翻阅前面文章《佛山高明“被忽略”宝藏博物馆,看5000年历史,还有众多非遗技艺》),钟情于历史文化的我,很快就被馆内关于高明唯一“国宝级”文物“古椰贝丘遗址”介绍及发掘文物深深吸引,结束博物馆的参观行程后,我便决定前往古椰贝丘遗址现场参观。
贝丘遗址是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大量贝壳为主特征,还有各种食物的残渣以及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还能发现房基、窖穴和墓葬等遗迹。丘贝遗址多数在海、湖泊和河流的沿岸,属于新石器时代,有的则延续到青铜时代或稍晚,通过贝丘遗址,可以了解古代海岸线和海水温差的变迁,对于复原当时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帮助。佛山高明古椰贝丘遗址是1984年发现,2006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发掘,它是先秦时期古文化遗址,距今4700年左右,是岭南目前发现的诸多贝丘遗址中较为完整,典型的重要遗址。其考古发掘成果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遗址于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高明地区唯一的“国宝级”文物,十分珍贵。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位于佛山市高明区古椰村鲤鱼岗,从高明博物馆驱车前往,因为路况不熟,大概花了20分钟左右到达。在驱车前往古椰贝丘遗址的路上,我内心的激动与好奇也随之加剧,终于,在一片绿树环绕中,我看到了那片被围栏围起的神秘之地——古椰贝丘遗址。围栏上挂着“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提示牌,提醒着每一位到访者,这里是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是高明珍贵的财富。
我沿着古椰贝丘遗址围栏前行,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映入眼帘,上面详细介绍了遗址的发掘情况:在2006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椰贝丘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掘区域分别位于岗顶、缓坡、坡脚和水田,文化层厚0.55米、含大量贝壳、岗顶区发现柱洞,灰坑等遗迹,坡脚区堆积最厚可分为8层,发现了一处早期的活动面和一处唐代的路面。水田区共发现6层文化层,包括新石器时代的贝壳堆积和商代、唐代地层,位于水田区域的第6层内分离出土大量腐殖物碎屑、陶片、碎骨和保存较好的树叶。出土了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石凿、砺石等石器及陶器,还有猪脊骨,鳖壳等动物遗骨……每一处都记录着古代先民的生活轨迹。
看完介绍后,我不由得透过栏杆往内看古椰贝丘遗址,遗址内部绿植覆盖,还有池塘波光粼粼,看着感觉到一片宁静祥和之地。然而,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之下,却埋藏着岭南地区早期人类文明的遗迹,看着眼前的场景,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结合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发掘文物及图文介绍,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新石器时代。
1、古椰贝丘遗址双肩石锛的锋利,那是距今4500年前新石器晚期的工具,见证了古椰先民们的智慧与勤劳。
2、保存的野猪、狗、亚洲象的骨骼,这些野生动物曾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也是他们与自然斗争的见证。
3、藏在大贝壳里的小贝壳,以及细细尖尖的稻谷种子,则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们采集和种植的生活图景。
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面留存的大量柱洞,这是干栏式建筑存在的重要证据,这些柱洞告诉我们,四五千年前的人们可能已经住上了干爽清洁的茅草房屋,他们懂得如何驯化和圈养野生动物,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过着渔舟唱晚的幸福生活……这些发现彻底改变了我对原始社会的想象,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充满了敬畏。
古椰贝丘遗址的发现,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晚期到早商之间的考古学编年空白,对于探讨西江,北江,东江古文化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完善本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站在古椰贝丘遗址前,我仿佛能听到古椰先民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汗水。这些历史遗迹,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传承。它们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传承。
此时,作为一个外来游客,对古椰贝丘遗址的认识局限于现场所见及博物馆的介绍,未来,希望高明采用更多种展示方式,增进公众对古椰贝丘遗址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古椰文化将在高明讲好地方历史文化故事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而我,也期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与古椰贝丘遗址共度更多的时光,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秘密。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对历史充满好奇,对文化充满敬仰,那么不妨来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吧!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共同探寻古人的足迹。最后,附上高明古椰贝丘遗址的攻略信息,希望能为你的探索之旅提供些许帮助。1、地点:古椰贝丘遗址2、位置: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富路与S5广明高速出口交叉口西北150米3、交通:公交导航“古椰贝丘遗址”,跟导航走即可。公交可在市区乘坐521路或525路,在甲介站或广明高速(白土屋)站下车,再步行到达。